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精選篇1
在這一天,逐一收到小伙伴們到家的信息,一切安好。很高興可以和那么多熱心的小伙伴在一個我從未駐足的縣城度過了深刻難忘的六天三下鄉旅程。六天的旅程,六天的回憶,眼前不斷地浮現我們十人宿舍“臥談會的精彩”、畫面太美我不敢看的廁所、三登塔山公園、蹲著吃盒飯、幫輔導員過生日、在瑤族風情園的笑聲、冒著大雨看望老奶奶、看著老奶奶眼中泛起的淚光、下田妄想“偷”番薯、給小朋友們充當小老師、團結文產系,永遠不分家……我們把那些奔跑、開懷大笑的日子叫做青春。
三下鄉之行在今天早上最后一項活動——協助縣團委完成惠州市首屆共青團系統運動會登山比賽維持秩序和給運動員指引方向。清晨的塔山,行人并不多,看到的是穿著藍色志愿服的`我們在來來回回布置賽前工作。工作人員的我們是要等比賽結束才能離場的,由于回家車次的關系,我提前離開了賽場。離去的時候,我回頭看看我的工作搭檔,真的要結束了,以后我們不會再相聚一堂,再一起服務民眾,奉獻愛心了。真的有不舍,有不習慣,有剛開始就要結束意猶未盡,想再來一次的感覺。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真的讓我也學會很多,第一次自己離家離學校,在陌生的縣城度過。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什么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沒有親切的父母可以依賴,身體不適也不能成為不和大隊伍一起同行的借口。在這里,我學會了獨立,在這里,我學會了溝通,在這里,我學會了感動。
想起初到龍門的那兩天,每天帶著早晨的朝氣,頂著疲憊困倦出去完成任務,旅途中卻不缺少歡聲笑語;即將離開龍門的那一天,清晨的陽光還未照射大地就起來向這座縣城不舍得揮手告別,帶走的只有記憶和手機里數百張照片,向上吧,21位騷年們,青春環保隊之歌伴隨著你。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精選篇2
一片葉子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里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書寫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年7月12號,我參加了由校團委倡導,我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團隊名稱是“大學生關愛農民工子女服務團隊”。 我們實踐團隊共由十一人組成,成員組成如下:初等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邵老師、副書記鹿雄波及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代表等。我們團隊這次下鄉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做好關于 “三農”問題的問卷調查;通過座談等形式,了解鄉鎮基層黨建現狀及存在的困難,開展慶祝建黨九十周年主題活動;調查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情況,宣傳解讀教育新政策;宣傳20__西安世園會,為世園會做貢獻;走訪當地貧困學生,宣傳我院貧困生福利政策;深入農村、走進農戶、貼近農民,做到了解農民疾苦,真實的反映農村的現狀,呼吁社會給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注。
我們此次三下鄉隊伍有一位老師,10名學生。大家既明確分工,又必須緊密協作,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夠在這樣的`一支團隊中,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也給我不小的壓力。總體上說,我認為是成功的。“成功”,不光是說活動開展的怎么怎么好,受到了什么表揚等等,而是每位同學都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懂得了怎樣與人相處,切身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的現實意義。
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所以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在這短短的七天,我明顯提高了一下幾點:
一、 積極主動 做好準備
我當學生干部時間也不短了,以前總是等問題出現了再及時彌補過錯,不會去主動發現問題。經過這幾天的團隊生活,老師和那些學長處理問題的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明白只有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一件事情。
二、 樂于奉獻 關心他人
以前都是大家有事了在一起,沒事了各干各的,從來沒有這么親密的生活在一起這么多天。通過幾天的相處,我學會了多為別人做一點,多為團隊付出一點,也是一種快速增加感情的好方法。
三、 不斷學習 豐富自己
幾天的實踐活動讓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這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請教他人,學習為人處事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七天的實踐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從開始時的喜悅與好奇到如今的懷念與不舍,種種感想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七天里,從我的心里飄過飄過,難以忘懷!這七天的暑期實踐經歷,我獲得了很多,有友情,有經驗……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精選篇3
清晨,叫醒我的不再是鬧鈴,車輛聲,而是悅耳的鳥叫聲。當第一抹陽光透進窗戶時,我知道這又會是既充實而又愉悅的一天。
在為期十五天的“三下鄉”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曬滿了充實。從前,在家一睡就是一整天的日子,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的滿滿的,充滿了意義,不在像從前那般的頹廢。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務,每一次做任務,我們都是一個集體的出現。很顯然群眾的力量是龐大的。不用太辛苦,就可以完成一天的任務。初到之時,走在街上充滿了陌生感。經過半個月的相處,走在路上街坊鄰里都會和我們打招呼。從前的陌生感不再有了,多了份親密。
這為期半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就這樣悄然過去了。心里總有點不舍。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去進行留守兒童走訪時,我驚訝了。每一家都是一個老人帶三四個孩子。每一個孩子臉的都花花的,當這些孩子第一眼看到我們時,我從眼里看到了害怕。是啊,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通常比較開朗。他們的害怕是理所當然。孩子們一開始雖然會有陌生,當我們走時會給我們微笑著說再見。
最難忘的莫過于是,趕集天在鎮上進行設點服務宣傳精神,宣傳精準扶貧政策。還依稀記得那一天我們都起的很早。天氣也十分炎熱,路上的瀝青都被曬掉了可想而知天氣是多么的惡劣。可是我們一行人還是無所抱怨的該做什么的就做什么。有的在設點服務,有的在街上發送相應的宣傳單。有關于的醫療合作的,養老保險,衛生健康等。遇到熱心不懂的居民,志愿者們也進行了講解。
在此次“三下鄉”中,我們學會了很多。比如到村委會進行學習時,讓我們懂的了每一種工作都充滿了艱辛,也讓我們提早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圍。忙完了一天,沒有什么事能比得過,回到宿舍時,那一桌滿滿的豐盛的菜。此刻的幸福難以言喻,每一天都有三個小伙伴提前回來為我們準備飯菜,每一次我們都能一掃而空。邊吃邊聊還邊哈哈大笑,這樣的日子真的會很讓人懷念。可能這樣的日子以后不再會有多少了,即使有,也沒有如今這般味道。
每一次出任務,都是我們更最快樂的時候。一群人說說笑笑、走走停停充滿了韻味。每到一戶農家,他們都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及忙從屋里抬凳子出來給我們坐。即使我們連連拒絕也不能阻擋鄉親們的熱情。有時給我隨意的鬧鬧家常,有時,也會很正式的給我們講述一下他們的訴求。還記得一位特別可愛的老奶奶,許是一個人住太久了,太久沒有這么多人陪伴她說話,我們離開她家時她很不舍的跟著我們一起走到了另外一家繼續的聊天。多么可愛的老奶奶啊。我們走時她才依依不舍的離去,看著她的背影總讓人感覺到心酸。如果可以常回家看看吧,有人在等你。
最難忘的,莫過于,我們去到了養老院。當站在養老院門口,我們四處張望,發現門是緊閉的,也不見人。當我們要走時,一位十分年邁的老爺爺,用著他一步步蹣跚的步伐,走過來向我們開了門。臨近一看,我們才發現這些老爺爺失去一只手。生活真的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不公。
我們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哪里,也不知道他為什么來到這里。住在這里的一共有七個老人,他們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看著這一暮暮,讓我想起了老有所依這個詞語。面對他們,我們卻不能為他們做什么,只能做些微薄之力的事。我們只能打掃一下屋子。最后,陪著這群爺爺說了會話,照相留念之后,我們就離去了。出來時,感覺自己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三下鄉”是一個既艱辛而又逾越的日子,在十三個人,十五天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學會了很多,也懂的很多。無論哪一方面,也讓我們及早的感受到了學校里所沒有的東西。感謝此次“三下鄉”,讓我有機會懂的很多道理,也教會了我成長。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精選篇4
這八天有痛,這八天更有快樂。
這兩天當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旁寫著這次三下鄉的個人總結時,回憶著這幾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畫面,一個個熟悉而又親切的名字在我腦海中浮現。再想一想回來時孩子們送給我的告別信和他們自己畫的畫,并且忙著記我們的聯系方式,突然覺得這八天的光陰是短暫的,就在這短短的八天,我們學得一生中難以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堅強的意志、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八天,我們一直在用心做事。
七月的驕陽帶來我們的汗水。生活沒有想象中的艱苦,但也不輕松。我相信只要我們足夠的堅強,那么一切的困難都會成為我們腳下的墊腳石。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可能有人說是苦中作樂,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這種吃苦是幸福的。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去解決困難。坐在返回的車上,大家對這八天的生活心生種種感嘆,感嘆八天的米飯,感嘆八天的短暫,感嘆八天生活的艱辛,感嘆八天生活的充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真實而又實在,艱辛卻也愉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假如沒有這次活動,我不會那么快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經驗。
我不知道明天的困難將會是什么,但通過此次下鄉,我知道無論以后發生什么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旦決定了就盡心盡力去做,不要因為困難而退縮。
這八天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八天,八天的種種讓我對生活和工作以及自身今后的學習有了比較深的了解。
通過這次實踐,我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定位,對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清醒的認識,比如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只有跌倒了,才能走的更好;只有疼過了,才能學會成長。
短短的`七天,教給了我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成了我以后人生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給我的生活閱歷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成長向來都是痛并快樂著的,我不能害怕跌倒,我更不能拒絕不足。因為只有經歷了生活的磨礪,我的人生之刃才能更加的鋒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讓人生更加出彩。
三下鄉是個鍛煉個人能力,充滿艱難困苦的活動。我們頂住了驕陽之烈,忍受了生活之艱,我們猶如冬日里的一團烈火,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我們沒有選擇逃避,逃避自己的責任。都說只有義無反顧的付出,才可以理直氣壯地收獲。一個星期下來,我們累了乏了。卻掩飾不了我們內心的喜悅與踏實,我們收獲了感動,收獲了成熟,收獲了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真心的微笑、堅強的背影,以及那一封封孩子們送給我的信和畫也構成了我生命里最珍貴的回憶。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精選篇5
七月酷暑,我們踏上了"三下鄉”之行。在這次下鄉之前,我其實內心有些忐忑,作為一名社恐人員,最害怕的莫過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了,更別說被幾十個陌生人的眼睛盯著。但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起來,我還是毅然決然地來了,可心里依舊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
在上課的前一天,我緊張得睡不著覺,害怕小朋友們會不聽自己的話。可當我站上講臺的.那一刻,看著臺下那一雙雙清澈的,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的那些害怕一下子全都煙消云散了,開始慢慢教他們跳舞,不一會就到了下課時間。一下課,小朋友們便圍到我身邊,嘰嘰喳喳地叫我老師,不停地和我說話。
在他們叫我老師時,心里突然冒出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我成為了一名小老師。在與他們相處了幾天過后,我也慢慢了解了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因此更需要我們這些志愿者帶給他們溫暖,即使是短暫的,但也可以在他們的心靈播撒些光的種子。
三下鄉是次收獲之旅,但更是一次成長之旅。艱苦著、快樂著、奉獻著、傳授著、學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