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_心得体会格式范文模板

心得體會網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 >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

時間: 新華 導游詞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1

開封動蕩的歷史,也早就了開封的文明,在波濤洶涌的黃河之中又有怎樣的歷史人物,永垂青史,成為開封人民永恒的記憶呢?

在開封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歷史名人,而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知道的就是北宋建都開封的時候出現的兩個人,一個是包拯(包公),另一個就是著名的楊家將,這兩個人物目前在開封都有它的歷史遺存,有包公祠和開封府,在開封府里面還可以看到一直留到今天的開封府題名記。這個開封府題名記是北宋建國100多年以來,歷屆在在開封擔任府尹的人的一個簡歷介紹,實際上就是北宋都城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個花名冊。其中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據說這就是包拯他曾經在59歲時,擔任過開封府尹,因為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開封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長官了。但他的名字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只有一個凹陷的槽,。據說這個開封府的題名記是后世的老百姓在參觀的時候都用手去摸這個包公的名字,包公的名字就被摸凹陷下去了,到南宋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凹槽,其實包拯在開封只做了一年的多的府尹,人們之所以懷念包公是因為他在開封擔任府尹期間 ,要求把開封府大堂的正門大開,允許老百姓自由上公堂告狀,另外他懲治的都是京城的貪官,富豪,惡霸,剛正不阿,為民除害,所以深受百姓的愛戴。

另一個在開封流傳很廣的就是楊家將,在開封有一個天波楊府是紀念楊業和他的子孫抗擊當時的契丹人的故事。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2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20_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存窟龕 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20_年開鑿直到520_年停工,歷時長達20_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云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折疊著。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現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于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偉秀美,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后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賓陽南洞下面我們參觀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礎上,為唐代早期又繼續開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藝術上承北魏剛健之遺風,下開盛唐活潑生動之氣象。主尊像阿彌托佛面部豐潤,嘴唇厚大,衣紋自然、流暢。這一期間的寶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趨向于蓮花束腰須彌座的形式。

洞內龕像密布,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題記達19處,為中國石窟中貞觀題記最多的一窟。眾多的造像題記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藝術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摩崖三佛龕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左、右二結迦坐佛。以彌勒為主尊的三佛題材為中國石窟所罕見。該窟無題記,結合文獻研究,該窟應為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制造佛教神學輿論所開鑿,宣揚武氏為彌勒下凡,以利于穩固政權。它開鑿于武周政權時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發生了張柬之策動的政變,武周政權結束,該窟隨即中輟,因此,窟中造像僅為毛坯,比較粗糙。

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窟壁上雕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頂蓮花周圍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千尊像龕”的題記,表明這個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監姚神表和內道場的智運禪師。

主佛阿彌陀佛的造像手法體現了唐代盛行的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時尚,表現出一種雍容大度、儀態軒昂的造像風格。人物波狀的發紋、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簡潔流暢的衣紋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藝在這一時期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蓮束腰須彌寶座上,在寶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托重力士,他們的肌肉突出,富于動態,與主佛的靜態,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南北兩壁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厘米的小佛,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弘揚佛法、眾生虔誠聆聽的場面。在窟頂碑刻題記的外側是凌空飄舞的飛天,這飛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與它對應的是窟內南北兩壁壁基下部的伎樂人。每側墻壁下部各有6位伎樂人,手持空篌、法鑼、羯鼓,一方面為研究唐代音樂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們與窟頂飛天上下呼應,營造了一種西天極樂世界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來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窟門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觀音菩薩,面部豐潤,體態健美左手提凈瓶,右臂向上彎曲持佛塵搭于右肩。她那扭動的身軀、微斜的頭頸、豐滿的胸部,形成了優美的曲線,顯得含蓄、端莊,是唐刻觀音菩薩的杰作。

雙窟 萬佛洞下的這兩座洞窟因并排雕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雙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為釋迦牟尼,南北兩側是二弟子、二菩薩以及過去佛和未來佛。三世佛的造像題材表現了佛教世界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雙窟的南洞里,雕鑿的主佛是彌勒佛,南北兩壁上雕有小千佛。彌勒和釋迦牟尼分列在南北兩個洞窟,稱作雙窟,它們完工于同一時代,所以在人們的想象中是當時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共同臨朝執政的一種局面。在這個歷史時期,武則天實際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權,奏章都由她來批閱。武則天在這一時期,為了積極樹立自己就是彌勒下世這一思想,但又有礙于李治在位的實際情況,所以就把釋迦牟尼和彌勒共同雕鑿于南北兩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雙窟并列的局面。

蓮花洞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洞窟稱為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帶領兩個弟子游說講經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兩側的弟子迦葉、阿難用浮雕手法,對比鮮明。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錫杖,胸部肋骨暴露,細膩地表現出這位佛教繼承人經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著的錫杖上帶有九個響環,震地有聲,據說是佛教中一種法器。人們聽見響環的聲音,就知道佛祖到來,出外叩拜佛祖、傾聽佛法。

二弟子的頭像于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都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

窟頂蓮花周圍環繞著飛天,她們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顯得飄逸灑脫,在《妙法蓮花經》里曾有這樣的記載:飛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說是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表現了佛教中飛天和伎樂人營造出歡樂和諧的場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層層排列了幾層小型佛像,據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許多佛龕,龕楣裝飾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有帷帳式的,有的是火焰紋,有表現文殊與維摩詰對座辯法的故事,還有禮佛圖的形象。在龕楣細部,有忮樂人、飛天,有蓮花化生出來的菩薩;有線刻的,有淺浮雕的。其中一對飛天,她們的衣裙向上卷起,飄飄蕩蕩的形式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兩個飛天的面部正是蓮花的花蕾。外側是一些伎樂人向她們飄飛過來,蕩起的衣裙好象蓮花的枝蔓一樣,表現了一種綠柳絲絳萬千條景象。

這個小龕龕楣是火焰紋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內收,到中間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頭,火焰紋之上南北兩側各一組眾生聽法像,這個浮雕表現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辯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國民俗畫常有的表現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雕藝術形式。

窟外門楣為火焰紋,中間刻有一個獸形鋪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伊闕”二字。

奉先寺現在,我們參觀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雕像精美、技藝精湛,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龍門石窟唐代雕刻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據于唐玄宗開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錢兩萬貫,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個大像龕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像,主尊“大盧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衣紋簡練,靈活而又儲蓄的眼睛顯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左側迦葉,身首雖殘,但仍顯出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濃眉細眼、年輕睿智、虔誠大方、充滿自信,宛如一聰慧少所形象。二菩薩衣飾華麗,端莊而矜持的表情,天王嚴肅威武而雙碩壯有力的神情,力士堅毅勇猛而雙暴躁的性格,以及那無所謂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其雕鑿規模、藝術設計、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美學理念和唐代美術所達到高度藝術水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及藝術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賢”形象,從另一側面又折射出了當時社會佛教發展的盛況和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古陽洞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將繼續參觀南面的古陽洞。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武官將相繼在窟內造像,這就形成了古陽洞內最早的一批造像,從而開始皇家營造龍門的第一斧第一鑿,揭開了創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一洞窟就是古陽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擴鑿而成的。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面相長圓,較為瘦削。頭頂還塑了一個發冠,發冠本身是道的產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地也有人稱古陽洞為老君洞。

主佛兩側的菩薩上身微微后傾,頭戴寶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著長裙,造型厚重,比例勻稱,表情莊重文靜,姿態優美,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北側墻壁上排列了三層大型佛龕,最上面一排的造像與云岡石窟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佛像都是結跏趺坐,形體較顯渾厚。如果說它還保持著云岡石窟的特色的話,那么第二層交腳彌勒的造像,則體現了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人物瘦小,細腰,雙腿交叉坐于臺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龕雕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們現在只能看到佛龕殘損的身軀,佛頭高32厘米,被人盜走后,現在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龕,造像風格表現出雍容大度的特點,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時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說明了古陽洞雕鑿時間之長,綿延朝代之久。

龍門石窟中有許多碑刻題記,經過歷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們從這2800多塊題記中,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稱為“龍門二十品”,古陽洞就占十九品。“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國寶。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涵相通。歷史上書法家發現了碑刻題記的價值,卻又把雕像視為工匠的藝術。相反,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一個高峰”。

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兩側刻有古代藥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創建,經東魏和北齊,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藝術上呈現不同時代的多種藝術風格。洞內主佛、二弟子、二菩薩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門八角束腰蓮花柱均為北齊所雕造。該洞是龍門石窟中具有北齊造像風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齊時期的雕像頭部碩大,身軀如柱,給人以臃腫、笨拙的感覺。

洞口過道兩側石壁上刻有藥方近140個,治療40種疾病。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涉及科別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神經科、腫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藥物多是我國農村常見的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制劑方法有丸、散、膏、湯等。

藥方洞石刻藥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瑰寶。它記錄了我國古代醫藥的成就,在研究我國醫藥學上有重要價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開鑿而得名。主佛釋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帶式的袈裟,衣飾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蓮花座上。面部已經殘損了,頭上還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舉,手掌上揚;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滿足人們愿望的與愿印。有趣的是,這尊大佛竟有有6個手指,據說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獻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極高價值的禮佛圖浮雕,這兩幅浮雕人物圖案帶有濃重的繪畫意味。北壁皇帝禮佛圖東起前三人為比丘,前兩個比丘正俯身向香爐內添香,第三位是年長的高僧,左手托缽作前導。第四人為一老婦,頭飾華麗,身穿長裙大袖,左手持一蓮蕾,徐步向前。弟八人為一青年男子,頭戴籠冠,身穿寬袍大袖的長袍,右手托缽,有趣的是其身后還有一男童為他提衣擺。這一男一女無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這一作品用寫實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齡,性格,身份,氣質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余的宮女有的手舉華蓋,有的手拿蓮蕾,虔誠嚴肅,徐徐而行。南壁則為皇甫公夫婦禮佛圖。

左右二菩薩半結跏趺坐在菩提樹下,坐樹下思維狀。菩提樹樹干彎曲,枝繁葉茂。樹的上方又分別刻有一組羅漢像,羅漢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雙手合十或手持蓮花。

圍繞著窟頂的蓮花有八個伎樂,她們衣帶飄揚,手持琵琶、笙、排蕭等樂器,翱翔云間,由此看出在北魏時期,這些樂器就已經非常盛行了。

擂鼓臺南洞 參觀完西山的洞窟,請朋友們繼續參觀東山的洞窟。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稱為“擂鼓臺三洞” 。南邊的這座窟為擂鼓臺南洞。洞內方形座臺上的佛像被稱作“大日如來”在密宗里“大日如來”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主佛頭戴佛冠,臂戴臂釧,脖子戴項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個造像保留了外來造像藝術風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臺座上,這種臺座在武周時期是比較流行的式樣。從正面看,佛頭部微微向下傾斜,目光向下俯視,和禮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種關愛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豐潤的右臂搭于盤起的右膝之上,舒閑的神態、優雅坐姿都體現出佛的從容、恬靜。從側面看這尊大佛的形態,頭微微向前傾斜,肩向后仰,腰向內收,臀部依其坐勢顯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環形的衣紋線條又顯現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個佛的造像極富質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說的:肌理細膩,骨肉亭勻。

在四壁上有高約36厘米的菩薩坐像,層層排列著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墻壁上,神態肅穆安祥,似乎正在聆聽佛弘揚佛法。菩薩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傳入中國后,逐漸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創造者對人物的形態美把握得相當適度,簡潔明快的線條和人體造型的健康都表現了當時的雕鑿者自身的審美價值取向及美學理想。

擂鼓臺中洞 中間的這座洞窟稱為擂鼓臺中洞,又叫“大萬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萬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為彌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為龜甲形背屏,周圍環繞著伎樂人/飛天、騎象和騎獅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臺坐上,臺坐下部延伸出兩朵蓮花,每朵蓮花上站立著一尊菩薩,整個造像渾然一體。主尊佛頭20世紀30年代 被盜,現藏于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洞窟雕鑿完成于武周時期,是為武氏政權歌功頌德的。西山的雙窟是彌勒與釋迦牟尼并坐,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成為一朝之君,表明她與_一個天皇一個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這一洞窟中,以彌勒佛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經寺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看經寺,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石窟,整個窟室的平面設計基本上呈方形,與同一時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該窟正壁上沒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壇,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據考證,該窟為禪宗開鑿,洞窟造型為禪宗曾人打坐禮佛的禪堂。

窟內墻壁上部有一些不規則的零星造像,在北、東、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組29尊浮雕羅漢像。釋迦牟尼去世之后,將傳法的任務叫給了迦葉,迦葉寂滅后交給了阿難,之后傳莫田地,傳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組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是北魏時期自天竺來中國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禪宗奉為第二十九代傳人。看經寺這二十九尊傳法的羅漢,恰好與《歷代法寶記》所載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內現二十六尊羅漢像保存完好,每尊羅漢像高約1.8米,與真人等高,神態各異,性格刻劃入微,有飽經風霜而又睿智的、執著而又聰慧的、慈祥善良的、兇猛嚴歷的、詼諧幽默的、嚴肅認真的,無不栩栩如生,是龍門石窟中現存最完整的一組羅漢群像雕刻。

龍門石窟雖然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術、書法、音樂、醫藥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龍門石窟成為一做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古老的藝術、優美的環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設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學者和游人紛至沓來。

這第二寶就是當年曾經歸為國力的唐三彩了!以黃——綠——白為主色調,誕生于唐代的這件工藝品,現在已經遠銷國外。其中,黑色的將軍馬被英倫友人贊頌為“倫敦黑”、“黑寶石”,有水火土所凝結的這件器物正可稱得上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這第三包就是洛陽水席,一是進口水席湯水多的特點,二是似水流云的上菜順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點是突出酸辣,富含湯水,滑兒爽口,食而不膩,共24道菜,8個涼菜,16道熱菜。

那第四包是什么呢?就是咱們馬上就要參觀的龍門石窟。至于為什么把它稱為第四寶?游覽完后,咱們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游客朋友們,龍門石窟已經到了,在下城之前提醒大家:我們的車身為淺綠色,車牌號為豫A96888。我的手機號碼是1234567。現在呢?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隨身物品和貴重物品,跟我下車,一同參觀游覽吧!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里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如門闕,故稱“伊闕”,隋朝史稱“龍門”,沿用至今。龍門石窟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歷經400余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塊。雕刻內容除了佛教之外,還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醫藥等,如同一座包羅萬象的石刻藝術博物館.20_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合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

各位朋友,現在大家左手邊的就是潛溪寺,他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內洞頂雕刻了一朵大蓮花,洞內所供住尊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請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側并排坐西向東的這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其中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和號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歷時達20_年之久。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

請大家跟我一起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因洞內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請大家跟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這里為什么叫“蓮花洞”呢?這是因為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屬于北魏后期作品。該洞主尊釋迦牟尼。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

朋友們,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市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窟龕,從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據專家們推算,這樣浩大的工程,僅用三年零九個月就成完工,這是不可想象的。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則天捐脂粉錢兩萬貫,以加速了工程的進度,其名稱用“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的主尊名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左右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共11尊。盧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長4米,耳長1.9米,為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結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蓮花須彌座上。造像莊嚴、睿智、溫和、慈祥,這是理想化了的社會圣賢的形象。

請大家隨我繼續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好了,各位,龍門石窟的講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參觀游覽時要注意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環境。我們三十分鐘后準時在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得開心!我們待會兒再見!!!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3

尊敬的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具有豫南名珠之稱的南灣湖風景

旅游區觀光旅游,走進南灣湖也就走進了一幅美麗的水墨山水畫,這里景色秀麗,風景旖人,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中原第一湖”的美稱,目前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

南灣湖位于信陽市西南5公里處,這里山環水,

水中島,島相連,凈顯山、水、林、島和諧一致,我們現在就乘船去湖中島嶼領略大自然的美妙。

南灣湖美美在其水,7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碧

波蕩漾,湖面是西湖的12倍,東湖的2.5倍。大家臨窗而視可以發現湖水水質清純,掬手可飲,經環保局檢測,南灣水質屬國一級軟質飲用水源,這可是我們信陽人民的大水缸啊,我們的母親河泗河就是從這里流出的,看到這片喜人的水,您可能要問,這個湖水的源頭在哪呀,從哪流出的呀,其實我們處于淮河上游,淮河的發源地是南洋的桐柏山,而這個湖水則是由五大支流匯集而成,分別是泗河、小泗河、飛沙河、五道河、董家河。現在主要靠冰雪融化和雨水。信陽的年降水量達到1220豪米,雨量充沛。湖的上游有一處美景叫黑、白龍潭,黑龍潭大潭套小潭,小潭連清泉,白龍潭兩山對峙,一水中含。傳說這黑、白龍潭是玉皇大帝派來治理淮河的兩條小龍,因為嬉戲成性,造成水災,玉皇大帝大怒,把它們貶為庶民,它們覺得委屈淚流成河形成了兩潭,當然傳說無從考究,但

美景讓人暇想,只可惜路途太遠,需翻兩座山,如果有機會長留不防去親近。

南灣湖美美在其魚,因為年產300萬公斤的南灣魚肉鮮味美南灣湖美美在其魚南灣的水質清純,年產300萬公斤的南灣魚肉鮮味美,營養豐富,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經檢測南灣魚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其中具有抗癌元素之稱的“硒”是普通魚類的3至5倍,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而且“南灣魚美在腹,味在頭”,.大家有幸來到南灣,一定要品嘗喲。目前南灣魚已形成專賣,游客和島上居民不允許捕撈,水產有專門的捕撈隊捕撈,在專賣店出售,年產三百萬公斤的南灣魚遠銷美國、加拿大,供不應求。而且捕撈最大的魚有一百多斤,一人多高,在鄭州的旅游推廣會上,我們帶上的一只百十斤的魚讓很多人驚訝,但好吃的魚就五六斤的,不瘦不肥適到好處。

現在我們朝東邊望去,那個雄偉壯觀的大壩就是我們的南灣大壩,壩長816米,壩寬8米,壩高38米,壩底寬24米,它是建國初期比較大的水利工程,我們處于淮河上游,建國前淮河十年九災,__發出號如,一定要把淮河治,現在這個口號用雨花石鑲在大壩北坡上,驅車回去的時候不防在大壩上停留看看,當時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三年堪測,

將壩址選在蜈蚣嶺和賢山之間,1952年動工,1955年竣工,因為技術條件有限請蘇聯老大哥幫忙建造,耗資670萬人民幣,動用水利工程人員8萬余人,按照百年一遇的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庫容13、1億立方米,1975年8月,洪汝河上游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坂橋水庫石漫灘水庫潰壩,河南省水利廳勘測設計對水庫進行復核,發現防洪標準偏低,1978年完成水庫除險加固設計,1978——1982年對南灣大壩實行加固,按照千年一遇洪水設計,最大洪水校核,最大庫容量達到16、3億立方米,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土壩。這個大壩是我們前輩智慧與力量的結晶,也是我們景區重要的人文景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集水利發電、水產養殖、旅游觀光、航水利發電 水產養殖旅游觀光、航運、生活工業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關于賢山有一個典故和大家分享,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周慶的大臣非常孝順,母親生重病他辭去官位帶母親來山上療養,為了紀念他的孝德該山就取名為賢山,賢山有一處美景叫“賢嶺松風”,山上全都是平頂的松樹,傳說有一個農家有一個豬巢,里面的豬食總也吃不完,放糧食也取之不盡,農家發現是個聚寶盆,為了防止惡霸搶走就乘夜黑在山上挖個坑把聚寶盆埋了,為了便于識別,在上面種了一個松樹,

并把松樹的頭剪成平頭,誰知等他再來找這寶貝時,滿山遍野都是平頂松,傳說這個聚寶盆還在山上埋了,這也是我們有名的“平頂松傳奇”。 南灣湖美美在其島,一路上領略這山光水色,去

過千島湖的游客是否有種似呈相識的感覺,對,這里有“豫南千島湖”的美稱,水域寬廣,島嶼眾多,而且島上植被豐富,郁郁蔥蔥,大家放眼望去一片綠的世界,我們現在看到的島嶼在水庫形成以前都是丘嶺山坡,南灣大壩截流露出來的山丘就形成島嶼,南灣湖中有61座島嶼,大大小小錯落有致,而且島上森林覆蓋率達到96%,高空拍攝下來猶如碧波灑玉盤,美不勝收,被譽為翡翠群島。島上森林資源豐富,區內森林面積7100公頃,林木總蓄量49、1萬平方米,種子植物有116科525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有杜仲、青檀等,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植物85%在信陽都能找到,這里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有700多種,其中哺乳動物有200多種,國家保護動物有大鯢、小靈貓、彌猴、長尾雉等,這也與信陽特殊的地勢有關,信陽位于亞熱帶和溫熱帶的過渡帶,所以這里空氣濕潤,氣候怡人,南北植物動物在這里都能生存。

南灣湖美美在其茶,說到信陽毛尖大家可能并不

陌生,我們每年的4月28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茶葉節,以茶為媒廣交天下朋友,信陽的綠茶在1920__年的巴拿馬世界博覽會是獲金獎,是國家十大名茶之一,其中信陽毛尖的正宗生產地就在南灣湖周邊的五云山和黑白龍潭,五云山分別是車云山、集云山、連云山、云霧山、天云山,用我們的水沖我們的茶葉更好喝,所以有“有泗河中心水沖車云頂上茶”之說,信陽毛尖歷

史悠久,早在唐代就作為貢品上貢朝庭,一般的貢品茶又叫舌尖茶 、口唇茶,陸羽在《茶經》中有記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稱贊“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具有提神醒腦洗腸胃的功效,是信陽人不可缺少的飲品,特別是新茶下來,家家都要儲備一些,一般新茶下來是在清明、谷雨前后,清明以前的茶叫明前茶,谷雨前的茶叫雨前茶,好的新茶具有“條索緊細,白毫滿披,湯清色綠,味高香濃”的特點,把握這四個原則,你一定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好茶葉。20__年四月我們信陽市的郭市長和普爾市的市長坐客中央2套談論茶葉,普爾茶——紅茶是越陳越好,而信陽綠茶則是越新越好,所以到了打茶季節,就要抓緊時間采摘,本地人手不夠,周邊地區、縣市的打茶妹自發的來到信陽打短工,滿山遍野的打茶人戴著帽子在茶葉林中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我們現在正在興建的茶島可以讓游客親臨現場,觀茶、采茶、炒茶、烘茶、品茶等茶文化鏈,感受信陽的茶文化氣息。你還可以捎上幾斤信陽毛尖,把我們的土特產帶回去讓親人朋友品品。說到土特產,除了茶葉呢,還有板栗、桔梗、固始笨蛋、固始柳編、山野菜、絲絹等。

南灣湖美美在其紅,大家知道信陽處于大別山的

北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落腳點,萬里長征的起點,英雄的故鄉,將軍的搖籃,比如說新縣的許世友將軍、李德生將軍,光山的鄧穎超等,我們這里以前也是革命根據地之一,有李先念主席曾經戰斗過的四望山和賢隱山,四望山海拔903米,登上山頂可以看到安微、信陽、映山、桐柏四地而得名,在信陽市區有一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大家有時間、有興趣不防去看看。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4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們得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咱們此次旅行的導游員,我姓崔,大家可以叫我小崔或崔導。

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出我會盡可能慢走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在的時間是7:30.我們從鄭州火車站出發沿高速公路途經許昌、漯河,大約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行目的地-?岈山。

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部是低山丘陵,東部為廣闊的平原。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駐馬店地區位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交匯地帶。107、106國道和京廣鐵路縱貫南北,行程了以駐馬店為中心,公路,鐵路,航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脈絡具有承東啟西,南北通融之便。

朋友們,馬上就到駐馬店?岈山小區了,接下來我向大家先介紹一下概況,?岈山位于駐馬店遂平又名嵯峨山,八寶玲瓏山。相傳這里過去沒有山,而是一片中原。按古時的說法,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掌管本地風調雨順的神仙,這里的神仙叫?岈,當時他很年輕,有一年這里遭遇水災后,他沒有辦法回到天庭,吧王母娘娘后花園的石頭一塊塊的仍下來,記過天上的石頭壘成這座山救了水中的百姓。后來玉皇大帝為了獎勵他的愛民之舉,就以他的名字給這座山封名—?岈山。?岈山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以供 的面積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國家級地質公園,4級景區,?岈山氣候宜人,景色優美,區位優勢的?岈山優勢與華山之險,峨眉之秀,雁蕩之幽,奇險奧幽四大特點享有“華夏盆景”江北石林之美譽。

好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岈山風景區,整個景區分作蜜蠟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四部分,景區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蜜蠟山部分,請大家注意看湖對面這座獨立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越百丈,就是蜜蠟山峰了。為什么去這樣一個名字呢?據說這里滿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兒招來很多蜜蜂在此菜花釀蜜,釀的蜜多,又沒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縫里,每到夏季,經太陽的強烈照射,蜂蜜被曬化后都流了出來,整個山的外表就好像途了一層厚厚的蜜蠟,所以人們吧這座山取名為“蜜蠟山”。附近的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藥,放羊時,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聽起來是在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山腳下的這個湖叫“秀蜜湖”。經過秀蜜湖,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好漢坡”,為什么叫好漢坡呢?因為蜜蠟山體陡峭,中間沒有斷層在1990年春天的時候以為臺灣游客來?岈山游玩,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無意間回頭看了蜜蠟山這個狀況不由感慨:“不要說前面那個大坡了,就是近處的這個小坡準能爬上去就是好漢,我賞他8000臺幣,山下的一位山民聽到后,光著兩只腳一會功夫就到了山頂,這位臺灣游客給了這個山民8000臺幣,后找人寫了“好漢坡”三個字,

這就是好漢坡的又來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過了石人洞,舞陽洞,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岈山四大奇觀的飛來石,看過《西游記》的朋友們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開一次蟠桃會,傳說有一年的蟠桃會介紹后各路神仙都在為王母娘娘祝壽,這是一只調皮的猴子跑到供桌偷了一個蟠桃,拔腿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的一位仙女發現了,這個仙女就撿了塊石頭向猴子砸去,猴子一驚,桃子就順手丟了,不偏不遠恰好落在了我們面前這座山頭上,大家看一下這座獨立的山頭像不像一個猴子?并且摔裂了一條縫,而砸猴子的那塊石頭恰好落在了峽谷的頂端,所以取名飛來石。 步入石猴過猶如進入了一個猴子的溫馨家園,三只猴子,其樂融融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和諧的家庭場景。

大家眼前的這尊猴石山谷全世界迄今發現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站在蓬萊洞看猴石,就好像是一對年輕的情人擁擠在一起,在蜜蠟湖地點觀看似大猴背小猴的猴背猴狀,可謂一石三鳥。現在我們看見?岈山上最有特使經管一線天,他高10米,長20多米,寬30厘米。人們從里面抬頭看天只能看到一條先故名一線天。

朋友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吧。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5

歡迎大家來到玄奘故里,參觀玄類故居紀念館。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舉世聞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類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法師出生在偃師市級氏鎮陳河村,也就是諸位腳下這塊景色秀美的土地。這座玄奘故居紀念館,坐落在陳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嶺,南望伏牛山,占地25畝,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遺址原有的地勢層層北上。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幸會各位與此,共同探討玄奘大師的人生歷程與思想真話,實在令人高興。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玄奘大師故居的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一用漢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烏頭門",和富麗堂皇的高大門閭交相輝映,成為這一儒學世家不同凡響的標志。"烏頭門"的由來相當久遠,據說,它是由遠古母系社會群居的"衡門"演變而來。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門口,豎起兩根圓木立柱,上端加固橫梁,形成一個大門,立柱超出橫梁的柱頭部分被涂上黑色,"烏頭門"就成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這種建筑形式被達官貴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質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顯示門第的高貴。唐代以后,這種建筑形式逐漸消失。

請大家回過頭來共同欣賞一下大師故居的門樓。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風格。大家在廣場上已觀賞過石碑上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故里"的精美書法,這里門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學著名大師季羨林教授的手筆。這里還有啟功、程思遠、王任重、劉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題詞和匾額,大家不妨仔細地欣賞這些精美的書法和豐富的內涵。

各位朋友,大家對面前這一別致的迎壁墻一定產生了興趣。迎壁上"六塵六識"四個大字,是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題寫的。它是一個佛學用語,意思是指佛學造詣達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靜"的意思。因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畫了一個和尚的坐像圖,而且是一筆劃成,代替他的署名。請往迎壁東邊走,繞過叢叢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廳,展示著玄奘家族的"世代書香"。

在玄奘故居紀念館內,這個展室相當重要。今天我著重給大家介紹的是玄奘大師的籍貫變遷和諸多"先輩"。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人也"。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傳》上說玄類的祖父陳康,"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周南"屬河南府,即今洛陽地區。就是說,玄奘一家從祖父陳康起,遷居河南洛陽緱氏縣。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陳河村這座大宅院里。如今,陳河村的陳姓居民都是玄類大哥的后裔。

這幅圖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慧,文獻上說他是個美男子,而且很有學問,富有正氣。圖中抱著小孩的婦女,是玄奘的母親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長史宋欽的女兒。兩家結親是標淮的門當戶對。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時,前面已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玄奘原名陳袆,十三歲出家和稱法名玄奘。玄:深奧,奘:宏大。是一個很有氣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經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愛佛學,這個家庭研讀佛經的氛圍對玄奘走向佛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水井,被稱為陳家古井。據傳,此井為北齊年間遷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陳康所開。井深25米,水質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說此水可使人聰明,玄奘就是飲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號稱"慧泉"。祖籍孟津的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面對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資4000美金,修建了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來看井邊這棵奇樹,這是一棵具有千載樹齡的皂角樹,需兩個大漢方能合抱,俗稱"望子樹",又叫"慈悲樹"。

現在我們置身玄奘故居紀念館西展廳,主要了解大師玄奘怎樣在故鄉的土地上皈依三寶,步人佛門。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年方五歲的玄類經受了童年歲月第一次重大打擊,就是母親宋氏病故。第二年,玄類的父親一來不滿場帝的無道,二來中年喪妻,家有幼子,就辭去官職,回到緱氏故里隱居,他"早通經術",辭官之后,很注重對少于的培養教育。因此,少年時期,玄奘就對以漢語為載體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養,為日后準確的翻譯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玄奘的父母信佛,對玄類的吸依三寶有很大影響,可以說從童年就播下了種子。

公元609年,隋場帝大業五年,玄奘童年歲月經受了第二次重大打擊,正直的父親去世了。這年玄類十歲,在儒學和佛學的學習中,已明顯地熱衷佛學。加上二哥陳素早已出家洛陽凈土寺,法名長捷,在佛門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隨二哥前往東都洛陽凈土寺,成了一個少年行者(也稱"童行"),開始學習佛教經典。公元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從十三歲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陽凈土寺研讀佛教經典,一直長到十八歲,沒有離開過洛陽。公元618年,隋場帝大業十四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占洛陽東北的興洛倉,與隋軍展開爭奪洛陽的大戰,十九歲的玄奘與二哥長捷法師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投奔長安,遠離故里,直到四十六歲取經歸來,才再度返回故鄉。

到長安不久,兄弟二人很快又去了當時西南佛教中心成都,住進空慧寺,跟隨高僧道基學習佛經。

在成都空慧寺一年后,玄奘受了具足戒,進入高僧行列。由于堅持要讀遍全國經書,公元623年,二十四歲的玄奘在成都與二哥長捷分手,泛舟三峽,沿江而下,經荊州、游揚州、又北上至相州(今河南臨漳縣)、趙州(今河北趙縣),一路拜師學經,收獲甚豐。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秋天,26歲的玄奘西赴長安,住大覺寺。第二年六月,唐太宗登基,玄奘為讀真經,聯合眾多高僧,上表朝廷,要求西行天竺,卻被刑部駁回。因為當時唐朝同西域各國尚屬敵對狀態,嚴禁關內人等出國。眾僧不再申請,惟有玄奘不屈,不惜身命,伺機偷越國境。公元627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二十八歲的玄奘,混在逃荒的人群之中,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壯舉。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縣),新任都督李大亮發現玄類的西行意圖,通令他返回長安,玄奘在當地慧威法師的幫助下,連夜西行瓜州,過玉門關、烽火臺,穿越八百里大沙漠,九死一生,到達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后又到達高昌國,與國王鞠文泰結為兄弟,繼續踏上天竺取經的征途。跋涉將近一年,行程14000多里,終于在公元628年夏末進人北印度國境。從這張"玄奘負笈圖",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取經的可敬形象。這個展廳陳列的還有石刻蓮花底座,是玄奘取歸來的寶貴文物,上面原來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雖經千攫風雨,仍然清晰可見"大唐龍朔三年"等字樣。龍朔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龍朔二年即公元662年,這時玄奘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慈恩堂",是故居紀念館最高的建筑,需攀登二十多個臺階,請大家拾級而上,一同前往。

這座廳堂是紀念館前院的主體建筑,為仿唐式,歇山頂,出檐深遠,舉折平緩,斗拱碩大,穩重大方。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玄類故里紀念館,在玄奘祖輩大廳遺址上新建展室,主要考慮展示玄奘在佛學上的輝煌業績,并以此來紀念其父、祖營建這一故居、造福后人的恩德。故而取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在春宮當太子,為其早逝的母親文德皇后建"慈思寺"的故事。命名大廳為"慈恩堂"。

玄奘取經歸來,從公元649年五十歲起至五十九歲。奉朝廷之命,主持"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建立譯經院,全身心投人弘揚佛教文化。這座"慈恩堂",塑了玄奘和兩位高足弟子的金身。請大家細看玄奘大師的塑像,高2。3米,像前譯案上,放置梵文佛經,譯文手稿等,整個形象端莊肅穆,深沉睿智,顯示出高僧和學者的博大氣質,左為高足弟子窺基,他是玄奘佛學思想發展的主要助手,確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的法相宗(亦稱慈思宗、唯識宗)。玄奘右側為新羅籍(朝鮮)高僧園測,生于613年,比玄奘小13歲,十五歲就人唐朝敬習佛業,玄奘歸國后,虛心向玄奘請教,甘愿為徒,弘揚佛法,對朝鮮的古代佛學影響極大。

玄奘一生的事業,可用"讀經、取經、譯經、建宗"八個字來概括。在西天取經十七年,有兩件大事可傳永恒。第一件大事,是公元631年,三十二歲的玄奘到達印度的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并在此求學五年,共受聽三遍《瑜迎師地論》,取得了極高榮譽。再一件大事,就是公元641年,玄奘大師參加了在印度首都曲女城舉行的全印度佛學辯論大會。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46歲的玄奘回到長安,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拜遏太宗,二人相見恨晚,暢談從早到晚,難以離開。

玄奘大師取經歸來,帶回了24匹馬馱的物件。主要有大小乘佛經六百部,因明學、聲明學經典若干(因明學即邏輯學,聲明學即語言文字學,這些在古代印度也被包括在佛學之內),佛舍利一百五十粒.5高三尺三寸的金佛像、高四尺的如來銀像及大小佛像若干;還有印度的帳輿,做佛事的器具,僧尼的法服、袈裟等,這些物件對佛學在中國的傳播及流傳后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玄奘大師回國后的最大貢獻是翻譯佛經。從公元645年回國至664年圓寂,20年中共翻譯佛學經典74部,1335卷。每卷1萬字左右,共計1335萬字,占整個唐代譯經總數量的一半以上。印度佛經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翻出的佛經都是線裝書。他還撰寫了十二卷《大唐西域記》。玄奘在翻譯事業上的成就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優勢,更突出的表現在質量的上乘。他開辟了佛經翻譯史上完全由中國學者主持的新時期,他雖然主持譯經院,實際上主要是他一人在翻譯。由于青少年時期精通儒學漢語,在印度學習又精通梵文,因而翻譯起來得心應手,"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詞人隨寫,即可披玩",水平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

玄奘故居紀念館前院的觀光至此告一段落,請大家到后院繼續參觀。故居的后院是正在修建的佛光寺。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6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到來!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接下來的旅途中將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共同服務,如果有什么不周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我們能夠乘坐同一輛車使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份緣分,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共同愛護我們的家,也就是保護好我們車內的衛生。最后,預祝大家可以度過一個輕松而又愉快的旅程!

接下來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在我們正行駛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約需要三個半小時,我們就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享有中州盆景之美譽的嵖岈山風景區。

現在,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時呢,把天下分為九州,河南為豫州,獨具九州之中,故稱“中州”。而現在許多河南人喜歡把行、可以等詞匯說成是中就來源于這里了。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分17個省轄市,下轄88個縣和21個縣級市,省會為鄭州。河南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肥美堪稱我國農業大省,而且還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逐漸迅速發展。交通方面,中國鐵路網的兩條中軸線路——隴海線和京廣線分別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從河南的中部通過,鄭州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另外,河南還是國家重要公路、航空線的貫通之處,是南來北往,西去東行的必經之地。因此,不論陸路或空中交通,河南與全國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聯系都十分方便,處于全國交通輻輳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還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陽城鎮,也就是現在的登封告成鎮,還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大河村遺址等。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內建都和分封諸侯。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僅河南就占據了四個,它們是:十三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殷開封、殷商國都安陽、鄭州。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四千年與這里緊密相連。所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這里一直是中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焦點。無數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激蕩起多少歷史風云。

游客朋友們,景區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景區的概況。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又名嵖峨山,玲瓏山,因奇峰異石,犬牙交錯而得名。因山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此外嵖岈山還是國家四A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現在景區就要到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進山注意防火,照相時注意安全。等師傅把車停好以后,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關好車窗,記清我們的出牌號,隨我一起下車游覽!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7

各位游客,大家好!

萬仙山景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沙窯鄉境內,距新鄉市70多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頂可遠眺黃河,一覽逶迤群山。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三個分景區組成。主要景點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黃龍洞、磨劍峰、羅姐寨、孫臏泉、七朗峰等200余處。

萬仙山并非名山,能在短短的數年間擠身于知名景區,憑得是什么呢?有人說,是拍電影拍出名的,有人說,是照像照出名的,而更多的人說,萬仙山是畫筆畫出名的,的確,每年來萬仙山臨景習作、繪畫寫生的人很多,全國有100多所院校把這里定為寫生基地,繪畫寫生對宣傳萬仙山景區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萬仙山景區風光秀美,集中了南太行的精華:赤巖絕壁雄渾、巍峨、粗獷、恢弘;紅巖絕壁翠峰重疊,高聳入云。奇峰俏石立山巔,青風輕拂欲飄然,姿態迥異盈靈氣,恰似萬仙臨凡間。飛瀑、溶洞、老樹、巨石、古寨和石墻、石院、石房子的山村,成為一個個鮮活的亮點,點綴在景區之內。

萬仙山的由來

千峰無語立斜陽,萬壑有聲伴天籟。雄峻奇秀的萬仙山里沒有廟宇,不燒香火,為什么叫萬仙山呢?地質學家和神話傳說給予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回答。地質學家認為,萬仙山和整個太行山脈一樣,形成于距今28億年前的新太古代。海底的基性巖漿噴發和酸性巖漿侵入,構成最早的基底巖系——花崗綠巖系。巖層露出水面后,河流沖刷的沙粒,一層層的覆蓋,年復一年的沉積,泥沙層在地殼變動中,陷入海底,陷入地殼深處,經過沉積擠壓形成沉積巖。在距今20億年發生全球性地殼運動——“阜平運動”,地應力和溫壓效應的作用下,海底的花崗巖浮出海面,成為陸地,并變質為片麻巖類。“阜平運動”產生的巨大應力和溫壓效應,使距今28—25億年間此區沉積于海底的新太石界花崗綠巖系,褶皺成石,隆升出海面,經受11億年的風化剝蝕,直至距14億年的中元古代薊縣紀才又沉入水下,形成濱海環境,接受沉積。隨著地殼裂變,幾經沉浮,幾度滄桑,形成這種多層重疊,皺折隆起,斷壁垂懸,巖層清晰的獨特地貌。萬仙山的巖層構造是十分醒目的,深處是黑色的花崗巖,依次向上是紅色花崗巖、紅色沉積巖、黃色黑色的頁巖,萬仙山的峰頂均為石灰巖。

多少年來,據傳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萬仙山。農家子劉彥昌進京趕考途中,到三圣母廟內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惱羞成怒,說她有辱門風,以違反天條定罪,將三圣母壓在華山之下,三圣母的兒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習武學藝,沉香長大后,帶著斧頭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惡戰數日,二郎神的劍、沉香的斧,砍削出聳立的紅巖絕壁。二郎神戰不過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助陣。天兵天將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動,不愿幫二郎神作戰,留下個替身回天上去了,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異,千姿百態。萬仙山里的華山、磨劍峰、圣母洞都內涵一個個傳說故事。

1992年,國家建設部旅游資源調查組的專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時任沙窯鄉鄉長的劉興國和南坪村黨支部書記崔電亮給專家講了神話傳說,專家們聽了就給郭亮、南坪周圍的山峰定名為萬仙山。從此,沙窯風景區就成了萬仙山風景區。

清幽山鄉——南坪

萬峰競秀 俏裝列陣作儀仗

千瀑飛流 同音歡奏迎賓曲

這里是南坪停車場,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龍潭溝,西面的懸崖絕壁屬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將軍峰,峰頂上的山嶺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區。

將軍峰

將軍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離絕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據傳,玉皇大帝召集萬仙聚會,命令一天將在此值更守護。散會后忘了撤更,這一天將就永久的站立在這里,化成了一座巖峰,成為萬仙山的守護神。將軍峰左右兩側壁立如削,高120余米。1996年,全國第四屆攀巖比賽就在將軍峰西側的巖壁上舉行,是萬仙山第一次舉辦這樣的體育盛會,從那一年開始,每年都有許多攀巖愛好者來這里練習。攀巖活動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活動,誰如果有興趣攀巖,可以試一試,但一定要帶上保險繩。將軍峰也是美術學生繪畫寫生的最佳景點之一,來南坪寫生的學生都給將軍峰作過素描和速寫。

到南坪景區不能不看日月星石,這是一塊淡紅色的沉積巖,石面長2.28米,最寬處1.28米,最厚處1.07米。1995年,村民宋運林鑿石蓋房,在河邊破開一塊大石頭,見石板面上清晰地顯著太陽、月亮、星星的圖像,他立即收起鐵錘鋼鉆,把村里人叫來觀看,老支書崔電亮同志說這塊石頭是一塊奇石,一定要保存好。石英巖屬于沉積巖,石頭內有這種逼真的圖案實屬罕見。村里人給這塊石頭定名為日月星石。

日月星石上的太陽呈圓形,乳白色,直徑33公分,圓心中有一個淡粉色的圓圈,直徑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徑16公分,月牙中間有一個直徑11公分的白色圖案,太陽挨著石頭的邊沿,似初升的紅日,右上方19公分處是彎彎的月牙,石面上的56個星星是56粒晶體狀的石英石子,均勻地鑲嵌在沉積巖里,圖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鄲市報》副主編喬建勛為日月星寫詩,贊曰: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華聚南坪。

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萬元買走這塊石頭,村里人說,日月星石是萬仙山的鎮山之寶,千金不賣,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從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龍潭溝,溝底是黑龍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隨季節的變化明顯,歷經歲月,瀑布在石板上沖擊出一潭,名黑龍潭。黑龍潭瀑布雖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鮮明特點,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寬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間那一片紅色的巖石光華亮麗,光潔度可與最好的花崗巖石材媲美。黑龍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沒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請濟南軍區某部潛水員了來探水深,也沒有測定其深度。不過黑龍潭周圍空氣清新,含有極高的負離子;黑龍潭的水含有各種礦物質,用水洗浴,可使皮膚光滑細嫩。距黑龍潭百米處是白龍潭,沿著之字形的石梯走進了有紅河谷之稱的丹分溝,清澈的山泉在殷紅的巖石上流淌,男人說是一條血水河,女人說是一條胭脂河。這條河不知用了多少萬年的時間在紅巖絕壁之間沖涮出來一個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絹穿潭而過。在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腳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紅的巖石上。據說,太上老君從這里取水時留下的腳印,跺一跺這個腳印,可以健身祛邪。

從丹分溝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蔥郁的松林環抱著這個秀美的小山村。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分發仙丹而得名。

五峰山林海

最高山峰海拔1561米,由五個山峰組成,面積1600公頃。1962年,南坪人在崔電亮同志的帶領下,開始在五峰山上造林,掄撅刨坑,點播松籽,苦干20_年,五峰山全部綠化,荒山禿嶺變為郁郁成林,五峰山成為南太行最有名的人工林,南坪人植樹造林的經驗曾向全國推廣,南坪人曾多次接待國外貴賓和朋友。現在五峰山木材積蓄達上百萬立方米,林內空氣濕潤,被譽為“太行天然氧巴”,茂密的樹林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豹子、野豬、黃羊、獾、角雉、山雞、畫眉、山雀等珍稀動物時有出沒。

躬腰刨坑二十年,汗浸松籽千百萬,

艱難創業化濃蔭,綠山更比移山難。

雙龍泉

雙龍泉屬淇河源頭。泉眼在海拔1200米處的懸崖峭壁中間,上為千仞壁立,下是百丈深澗,兩股泉水從石縫間競相噴涌,水擊巖石,似二龍嘯叫吟唱,故名雙龍泉。

黃龍洞

黃龍洞口又高又寬,進洞10米處,有一潭清水,乘小船擺渡進入洞內,可看見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和一個個圓口的石甕、石罐、石缸,最深的有1米多,直徑20公分,內壁光滑,細細瀏覽,可悟出水滴石穿,歲月悠悠的真諦。

趕羊土爽

丹分東面的那個小山村叫馬庵,村正南有一條山溝,叫趕羊土爽。自古以來,是南太行東側沿山各村養羊戶,夏季上山牧放的必徑之路。萬仙山風景區對外開放后,封山禁牧,山羊基本絕蹤。趕羊土爽成為一條旅游精品路段。20_年修建的2400級石階步道,蜿蜒幽曲,穿黑松林,過連翹叢,沿途步步新景,美不勝收,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在1942年,國民革命軍二十七軍為阻擊企圖打通進攻山西通道的日軍,在這里構筑工事,居高臨下,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雙方為爭奪至高點投入主要兵力,直打得尸填溝坎,血浸荒坡。趕羊土爽 曾是對日作戰最激烈的地點。六十多年過去了,歲月撫平戰傷,花香驅散血腥,青山作碑慰英魂,赤巖有幸塑忠骨。沿臺階行至1200級處,可看到溝邊巖石風浸雨蝕,似一尊尊天然浮雕,像一幅幅抽象油畫,讓人聯想到那烽煙四起,戰馬嘶鳴,大刀橫飛,肉搏拼殺的激戰場面,像看到一個個持槍肅立的士兵,臥姿擊發的射手,中彈倒下仍頑強揮臂投彈的壯士,被炮彈炸飛血肉之軀的英雄亡靈。

在山崖高處有無數塊巖石似人臥俯狀,一律頭朝北方,似仍在堅守陣地。圖像栩栩如生,令人頓生敬意。臺階路旁生長著一叢叢香草和一束束繡仙菊、野梅花,可嗅到清新的香氣,象征著抗日勇士英名長存、千古流芳。忠魂崖中間有一座石壁山峰,厚不過5米,高達30多米,寬約百米,如一塊石碑高高聳立。當地人稱其為無名碑。南馬庵一戰,二十七軍幾乎全部陣亡,除軍長劉進和幾個高級將領外,陣亡的數千官兵都沒有留下任何可查找的音訊,世上無字碑很多,無名碑極少,這座天然石壁就是一通天成無名豐碑,聚結著二十七軍將士的英靈。

據當地老人講,二十七軍曾在溝頂最窄最陡處用石塊砌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石墻,居高臨下,扼守要道,使日軍久攻不下傷亡慘重。后來,日軍買通漢奸領路,從山后的一條小路迂回包抄,使二十七軍腹背受敵,以石岸作工事的士兵,被逼跳下石岸,全部壯烈殉國。現在這條石岸還留有一截岸基,在靠東邊的山崖跟前,還有1米高,2米長一段,岸上的石塊灰黑,有的已長出苔蘚,無言地記載著那段悲壯的戰事。

趕羊土爽嶺東側,有一高聳的團扇形巖峰,石壁斑駁,巖質被侵蝕變質,有多處孔隙透光通氣。二十七軍與日軍為爭奪趕羊土爽嶺,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血戰數晝夜,陣地幾度易手,傷亡慘重,最后因二十七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加上裝備落后,彈盡糧絕,全線失守,為紀念二十七軍寧死不降,決戰到底的氣慨,把這座山喚作彈洞峰,那透明的孔穴好似槍彈所穿。那場戰役盡管失敗了,史書也記載的很少。歲月將戰場留下的痕跡全部抹平,忠魂崖、無名碑、殘岸、彈洞峰,

筆架崖

從南馬庵去王莽嶺,翻過趕羊峽嶺,往前再走百余米,在俊秀奇特的頁巖叢中,有一座懸崖,南北長20余米,高40余米,最厚處不足2米,薄處不足1米,巖壁頂端有尖、圓、方、錐、弧不同形狀的巖石,好似一個大筆架。據傳,劉秀從王莽嶺逃奔下來,天降暴雨,到窯龕內避雨,讓隨從展紙備墨,書寫檄文,討伐王莽篡位野心,詔告劉氏宗親和全國百姓,舉旗反抗,恢復劉姓天下,寫完后,擲筆山澗,后來這些筆硯,變成巖狀,后人稱為筆架崖。

王莽嶺

從趕羊土爽 一直往西走就可以登上海拔1732米高的王莽嶺。王莽嶺雄冠太行,由50多個山峰組成,如“駝鳥峰”、“姊妹峰”、“蓮花峰”、“仙女峰”、“天官賜福峰”巍峙排空,嵯峨崢嶸。登臨觀景臺極目遠眺,萬仙山、十字嶺、老爺頂、大小井……,峰巒挺拔宛如石筍云中生,溝壑縱橫恰似蟒蛇游綠叢。王莽嶺最壯觀處,當數觀云海日出,其景其勢與泰山極頂毫不遜色。

王莽嶺是豫晉兩省的分界點,懸崖之上屬山西陵川縣的王莽嶺景區,懸崖之下是萬仙山,兩個景區山連山,峰連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沿途可看到,劉秀城、斷山、劉秀庵,聆聽西漢末年,劉秀被追殺途中,于絕境處化險為夷的故事。

圣母洞

圣母洞是一個石灰巖洞,洞深300余米,洞內有很多光滑的雨花石,據傳,沉香的母親曾在這一帶為老百姓治病,為紀念她,在這個洞里塑了圣母像,這個山洞就成了圣母洞。據說,來這個洞內進香求孩子平安十分靈驗。

鐵打寨

海拔1517.1米。西漢末年,一將領對王莽篡政不滿,在此設寨稱王,用鐵打造山門,四周用石塊壘成圍墻,故稱鐵打寨。歷經千年,鐵寨門已銹蝕化泥,但石圍墻依然殘存,攀越石階,進入寨內,可見多處遺跡。

神龍石

神龍石是南馬庵村村前河溝里一塊直徑4米的大石頭。石頭上部略成方形,下半部被山洪常年沖劇,成為弧形。這塊石頭是山體崩塌滾落到這兒的一塊石灰巖,當地群眾圖吉祥給它起名“神龍石”。傳說有兩種。一說,沉香劈山救母,與舅舅二郎神決戰,二郎神用神弓射出彈丸,被太白金星空中收回,放到此處。一說,玉帝召見紅、白、黑、黃、青五龍聚會,達成治水公約,刻在此石上,石上留有五龍的痕跡。

磨劍峰瀑布

谷深410米,兩壁山峰高118-125米,瀑布落差100余米,水源來自圣母洞。據傳,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追殺時,在此絕壁上劈石試劍,被稱為試劍石,劉秀試劍時,聲震如雷,驚得一條鯉魚從瀑布下沖天一躍,落在峰頂,被后人稱為鯉魚石。磨劍峰上有一塊凹進去的印痕,寬4米多,長30余米。據說,是二郎神在此磨劍,磨出了印痕,由此稱為磨劍峰。

磨劍峰瀑布北側被地質學家稱為最典型的地殼斷層,是地質學最好的課堂,在這里可以看到地殼運動斷裂形成的巖層。

五彩石板路

從小雙停車場到磨劍峰瀑布,全長2600米。20_年春,修建了2米寬的石板路,就地取材,選用砂礫沉積巖,巖石色澤深淺不一,淺紅、粉紅、玉白、淡紫多種色彩,雨點石、波紋石、侵溶石圖案清晰可見。

石板路兩旁山楂、山核桃、柿子樹蔭遮道,有石桌石凳休息處。

小雙唐榆

唐榆是一棵大葉榆樹,樹干高8米,胸圍2.1米,樹冠高20米,樹下有一石碾,抗日戰爭時期,太行七分區司令員皮定均率部曾在此駐扎,百姓用此碾為八路軍碾米面,皮定均將軍曾推過這盤碾。

八路健兒戰太行,農家傾缸籌軍糧

追憶當年艱難時,古榆石碾情意長

華夏影視村——郭亮

影視村是郭亮的美譽。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勢座落在一個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錯落有致,參差不齊。青石壘墻,白灰粘縫,藍瓦蓋頂,木門木窗。村后是翠巒疊嶂的蓮花山,村前是溝壑起伏的皇碑尖嶺。從1975年以來,海內外影視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風景,40多部影視劇的攝制組住在這里拍攝外景。影壇巨臂謝晉,為拍《清涼寺鐘聲》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于本正、郭凱敏、沈好放、馮小寧……等導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寶;著名演員楊在葆、許還山、趙麗蓉、濮存昕、趙炎、郭達、潘長江等曾在這里拍攝過影視劇,原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教練員張燮林曾在這里留言。亞洲車王盧寧軍曾率車隊穿越絕壁長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擊水輾石飛車表演。

郭亮村拍影視劇的趣聞軼事很多,村里人個個能說幾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當群眾演員的經歷,只要導演說明演什么戲,他們就會自行化妝,自帶道具,很快入戲,在攝影機前不拘謹,不怯場,有表演天賦的還能過一把癮。村民申合山在《戰爭角落》里的表演被拍成劇照,已卸任的老書記宋保群在《缸九醒酒》電視劇中,作了個簽約演員,名字上了演員表。

郭亮村還是輝縣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區司令員皮定鈞和輝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王云清曾在這里住過多日,電影《李向陽》生活原型,傳奇英雄郭興曾在這里學習培訓、接受任務,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著。

絕壁長廊

游至郭亮,必穿郭亮洞。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1972年3月9日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長1250米,寬6米,高4米。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釬12噸,鐵錘20_個。郭亮村投資8萬元,20_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郭亮洞開工之初,村內挑選了13名硬漢組成施工隊,號稱十三壯士,腰系大繩,凌空作業,鋼釬鑿赤巖、鐵錘破石壁。13壯士掄錘打釬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沒有用任何機械,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8歲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塊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塊裝進筐、簍、籃子里,倒到崖下。肩頭磨成繭,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個橫穿絕壁的隧道,號稱太行隧道之父。郭亮絕壁與太行山斷層一樣,屬砂質沉積巖,硬度達到8.3級,一支鋼釬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鎊重的鐵錘要打4000次,開鑿郭亮洞打了多少個炮眼,掄了多少次鐵錘,是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時間打通了隧道,汽車穿越太行腹,天塹從此變通途。

十三壯士出郭亮,掄錘執釬鑿太行

打通天嶄破石壁,橫斷千仞穿一廊

這里是郭亮停車場,南面這條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峽谷觀景臺,沿著這條路可經過山西昆山村,到達南坪的五峰山,北面是蓮花山,有臺階通往蓮花盆,郭亮村的多數景點在村西北的里溝,喊泉、老潭、白龍洞、紅龍洞等一線相連。長約3600余米的洞溝,兩廂山崖對峙,溝底亂石填塞,山崖絕壁上灌木、青藤纏繞,野花常開,幽香陣陣,之所以喚作洞溝,是因溝兩邊窯龕、巖穴、石窟成排相連,一個接一個,深的不見底,淺的可容身,洞洞相連,洞洞相套。最奇怪的是每個石洞外,都豎立著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大洞口高闊數丈,小洞口不過尺余,大石柱高30余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8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開館的南陽漢畫館新館。南陽漢畫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珍藏、陳列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博物館,創建于1935年,為中國早期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以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藝術風采,早已被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老館原在南陽市西郊的臥龍崗上,占地2700平方米。現在我們通過這座仿漢門闕,進入庭院,面前這座雄偉的仿漢建筑,坐西向東,南北寬118米,中間高21米,占地80畝,館藏漢畫像石刻近3000塊,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目前開放的是一樓綜合館的基本陳列部分,其中國家一級品119件,是現今全國規模最大的漢畫石刻藝術陳列館。 好,我們現在就步入畫卷中,一覽千古情。大家看,大廳里這二尊珍貴的大型石獸“天祿”、“辟邪”,已經飽經了2000多年的風雨滄桑,是全國絕無僅有的漢代大型圓雕藝術天之意。這兩尊石獸虎頭鳳尾,鱗身雙翼,造型古樸,栩栩栩如生。您千萬別小看他們,這二尊石獸早在唐代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賢的《后漢書。孝靈帝紀》、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曾提到這二尊漢雕石獸。

大家知道,南陽盆地地處豫、鄂、陜三省交會處,這里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適宜,水陸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先進的地區之一,也是著名的戰略要地。早在戰國時期,南陽的冶鐵技術就已相當聞名,西漢時南陽冶鐵、水利、農業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發展,《鹽鐵論》稱“宛(南陽)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已成為全國顯赫的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于南陽,二十八宿(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將領)又多出自南陽一帶,據不完全統計,兩漢時僅分封在南陽的侯王就有47人。這些皇親貴戚、豪族世家、巨戶富商,生時極盡其欲,死更厚葬,競相營造冥宅大墓。這樣,始于西漢的墓內石刻畫像之風,到了東漢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封建統治階級大講排場,競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寶、偶人、車馬供死人“享受”外,還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閣重門”式的大型畫像石墓室,南陽漢畫像石刻,就是依附這種石墓室而誕生、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石刻藝術品。

南陽漢畫像石刻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表現的內容也異常豐富。由于南陽漢畫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寫實為主的藝術表現手法,因而可以說它是兩漢社會的縮影,為我們研究兩漢社會的政治制度、禮儀風俗、經濟狀況、宗教意識、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戲劇、建筑學、天文學、教育學、畜牧獸醫學等,提供了珍貴的直觀圖象資料。這些漢畫像石刻,雕造工巧,內容豐富,有顯示漢代天文學成就的日月星辰圖;有反映漢代歌舞雜技藝術的舞樂百戲圖;也有高門甲第,連車列騎,宴客投壺的漢代統治者奢華生活場面;還有表現漢代統治階級寵信道教、巫術的升仙圖和神話傳說。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祥瑞廳。漢初統治階段中流行黃老思想,祟信道教、巫術,拜神仙,服仙丹,求長生不老,因此畫像石中有不少表現升仙思想的畫幅,看這幅“羽人神獸”圖,畫中刻繪有“羽人”、“飛廉”。羽人是為道學仙之人,身生幾寸長的毛羽,能從地上自升到樓臺之上,作飛天狀。飛廉是一種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現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繪飛廉。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飛廉,頭似龍而非龍,身似鹿而非鹿,身生兩翼后拖蛇尾,兩只飛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態生動自然。大家看這幅“神人騎虎射怪獸”圖,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嗎?對,這叫陰線刻,在漢畫像石中是不多見的。南陽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屬于剔地并施有橫豎紋襯地的淺浮雕,用粗勁的陰線表達畫像的細部。畫像構思大膽巧妙,線條運用剛柔得度,畫像中的各種形象給人以古拙粗放,蒼勁豪邁的感覺。早期的漢畫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淺浮雕和陰線刻的雕刻方法,但這種畫像石出土數量不多,因而也就越發顯得珍貴。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9

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陳家溝參觀游覽!陳家溝文化旅游區位于河南省溫縣城東5千米處的清風嶺上,南水北調中線依傍而過,南有焦作黃河公路大橋與連霍高速公路相連,北有焦溫高速于長濟高速相交,地處中原經濟區核心區,是河南省文化旅游核心區的中央,優勢明顯,交通便利。

陳家溝文化旅游區因太極拳而馳名。太極拳始創于明末清初,300余年來,經過陳氏族人和太極拳愛好者的傳承和發展,逐漸衍化成陳、楊、吳、孫、和等諸多流派,在全世界150多個國家或地區廣泛傳播,習練者達3億之多。2006年,溫縣成功申報陳氏太極拳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溫縣被中國武協、民協正式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完成了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2014年,成功榮獲國家AAAA級景區,獲批全國第三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太極拳博物館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陳家溝文化旅游區主要景點有:太極拳祖祠、祖林、楊露禪學拳處、陳照丕陵園、東大溝習武場、太極拳博物館、中華太極拳文化園以及待建和在建的名人故居、大皂角樹造拳處、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極學院、太極養生旅游基地等,總占地20多萬平方米。自1992年第一屆國際太極拳年會成功舉辦以來,每年來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健身養生,感受博大精深太極文化的游客絡繹不絕,陳家溝景區已成為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及游客心中的太極圣地。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歷代宗師紀念館,它是為紀念太極拳歷代宗師所建。紀念館的前面塑建有太極拳鼻祖陳王廷的銅像以及歷代太極拳宗師的碑碣,碑碣上刻有歷代宗師的簡介,這是中外太極拳愛好者為紀念太極宗師們的所鐫立的。楊露禪大師學拳處坐落在青峰嶺下,電視連續劇《太極宗師》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楊露禪正是在這里拜陳長興為師,并獲得武當張三豐秘傳拳譜的。拳譜堂是太極拳祖祠的主要建筑,該堂坐北朝南,堂前有太極拳始祖陳王廷銅像,左右兩側分別矗立著“武”“德”兩通青石碑。大殿正中央豎立著八面經幢,正面墻上是太極演武圖,大殿左右陳列著太極拳械兵器,東西兩側山墻上是太極拳套路壁畫。

河南景點導游詞200字篇10

少林寺有“禪宗祖庭,天下第一剎”美譽。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城西十二公里處的少室山。少林寺自建寺以來,禪、武、醫舉世聞名,經久不衰,沉積了豐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

寺內古碑林立,碑文記載著少林寺的興衰歷史,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塔林,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僧人的墓地。綠蔭映掩下的高高低低的墓地,造型各異。有四方形、有六角形、有圓錐形、有花瓶型……塔的層級高低不一,最高為七級,是根據僧人生前的地位,功德大小決定的。讓游客在這寂靜的土地上,既敬佩又敬畏,深感中國古代厚重的歷史教科書呈現在眼前。

最讓人稱贊的是他綠色側方的大雄寶殿,大殿歇山重檐,碧瓦綠甍,雕梁畫棟,氣勢非凡。是眾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場所,殿中間供奉著幾尊菩薩,靠墻有數十尊羅漢,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火滿腔,有的沉思盤算,有的橫眉立目……個個維妙維肖,栩栩如生,讓游客不禁嘖嘖贊嘆。

少林寺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精湛的武術表演“一指禪”、“人體梅花樁”、“飛針穿玻璃”、“頭開鋼刀”、“少林童子功”等等,博得了游客們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少林寺是我國禪武結合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在發展旅游、傳播中國文化和武術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187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湿度记录纸_圆盘_横河记录纸|霍尼韦尔记录仪-广州汤米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志高装潢官网-苏州老房旧房装修改造-二手房装修翻新 | 对夹式止回阀_对夹式蝶形止回阀_对夹式软密封止回阀_超薄型止回阀_不锈钢底阀-温州上炬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派克防爆伺服电机品牌|国产防爆伺服电机|高低温伺服电机|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装置-德国泽德(zehnder)水泵系统有限公司 | 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 |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_工地噪声扬尘检测仪_扬尘监测系统_贝塔射线扬尘监测设备「风途物联网科技」 | 新型游乐设备,360大摆锤游乐设备「诚信厂家」-山东方鑫游乐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艺术漆十大品牌_艺术涂料加盟代理_蒙太奇艺术涂料厂家品牌|艺术漆|微水泥|硅藻泥|乳胶漆 | 脱硝喷枪-氨水喷枪-尿素喷枪-河北思凯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宁波普瑞思邻苯二甲酸盐检测仪,ROHS2.0检测设备,ROHS2.0测试仪厂家 | 玖容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气液增压缸_压力机_增压机_铆接机_增压器 | 彩超机-黑白B超机-便携兽用B超机-多普勒彩超机价格「大为彩超」厂家 | 诸城网站建设-网络推广-网站优化-阿里巴巴托管-诸城恒泰互联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制作-上海网站设计-上海做网站公司-咏熠软件 | 橡胶接头|可曲挠橡胶接头|橡胶软接头安装使用教程-上海松夏官方网站 | 金库门,金库房,金库门厂家,金库门价格-河北特旺柜业有限公司 | 杭州网络公司_百度SEO优化-外贸网络推广_抖音小程序开发-杭州乐软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货架厂_穿梭车货架_重型仓储货架_阁楼货架定制-天津钢力仓储货架生产厂家_天津钢力智能仓储装备 | 新型锤式破碎机_新型圆锥式_新型颚式破碎机_反击式打沙机_锤式制砂机_青州建源机械 | 螺纹三通快插接头-弯通快插接头-宁波舜驰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大倾角皮带机-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矿用皮带输送机价格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喷砂机厂家_自动喷砂机生产_新瑞自动化喷砂除锈设备 | 开平机_纵剪机厂家_开平机生产厂家|诚信互赢-泰安瑞烨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珠海网站建设_响应网站建设_珠海建站公司_珠海网站设计与制作_珠海网讯互联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缓蚀除垢剂_循环水阻垢剂_反渗透锅炉阻垢剂_有机硫化物-郑州威大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屏蔽泵厂家,化工屏蔽泵_维修-淄博泵业 |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浴室柜-浴室镜厂家-YINAISI · 意大利设计师品牌 | 咿耐斯 |-浙江台州市丰源卫浴有限公司 | 电子元器件呆滞料_元器件临期库存清仓尾料_尾料优选现货采购处理交易商城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哈美顿(hamilton) | 四川职高信息网-初高中、大专、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信息网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北京成考网-北京成人高考网 | 同步带轮_同步带_同步轮_iHF合发齿轮厂家-深圳市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_深圳职称评审_职称评审-职称网 | 煤粉取样器-射油器-便携式等速飞灰取样器-连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