小雪時節養生調養
小雪時節養生調養
祖國醫學認為,腎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與冬氣相應,因而冬季最宜養腎以固精斂陽。《黃帝內經》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中醫認為苦味入心,于陰陽屬陰,在五行屬火,因而苦味屬陰火,苦味之品能使心火下濟于腎水,能堅腎陰,以達到陰陽互交、水火既濟的平衡狀態。
苦味之品分兩類,一類苦溫,如紅茶、杏仁等,火能生土,因而苦溫之品能溫脾土而具有燥濕健脾之功;一類苦寒,如綠茶、蓮子芯等,能清心與小腸之燥熱、邪火。小雪食苦,也應對癥。
冬天陽氣趨于內斂,陽旺于內,平素體格強健或辛辣肉食較多之人,可能容易出現口舌生瘡、口干口渴、咽喉腫痛、心胸煩熱、小便黃赤、失眠多夢等內熱上火的癥狀,此時可適當飲用綠茶,食用柚子、西柚、慈菇、苦瓜、苦苣、萵筍等食物,有助于清熱瀉火、利尿潤腸。
而素體手足不溫、畏寒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長之人體質偏于虛寒,則不宜過多食用以上苦寒之品,否則容易加重陽氣虛衰。紅茶、杏仁、艾葉、白豆蔻、陳皮、遠志等苦溫之品,既能溫脾燥濕又能溫腎堅陰,可于茶飲、食療當中加以搭配。
小雪節氣的來源
小雪節氣由來已久,從我國古代便沿襲下來。元代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又《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是屬于冬季的節氣,這個時候氣候還是比較寒冷的。
小雪節氣的由來特點
小雪期間氣溫出現明顯的下降,空氣中的露珠逐漸凝結成霜,空氣中的雨水也變成了雪花。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有時候是降下像霜那樣的小冰粒。《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所以小雪的降水量比較大,只是不再是像雨水一樣,變冷和變潮濕是小雪的主要特點。
小雪農諺知多少
小雪時節,氣溫下降,冬播結束。開始拉沫子,為牛鋪備土,修建房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修道路,開展副業活動。
民間與小雪節氣農事有關的農諺包括:“千家萬戶,沫子糞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麥苗)”、“修渠筑壩,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豐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萬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萬年甜”、“修渠如修倉,積水如積糧”、“不修溝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丟”、“條條溝渠都打通,排水澆地不費工”、“農閑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沒雨先修房,沒旱先修塘,沒澇先筑壩,沒荒先備糧”等。
小雪到冬至,這段時間是冬灌的好時機,俗諺云:“小雪到冬至,澆麥正適時”、“冬澆半年墑”、“麥子澆五水,饃饃送到嘴”、“有水無肥一半出,有肥無水望天哭”。
小雪時節,農業氣象忌無雪。有“小雪雪滿天,來年是豐年”、“小雪要是下雪多,來年五月旱天多”之說。
關于小雪節氣的古詩
《詠廿四氣詩·小雪十月中》唐·元稹
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
陰陽依上下,寒暑喜分離。
滿月光天漢,長風響樹枝。
橫琴對淥醑,猶自斂愁眉。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鉉
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小雪日戲題絕句》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