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的心得體會
三下鄉的心得體會(篇1)
本來報名參加三下鄉的動機十分簡單,可是是當作一次鄉村旅行。我以為艱苦的鄉村生活是一種愜意,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完美的憧憬一向維持到我去到學校,見到簡陋的宿舍沒有水電,見到沖涼要十幾個人排隊,見到十九個人吃30元一餐的飯。我那時絕望地感嘆:自己怎樣不好好在家呆著,非要跳入火坑呢
但漸漸地,我發現三下鄉的魅力所在了。我們在清涼的仲夏夜吃西瓜,一起談天說地,那時的西瓜比任何時候都甜;或者熱熱鬧鬧地吃飯,溫馨的感覺此刻想起暖暖的;深夜夏蚊成雷,悶熱難寢,則起身漫步走廊,夜那么靜,所有人都睡了,僅有我仰件星空,感受清風,不禁心曠神怡,逸興湍飛,仿佛心主天地,動靜由我,深山間靜謐將我震撼住了。所以我總是最晚睡的一個,因為我享受那份徹底的.靜!
七天,把童心重拾。
我本是后勤組,只是負責打雜,沒有上課。有個隊友平時很內斂,但上了一次課后興奮得像個孩子。“你上課就明白了,學生太可愛了,他們的眼神讓你很感動!”于是我就找了個機會當了助教,走進課堂。學生們帶著尊敬叫我教師,他們好奇地圍著我問各種奇觀的問題,他們的眸子里寫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向往,他們的笑容憨厚而樸實。在7天里,我感受到了!感受到童心的無邪、圣潔、莊嚴!我改變著他們,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我收獲著感動,也開始從心靈上回歸童真,開始擯棄成人世界的虛偽。我想,我的改變應當歸功于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我的學生。
七天,我收獲著友誼。
如果問我最難割舍的是什么。我想必須是這十八份友誼!那里的友情因樸實而純粹,因純粹而真實,又因真實而歷久彌新。三下鄉的隊友都是懷集的精英,能和他們度過這七天是我的榮幸。生活中我們相互幫忙,活動時我們并肩作戰。有點像戰友,又有點像家人。記得我們一起買菜,一起做飯,一起搞活動,有困難互相安慰,我感冒了他們會給我感冒藥,喉嚨痛他們幫我買金嗓子,他們需要幫忙時我會欣然相助。
記得我走的那晚很多人送我了,我和他們一一握手、道別,依然像平時一樣談笑風生,不正經,但心里卻拼命地痛了。人生很多個七天,但這七天因為有了他們,變得刻骨銘心,一生難忘!以后任是時光荏苒,一想起三下鄉之行,我都會為這十幾個朋友微笑、感動、并由衷感到幸福,因為我曾和這群優秀的人并肩作戰過!
這次三下鄉是一次收獲之旅。艱苦著,歡樂著;奉獻著,收獲著;傳授著,學習著。我記得中國有句古話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三下鄉的余香應當已經彌漫在我的回憶里了,芬芳一生,讓我受益匪淺。
三下鄉的心得體會(篇2)
作為一名在校師范生,我有幸參加了20__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由于今年__的原因,我們無法前往偏遠落后的地區開展活動,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那顆熱情的心。此次活動,我選擇了線上輔導的方式,利用手機和電腦遠程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
一、與家長溝通
我的輔導對象是一名二年級的小男孩。通過了解,學生父親已去世,母親也離開了,奶奶是唯一的家長,家中還有一個姐姐。由于奶奶年紀較大,不怎么會使用電子產品,沒用能力輔導學生的學習。在大致了解情況過后,我感受到了自己即將要背負起重大的責任,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重視這份工作,盡自己的全力幫助學生。在于家長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孩子學習沒有積極性,成績一般。學生奶奶沒有什么奢求,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能出人頭地。我被這種情誼深深打動,同時感受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二、備課
考慮到學生基礎較弱的情況,我決定從基礎知識講起。于是,我開始了第一次備課。拼音、漢字、組詞、句子等內容,經過我的仔細思考,井然有序羅列在我的課件中。除此之外,我還充分資源,學習參考其他老師的講課方式。一系列工作下來,我深知老師的不容易。
三、正式上課
第一次聽到學生的聲音時,我緊張的幾乎發抖。這是一個害羞卻乖巧的小男孩。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課程一開始,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希望與學生交朋友,而不是以老師自稱。在我看來,寓教于樂是最好的方式。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枯燥的知識面前,學生難免會走神,這個時候,我通常會提議一起玩游戲。我把課件中某些出現了的知識點挖空,讓學生填上去;或者用一分鐘時間,讓學生找出不同的地方。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迅速集中了注意力,而且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學習。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我主要以講解歸納知識點的方式,從而使學生認識更多的字、詞和句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主張以學生為本,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他讀對了字詞或答對了問題的時候,我會毫不吝嗇的表揚他、肯定他。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
做好一些“簡單”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樣一來,就沒有什么事是值得表揚的了。舉個例子,我的這名學生總是把村cun這個音讀成qun,反復糾正還是改不了。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讀對了,我立刻就停下來表揚了他,可能他也很驚訝,但從那次以后,他再也沒有讀錯了。每次學習完新知識后,我總是提議“自己來一遍好不好”“你自己讀一遍吧”“沒關系的你自己也可以完成,不會我再教你”,而學生總是在猶豫不決后拒絕說自己做不到。“我相信你可以的!”推辭不過,只好照做。然而學生自己都沒想到的.是,他確實做到了。這足以證明鼓勵的力量有多強大。
短短幾堂課的時間,這個害羞靦腆的小男生已經變得活潑大方,學習也進步不少。與其說是他的輔導老師,我更愿意以一種朋友或者大姐姐的身份見證他的成長。
通過這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我深刻明白了學習對農村留守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更理解了家長對孩子們的良苦用心。從一開始的緊張到現在的游刃有余,這也鍛煉、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即將對我今后的學習起到重大幫助作用。我希望自己的綿薄之力能為這個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三下鄉的心得體會(篇3)
在5月 日的早上我們三下鄉的部隊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吉水楊萬里故園,這是我第一次的下鄉,這次下鄉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學到很多東西,感觸頗深。我又一次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還記得出行前的疑慮和不安,我們并不怯懦,但社會這部書我們還需要慢慢來讀懂。對于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可是當我們懷揣著理性的知識去叩響社會實踐的大門,還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我們做過準備。
實踐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迷茫:“探索新農村環境模式構建”,聽起來簡單,實際調研卻該如何下手?區區29個大一學生,要試圖去解決一個全國存在的大問題,怎樣找到突破口?調查過程中,要與鎮政府,村委的官員頻繁接觸,能順利得到想要的支持和幫助嗎?本身與我們并無聯系,走訪他們會不會“吃閉門羹”?近30度的高溫,我們要走到偏僻、分散的村落向農戶了解實際情況,我們能不能堅持下來?村民的家電能不能修好?……
但是當我們以一個團體真正走到實踐中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去尋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最后發現,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調研主題過于寬泛,我們可以選取為楊萬里故園代表具體分析;對于新農村環境鏈的構建,我們只需要從大學生的角度抓住幾個亮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得到鎮政府,村委的支持,我們需要找準方法、表明我們的目的;與人們交流,可以借助當地村委的聯系和團隊的優勢獲取機會;深入村莊走訪,做好充足準備,互相幫助堅持到底也可以完成……
走過再回想,其實一次三下鄉實踐,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知識和體魄,更重要的,是考驗我們的精神,考驗我們有沒有精打細算的周密,有沒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有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沒有隨機應變的果敢……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敢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大學生要積極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優秀。
金庸的武俠小說那些真正無敵的頂尖大俠,不是那些能夠打敗天下人的高手,而是最終戰勝自己的人。
一路走過,雖然是“天之驕子”變成了“天之焦子”卻終有收獲。
真想再回去走一回山路,喝一口山泉……
當重新漫步在親切美麗的校園,當曲折的山路、緊張的交流和泉涌般的汗水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一切歸于平靜,回首向來蕭瑟,我最大的體會是: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三下鄉的心得體會(篇4)
盛暑,我們外國語學院05級英語一班一行14位同學來到從化市良口鎮第二小學開展我們的三下鄉活動。這次三下鄉活動主要包括在良口第二小學開展的英語夏令營義教活動以及對農民土地使用情況和現代化農業發展情況的調查。這是我們大學生活中的一次難忘之旅,短短七天的行程,成為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這次英語夏令營,我們的活動目的旨在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滿足農村孩子們求知欲的同時讓他們體驗城市高素質的教育。因此,我們的教學并不是像常規那樣地單純上課。在課堂之余,我們用了將近一半的時間搞活動。smallworld,英語歌唱比賽,英語角``````都是我們這次夏令營的特色。通過這些方式,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激起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感受到英語的趣味和多姿多彩。在課堂上,我們的授課方式也與普通小學的授課方式有些微區別。我們在課堂上安排了一些游戲,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樂趣,同時也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我和我們團的另一個同學負責五年級b班。班里一共有30個同學。當我第一天走進教室的時候,其實心里有些許緊張。這是我第一次以一個老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臺下的一雙雙眼睛都看著我,那純潔期待的眼神,除了給我帶來一定要努力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最多的知識的決心與信心,也使我感受到一定的壓力。我該怎樣走近孩子們,怎樣去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教給他們,怎樣去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熱情,怎樣去使他們不僅在這七天里學有所得,而且讓這七天的學習會有益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呢?
帶著這些忐忑,我開始了第一節課的教學。對學生而言,一切都是那么新鮮;而對我而言更是如此。環境,角色,要處理的事情``````一切都是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的。但是,當我明白了我的責任與此行的目的的時候,一切都自動地跑到腦后去了。而與學生開始接觸之后,我就發現,其實,我不需要緊張,孩子們都是那么地善良那么地可愛,他們只是懇切地想要得到知識的澆灌!
放下心里負擔之后,我自然地照自己的準備去教課;當然,因為準備是開始前的,而事情進行的過程中總會有些放面是準備的時候所未想到的,因此,我也會根據十幾情況做出調整。聽著學生們整齊響亮的讀書聲,我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涌動:原來,我小小的努力,就可以激起他們這么大的熱情!知識是如此重要,那么,在他們懇切的眼神下,在他們的熱情中,我應該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去讓他們受益,學習上,思想上``````
七天與孩子們相處,我總結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責任并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們接受到知識的熏陶,心智得到健康積極的發展。因此,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課余我也找時間與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思想,同時也詢問他們的意見,以有助于我做出改進,進而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我們說這是責任,但是實際上,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快樂;孩子們的單純,淳樸,給我的心田注入了甘泉,使我心里涌動著感動``````
除了與孩子們的交流,我們老師之間的合作也讓我感觸很深。如果只有我一個人來帶這一個班,恐怕,我能做的事情,會有限得多;或者,沒有一個站在同一戰線的朋友,我會失去很多的勇氣。而且,我們在七天的夏令營中配合得很好,這也是團結的力量吧。和其他的同學的合作,既使我感到不會力單勢薄,也使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
此次從化三下鄉之行真的使我獲益良多,不僅得到了鍛煉,也得到了心靈的熏陶。我會帶著孩子們的祝福,更努力地走好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去貢獻社會!
三下鄉的心得體會(篇5)
想想那五天,是辛苦還是開心,其實應該是辛苦伴著開心。
第一天,當汽車從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出發的那一刻,我們就特別的開心,畢竟也是第一次去茂名,感覺也就像去旅游那樣,當是當車開進名教村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坐在搖籃里面,不過畢竟名教村是一個度假村,環境挺好的~,不過進入名教小學自己宿舍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住進了難民區,經過我們的打掃,總算可以勉強入住。當我看到廚房和伙食,就真的感覺這里是難民區。不過沒關系,我就在這里呆幾天而已,下午去了村委員會,村委會的豪華,讓我有個疑問,為什么這村經濟算挺好的,村委會如此豪華,而小學卻是那么爛,難道他們不重視教育?
第二天,喝了稀粥,我們出發到鎮上去買菜,這里的公車一個小時才一班,等車都要花去很多時間,不過還是挺開心的,到鎮上買了自己想買的東西,不知道為什么,名教村那么發達,但是他們的小賣部卻是沒什么買的,就是小孩吃的而已,與這個度假村實在是不相配。回答小學,幫忙洗菜,不過還要,大家都說今天的伙食挺好吃的,其實也沒那么好吃,只是和昨天相比,今天的好多了。下午,浩浩蕩蕩大家一起寫稿,我是寫了一篇關于留守兒童的稿,這讓我對于留守兒童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真的,我倡議我們政府應該加大力度處理這個問題,不然的話我會為祖國的未來深深擔憂,兒時,自己一直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對于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理解父母的無奈和艱辛。不過那是我的時代了,如今中國各個方面發展得還可以了,政府應該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唯有這樣,才會第一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第三天,拿著一疊問卷,跟著組長出發了,最后兩人為一組,在路上碰到第一個行人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說她一直是住在化州市區,但是她還是不是很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我感覺到我們的問卷問題做得不好,畢竟這里是農村,大部分農民是不知道何為低碳生活,接下來我得改變自己的問卷問題了。接著我們挨家挨戶去調查,村民們都很熱情,只可惜如果是不認字的`老人我就沒辦法了,因為我經常聽不懂他們化州的白話,特別是老人說的,不過成果總算可以,后來就因為領導來了,還要我們回來了,調查就這樣累并快樂著結束了。下午接著寫稿,這次我寫的是關于如何構建新農村,上網查資料,和對于名教這個新農村的看法,我突然覺得該怎樣去建設我們村,畢竟我們村正在建設中。五點左右去參觀了名教村的文化長廊,在文化長廊張貼的知識上,我覺得名教村這些知識很適合新農村,更加值得村民一看,值得我們新農村建設去借鑒,特別我覺得有一點我是挺喜歡的,那一塊把名教從古到今那些為名叫做貢獻的人的照片放上去,對于下一代來說是很有激勵作用的。看了這個文化長廊,我就想到怎樣去發展我們村,但愿我們村發展越來越好。
第四天,這天太難忘了,因為前天晚上沒睡,為了洗衣服和刷牙,我去了農民家提水,有下去了幾米高的地方,那有一口古井,勉強可以洗衣服,只是路很難走,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的。不過這天的早晨簡直就好是星級待遇,我們到村委會去吃早餐,可能是在這里喝了幾天的稀粥,覺得這天的早餐簡直就是美味,吃完早餐,我們義務勞動去,搞了一上午衛生,接近中午,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說,因為臺風的原因,我們提前回頭回去,那一刻,興奮啊!下午睡覺起來去慰問了名教村的貧苦戶,這個村雖是度假村,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是挺好的,但是貧困的也真的很窮,看了他們不免心痛,他們的生活比起我在名教小學的生活還要艱辛N倍。晚上我們來個結束晚會,很開心。
第五天,一起床就特別興奮收拾東西準備回去,反正是回去了,我實在是不想再吃名教小學的早餐了,但是看到大家那么興奮我也就吃了,吃完早餐,我們宿舍連同9號,13號去拍照。拍完就坐車回來了,回到湛江我們處處感到親切和熟悉,我愛湛江。我從茂名到北校區再到南校區再到麻章車站。一路這般奔波,只為幫一個考完中考的小孩實現高中夢,愿她三年后金榜題名。晚上我們三下鄉的再來個聚餐,又是笑聲不斷,快樂多多啊!!
小結,三下鄉挺開心的,就是我們不喜歡沒水的日子而已,其他的挺好,能認識那么多幽默的校友很開心,個個都是開心果,認識南校區的朋友,他們很開朗也很熱情,有機會我一定去南校區找你們玩~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再去三下鄉了,好多事經歷了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