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精選篇1)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對能力培養這一問題的思考,都有或迷惑或清晰的答案。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的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接受實踐的考驗。為了讓同學們初步了解社會,初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定位,本團支部特舉行此次社會生存時間活動,旨在讓同學真切體會到社會的氣息,明確自己需要如何塑造以適應社會需求,從而從現在坐起,時刻謹記提高自己。
此次活動得到了同學們得廣泛支持,大家都積極地帶著信心和好奇心參與進來。活動當天大家都很早就集合完畢,班委在作完簡短的交代之后,我們一起合影,之后就各自出發。由于沒個人被要求只帶單程的車費,因此有些同學在上車前還是有些顧慮,但是經過其他同學一鼓勵,也堅定地踏上了去程的公車。
同學們事先預備去的目的地無外乎東街口,臺江步行街,中亭街等繁華地段。所找的工作包括發傳單,餐廳服務員,寫字員,快買飲料員等。
有的同學終究沒有找到工作,只能求助于其他同學,最后所有同學都按時安全地回校。有的同學在被幾個甚至十幾個商家拒絕后,終于找到了工作,他們說那一刻,是幸福的。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經過多次被拒絕,我們總結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找短期工的經驗,沒找到工作我同學也在思考原因。大家都深切體會到,生存不容易。
在工作過程中,同學和商家之間有一定的交流,由此讓我們了解到一下商家的具體情況。讓我們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當我們身處來去匆匆的人流中,更多地應該去思考如何讓大家關注你,如何讓自己閃亮,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找到工作的同學都留下了照片紀錄,還有商家更是為我們一天的工作寫下評語。畢竟這是很多人第一次涉足社會,無論什么樣的成果都是意義非凡的'。
結束了一天的社會生存實踐的體驗,許多參與的同學對這一天的經歷都有很多的心得體會。
經過這次的活動,同學們特別是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對社會有了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生存不容易。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一快能讓自己生長的土壤,真的需要智慧,能力和勇氣。活動之后,同學們都反映此次活動效果不錯,大家受益匪淺,真正讓大家學到了一些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
社會是殘酷的,但是不是對所有人。大學本科不一定都是人才,準確的自己定位才能樹立正確的理想目標。這次社會生存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實現了這一點。同學們在抒發由此次活動而發的感慨后,必定以更佳的狀態投入到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去,最終實現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共同發展的目標,為在社會中浪遏飛舟而繼續武裝自己。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精選篇2)
在5月 日的早上我們三下鄉的部隊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吉水楊萬里故園,這是我第一次的下鄉,這次下鄉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學到很多東西,感觸頗深。我又一次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還記得出行前的疑慮和不安,我們并不怯懦,但社會這部書我們還需要慢慢來讀懂。對于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可是當我們懷揣著理性的知識去叩響社會實踐的大門,還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我們做過準備。
實踐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迷茫:“探索新農村環境模式構建”,聽起來簡單,實際調研卻該如何下手?區區29個大一學生,要試圖去解決一個全國存在的大問題,怎樣找到突破口?調查過程中,要與鎮政府,村委的官員頻繁接觸,能順利得到想要的支持和幫助嗎?本身與我們并無聯系,走訪他們會不會“吃閉門羹”?近30度的高溫,我們要走到偏僻、分散的村落向農戶了解實際情況,我們能不能堅持下來?村民的家電能不能修好?……
但是當我們以一個團體真正走到實踐中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去尋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最后發現,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調研主題過于寬泛,我們可以選取為楊萬里故園代表具體分析;對于新農村環境鏈的構建,我們只需要從大學生的角度抓住幾個亮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得到鎮政府,村委的支持,我們需要找準方法、表明我們的目的;與人們交流,可以借助當地村委的聯系和團隊的優勢獲取機會;深入村莊走訪,做好充足準備,互相幫助堅持到底也可以完成……
走過再回想,其實一次三下鄉實踐,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知識和體魄,更重要的,是考驗我們的精神,考驗我們有沒有精打細算的周密,有沒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有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沒有隨機應變的果敢……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敢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難、挑戰自己的勇氣。大學生要積極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優秀。
金庸的武俠小說那些真正無敵的頂尖大俠,不是那些能夠打敗天下人的高手,而是最終戰勝自己的人。
一路走過,雖然是“天之驕子”變成了“天之焦子”卻終有收獲。
真想再回去走一回山路,喝一口山泉……
當重新漫步在親切美麗的校園,當曲折的山路、緊張的交流和泉涌般的汗水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一切歸于平靜,回首向來蕭瑟,我最大的體會是: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精選篇3)
“三下鄉”在它真正到來之前就開始影響著我的心情,既期待又激動,7點鐘我們齊聚學校門口,在帶隊老師的領導下,我們踏上了暑期社會實踐的路途。
第一天的動員大會還是很激動人心的,至少對我是這樣,當時站在隊伍里聽著學院書記他們的講話心里想了很多,比如我這次一定不能白去,我這次一定要帶給孩子們一些東西,知識也好,歡樂也好,希望也好。我意氣風發,對即將到來的下鄉充滿著期待。
長達3個小時的車程確實很折磨人,到了目的地,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環境真美,綠柳成蔭,蜻蜓環繞。來到小惠莊,我們受到了當地的村長、書記的熱情接待,他們鼓勵我們要認真工作,努力學習,同時表示會盡全力支持和幫助我們的下鄉工作,在老村委的介紹下,我們對這里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這里的民生民情,有了初步的認識。
大家不顧長途的疲憊,安頓好后,立即開始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當把村里的孩子們召集到一塊,對他們進行授教活動時,我們看到了那些孩子們求知的眼神,我心里很是感動,每日里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那學習的堅韌態度,都使我永不能忘。有的孩子甚至拿出他們暑期的作業,向我們詢問他們其中不會的題目,我們都對此進行了一一的講解。還有其中一名同學,她詢問了我們好多高中的情況,為她即將的高中征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我們還走訪了村里的貧困戶家庭,送上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看到他們永不放棄的態度,我們受到深深的感染,生活就要這樣永遠堅強的'走下去。我們還參觀了村子里的生態觀光園,村子人的智慧,使他們想出了通過旅游來振興當地的經濟,通過外來人員,使他們走上小康的道路。綠水、紅花、游魚、野鴨,都使我們心曠神怡,對農村的生活感到歡樂。
一個星期的三下鄉活動完完整整的結束了,之前一直沒想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去,回來之后一切都明白了,那里的一切都值得經歷,村里人的質樸、農民的憨厚,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里的人都值得認識,那里的隊友都值得學習。
這就是我們此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想也是這個暑期,留給我的最有意義的幾天。“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嘗試和經歷,并坦然的去接收過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但是收獲卻是如此的豐碩,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加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還需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里的我們絕對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我們需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去書寫一份令自己滿意的青春答卷。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精選篇4)
為期8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結束了,要把這8天堅持下來,對于我來說確實有點難度,
三下鄉心得——致那些我們一起模糊過的日子
?;氐纳瞽h境讓我有點不適應,導致身體也出現了各種不適。天氣很熱,晚上熱得睡不著。白天要對付一幫頑皮的小孩,對著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特別是一些小男生,軟硬兼施想盡各種辦法也很難讓他們聽老師的話。身心疲憊讓我每天都很想很想回家,曾經幾度有沖動要跟隊長說我要回去??墒强纯瓷磉吅臀乙黄饖^斗的隊友們,同樣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什么他們能堅持而我不能,我憑什么就比別人脆弱,如果連這點苦都受不了還有什么能力去面對更多的困難。并且,加入了這支隊伍就代表身上背負著一份責任,既然選擇了就該風雨兼程。在每次就要放棄的時候我都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一下就好。
原本以為很難堅持的8天就這樣過去了,回顧這8天,有那么一些事情讓我感受很深。第一,當然是很榮幸能加入“夢翔浪潮”隊,認識了一幫很棒的隊友特別是男生們,既能做飯又能保護女生,還特別討孩子們喜歡,感覺天塌下來都有他們撐著。女生們也很親切,有什么事情都很樂意相互幫忙,印象最深的是在外村塘小學的最后一晚,和幾位隊友在躺籃球場的幕布上看星星守流星一直到天亮,那時候的我在想,年輕真好,青春還在真好!這樣的機會可能以后再也不會有了。
第二,是外村塘小學和這里的孩子帶給我的收獲。學校的環境很簡陋,教學資源也很有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孩子們還是能很刻苦學習,克服環境帶來的種種不足,這讓我更加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機會。
第三,和隊員們一起燒柴做飯也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平時在家我很少下廚,燒柴做飯更是沒有經歷過,跟隊友們也學會了不少做飯的`技巧,大家一起分工合作的過程是溫馨快樂的。
第四,外村塘的村民、老師、孩子帶給我們很多溫暖和感動。村民給我們送花生和火龍果,學生把煮熟的菠蘿蜜籽和菠蘿蜜帶回校給我們吃。學校的主任盡心盡力地協助我們的工作,老師們給我們借洗澡房,孩子們給我們送各種小禮物,這一切一切都讓我感受到,原來愛無處不在。
好吧,都是體科院的錯,我想你們了,想念那些我們一起模糊過的日子。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精選篇5)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終生無悔。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您是偉大的播種者,您播種著春天,把點點滴滴的知識播撒在我們的心田。
根生大地,渴飲甘泉,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搖星月,葉拍蒼天,直到凌云高處,依然虛心。這翠竹氣節,恰似教師精神!老師像不會卻步的勇者,帶領我們前行,給予我們鼓勵。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 —— 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您用心中的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照亮我們的心靈。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還記得在“三下鄉”啟動儀式結束后,郭老師用殷切的口吻說:“我們到湘西支教,安全一定要有保障,20個隊員一個也不能少,前期的準備工作辛苦你們了,也要注意身體”,我知道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莫大的肯定,對我們隊伍的莫大支持。累,算什么,老師的話像一股清泉,把我的勞累一洗而盡。郭老師如此真誠的慰問,讓我明白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多么的重要。
我們很好的把大學生的風范展現了出來,因為有老師您的陪伴,同時也促使我們盡量要做到最好,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還記得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我負責團隊的策劃案和申報書的編撰工作,每次都要拿給您看,每一次您都認真的'給我們修改,給我們提出建議,多次指導我如何撰寫策劃,如何組織同學們參加會議,如何聯系當地地政府和媒體的事宜……老師一絲不茍的做事風格,讓我佩服不已,更讓我受益良多,在老師身邊,總能學到很多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還記得到達都良田村后老師您給我們做的第一餐飯,您給孩子們洗臉梳頭的一幀幀畫面,您和孩子們一塊跳繩、給他們講故事,太多太多的場面,讓我們心頭感慨萬千,感動便莫名其妙的涌進心田。我們想山區生活這么艱苦,您興許也會像其他學校的支教團隊指導老師一樣呆一兩天就會回去,可您的堅執卻勝過萬般艱難與困苦,每一天卻都有您的陪伴與悉心指點和照顧。
還記得老師您給我們的句句鼓勵,像長輩,也像我們的同伴。老師作為我們隊伍的指導老師,跟我們一起前往湘西貧困山區,我們都知道老師的心始終跟我們在一起。來到山區,老師您跟我們一起生活,打地鋪睡教室卻從不嫌棄環境不好,跟我們一起家訪,同孩子們放牛……一切都教會我們,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一起奮進,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郭老師,您辛苦了!心中永存不滅的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學會了,因為我們被您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