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青海
大自然的偉大奇觀坎布拉,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境內。那里風景如畫、山水相依。
去年暑假,爸爸帶我來這里游玩。我們從東入口進,坐著觀光車上山來到了第一站:靈山圣水觀景臺。在這里我大吃一驚,眼前的坎布拉湖又大又美,湖面呈現出翠綠色,峽谷還有巨大的水霧,水霧上方有美麗的七色彩虹。水霧從哪里來?原來在湖的下方有一座大壩,從大壩出水孔噴涌而出的水流,從高處落下,激起很多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彩虹。
第二站是拉毛崗觀景臺。這個觀景臺是景區的最高處,海拔足足有三千多米,站在這里,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朵白云。這里還能看見富有藏族文化特點風馬旗,眼底的湖面宛如一條玉帶,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美麗。
然后,我們又乘車到了第三站。從這里,我們要沿步道步行下山。一路上看見了不同形狀的石林,它們象形態各異的動物,石林上疊疊的巖層仿佛是打開歷史的鑰匙,這就是丹霞地貌。下山的路上,還有很多我從未見過的樹木花草,有著濃厚的原始森林氣息。
到了坐船的地方,我們看見了當地的小吃:烤土豆。我吃了一口,哇!太好吃了!它外焦里嫩,吃了一個,還想再要一個。坐上游艇,向湖對岸駛去,游艇尾部掀起的浪花很大,就像一條大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暢游。我們走到船頂,張開雙臂,就像準備飛向藍天的小鳥。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不愧是青藏高原的一顆明珠,是我流連忘返,永遠向往的地方。
導游詞青海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如果您來到青海,卻不來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謂是人生之一大遺憾。
我們從西寧出發,一路西行,經過近150公里的路程,我們就會到達美麗的青海湖。這一路景點眾多,依次有湟源峽、“茶馬互市”故地丹噶爾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或許您不禁要問,中國湖泊成千上萬,星羅棋布,氣象萬千,這座大西北的內陸湖,又何以稱為中國最美呢?在大家親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讓我來為大家做個鋪墊吧。話說20_年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起并主辦了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的活動,在此次由大眾參與的評選活動中,青海湖在湖泊類中被評為中國最美麗五大湖之首。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說:“青海湖有一種東方的氣質,看似簡單,但簡單中蘊含的東西卻很深廣。”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于她至高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湖面和那湛藍美麗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點,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1545m)還高,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由于這里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點是大,它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據測算,青海湖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5公里,環湖一周長360多公里,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2)的近兩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說,她可以裝得下4個香港。
考證青海湖的名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她的主色調——藍色。青海湖古時候叫“西海”;藏語叫她“措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叫“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是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叫他“仙海”,從北魏時期才開始更名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于她有多處迷人的景觀
因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游覽的景點眾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游區——環青海湖旅游區。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門戶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區、二郎劍、三塊石、海心山、吐谷渾都城、布哈河、鳥島、沙島、沙陀斯、金銀灘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于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產生的傳奇神話
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是距今4千萬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經過長期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隆起的結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來是外瀉湖,周圍百川之水盡匯湖中,湖水又從現在倒淌河等處向東流入古黃河,后來由于地殼斷裂形成的造山運動,致使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漸漸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脈所阻隔,青海湖便成為只進不出的高原大湖。
當然,民間還有眾多青海湖成因的美麗傳說,這些故事代代相傳,更是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秘與美麗。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
參加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起并主辦的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專家呂斌對青海湖點評道:“作為中國最大的咸水湖與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青海湖是魚的樂園,多種候鳥的天堂,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的家園,它們與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這里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湖特有魚種湟魚,湟魚學名叫青海湖裸鯉,沒有鱗片,魚身泛黃,因生活在咸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較少,生長特別緩慢,據說是每十年長一斤,加上之前人們的大量捕撈,所以湟魚的數量特別少。但由于青海政府下令實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魚,目前魚類資源較為豐富。
也正是由于湟魚的存在,使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在青海湖能得以繁衍生息,于是也就有了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的青海湖鳥島。鳥島位于青海湖西部,在布哈河附近,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的所有河流當中最大的一條河流。鳥島有一東一西兩個島嶼組成,西邊的島嶼叫海西山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鳥島,島上鳥類眾多,主要是斑頭雁、魚鷗、棕頭鷗等。它的面積只有0.5km2,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只候鳥。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的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特別之多,所以海西山還有一個名字叫蛋島。另外一個島叫海西皮,面積46公頃,島上主要是鸕鶿,多時有上萬只,所以也叫鸕鶿島。此外,島上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冬季還有數以千計的大天鵝在此越冬,春秋季節還有大量的水鴨子在此棲息,可以說青海湖是鳥的天堂。
另外,青海湖周邊還生活著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最有名的便是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世界上僅有的300多只中華對角羚全部棲息在此。
此外,青海湖與周邊的草原相對接,互為一體,息息相關。由此,青海湖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已引起多方關注,目前青海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列入聯合國《國際重要濕地手冊》,同時加入了《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其五,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是傳說中的神湖
生活在青海湖周邊的牧民至今保留著一個神圣的習俗——祭海。因為祭海,青海湖在唐宋元明各個朝代依次有了“廣潤王”“靈顯青海大瀆之尊神”“神靈”“水神”等稱號。大規模的祭海活動起源于雍正年間。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領丹津反清叛亂,脅迫眾臺吉造反,侵占騷擾青海各地,大將軍年羹堯帶領部隊平亂。沒想到追擊叛軍到青海湖時,大軍的飲水不夠了。要知道青海湖是一個咸水湖,大部隊就這樣守著諾大的青海湖犯愁。
年大將軍這邊正在發愁,那邊來了一隊騎兵。巧的是,有幾個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頓時淡水噴涌而出!大將軍歡呼:“這是青海湖的神靈在保佑我們啊!”將士們頓時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殲滅叛軍。雍正帝聽聞后,大為高興,詔封“靈顯宣威青海湖”,御賜神位,傳驛站速轉青海,安放到海神廟內并詔于每年秋八月(農歷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不得有誤,從此便開始大規模祭海活動。
其六,青海湖的美在于她不同季節里有迥然不同的景色
夏季是青海湖最美麗的季節,藍色的湖水、綠色的草原、數不盡的牛羊、金黃色的油菜花以及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景色讓人嘆為觀止。冬季,每年12月左右,當寒流到來的時候,青海湖便開始結冰,冰厚半公尺以上,冰期6個月,浩瀚碧藍的湖水,冰封玉砌,銀裝素裹,似一面巨大的寶鏡,太陽出來,熠熠閃光。來年初春,青海湖便會自導自演一幕獨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觀,那便是“開湖”,分為文開和武開兩種形式,那是青海湖呈現給游客的一種無拘無束、氣吞山河、震撼人心的美。
各位,青海湖的美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小蔣在這里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只有當我們走進她、端詳她,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她美的內涵。如今的青海湖已舉辦多屆“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賽”“青海湖詩歌節”已經使得青海湖進一步聲名遠揚,她正體現著一種傳統與時代結合的美,她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
導游詞青海篇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 小王,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一路上希望大家在互相配合,并且玩的 愉快!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著十萬余只各類候鳥,稱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于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咸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著稱于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著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著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坂。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為日亭,右為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于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后人為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為開闊的綠色草坂盡收眼底,仿佛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坂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桿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為“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征天空、祥云、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借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著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坂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著千姿百態的云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里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
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臺,只見臺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臥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了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臺近處,成百只大雁臥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護著自己的妻兒,守衛著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沖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后代。在鳥群稀疏的空隙里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著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于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于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里,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里為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在兩個鳥島之間,有一根碩大的銀灰色羽毛雕塑矗立在草叢中,在它的旁邊安放著一枚碩大的鳥蛋雕塑,象征著飛禽是上帝的寵兒,是人類的朋友。
導游詞青海篇4
各位游客,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西部秘境阿拉善盟最西端的額濟納旗。
“額濟納”系西夏黨項語,意為“黑水”(即今額濟納河);蒙古語稱“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設亦集乃路。額濟納旗旗名,源于額濟納河河名。額濟納旗面積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蘇省和浙江省都大1萬多平方公里,接近臺灣、海南、寧夏三省區面積之和,是中國旗縣(市、區)中面積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萬人,又是人口最少的縣級行政區和不折不扣的“駱駝之鄉”與“胡楊勝境”。
哦,忘了給大家作自我介紹了,我叫格日樂。格日樂,蒙古語意為“光、光明、光亮”。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格日樂或小格吧。今天旅行社派我帶大家去游覽胡楊林與胡楊王景觀區,我給大家先介紹一下與此有關的知識。
額濟納胡楊林區是居延綠洲的`主體,沿額濟納河兩岸分布,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核準建立額濟納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2004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批準建立“七道橋胡楊林國家自然保護區”。
胡楊,又稱胡桐、異葉楊。楊柳科落葉大喬木,西北及內蒙古荒漠地區、鹽堿地重要的造林樹種。胡楊為稀有珍貴樹種,是內蒙古保護樹種之一,一般樹高8-15米。材質輕松、紋理不直,通直少節,耐濕抗腐性強,可做家具、民用建筑、橋梁、門窗、橋樁、電桿、枕木、礦柱等用。用大徑胡楊作獨木舟,經久耐用。樹干、枝、根均可提取胡楊堿,供食用,或作為制造肥皂、羅布麻脫膠、制革脫脂及其他工業原料。嫩枝樹葉是駝、羊優質飼料,也是荒漠地區燃料的主要來源。胡楊喜光,非常適應大陸性荒漠氣候,抗風沙能力強,耐寒冷,也耐酷熱和干旱,在年降雨量60毫米、年蒸發量為2000毫米以上的荒漠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喜光濕,耐鹽堿,能在含鹽量0.7%以下的鹽堿土中,與梭梭和檉柳混生。當土壤可溶鹽總量在2%之內,仍可正常生長,2%-5%時,生長將受到抑制。胡楊最高可達20多米,胸徑可達1.3米以上。一般雄樹高大,雌樹較矮小。樹皮灰褐色。小枝細,葉形多變異,深綠色。4-5月開花,7-8月果熟,蒴果出種率非常低。內蒙古近年來采用嫁接育苗取得了較大成效,即利用速生的新疆楊作接穗,利用抗逆性強的胡楊作砧木。胡楊葉秋季金黃,經霜則變紅,耐旱、耐寒暑、長壽。民間夸張地說:“胡楊胡楊三千年:活著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又千年,倒了不朽還千年”。
胡楊王,生長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河西岸的亞布面村。是一株雄性樹,樹高23米,徑粗2.6米,樹齡400年以上。這株高大胡楊除1株主干外,還有2株粗大分枝,1株徑粗1.3米,1株1.01米,形成了一個壯觀奪目的龐大傘形樹冠,是目前天然散生古老胡楊中的魁首,當地人都稱其為“胡楊王”。
胡楊林和胡楊王為阿拉善盟重要的旅游景觀。每逢“金秋胡楊節”,游人云集額濟納,騎駝漫游胡楊林,阿拉善旅游愈紅火。現在時值金秋十月,正是阿拉善金秋胡楊節隆重開幕后的第二天,是胡楊景觀最美、大家能看得最開心、玩得最盡興的時節。大家能有幸捕捉這大好機遇,真是天賜之福喲。祝大家額濟納之旅功德圓滿!
導游詞青海篇5
玉樹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面積19.8萬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27.5%。人口中近97%是藏族,占全省藏簇人口的近1/4,是省內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州境地內山河壯麗,巍峨的東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綿延于境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000余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天此。
據眾多古文化遺存和文獻記載,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約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的活動,主要為西羌地。隋朝為蘇毗和多彌國一部分,唐時為葉蕃所屬,草原遼闊,牧草肥美,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加上它處于青海北部和西藏、四川之間重要的效能位置,為三省(區)商業貿易的重要集散地。
自治州首府駐玉樹縣結古鎮 少數民族以藏族為主,人口24.01萬,占全州人口的95%,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玉樹是一片天然美麗富饒的草原,而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玉樹摹上雄壯有力、粗獷豪放的歌舞盛況,人稱玉樹草原是"歌舞的海洋"、 "歌舞的家鄉"。 青海廣大藏區被稱為"安多"地區,而玉樹地區長期同川西區,西藏昌都地區聯系密切,稱為"康"區,連同這一帶的藏胞,統稱"康巴"地區。
玉樹地區歌舞的興起,年代十分久遠。結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著非凡的藝術天賦,他獨創的一百多種"多頂求卓",奠定了玉樹成為歌舞之鄉的基礎。加上玉樹毗鄰藏、川、滇的地域優勢,不斷吸收這些地區藏族歌舞的優秀成果來豐富自己的文化藝術創作,日積月累,歌舞為成為玉樹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間歌舞中獨樹一幟,別具風采,有著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因此,傳統的玉樹康巴文化藝術節不僅吸引著來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區)的藏族群眾和國內游客,還有美、英、法、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和游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還有眾多中外記者前來報道藝術節盛況 。
每年7、8月份,玉樹草原牧草茂盛,一片碧綠,到處盛開著一束束、一簇簇姹紫嫣紅、燦若云霞般和各種野花,宛如一幅盡善盡美的大型歌舞表演、騫馬和物資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康巴藝術節拉開了帷幕。屆時,會場周圍幾公里搭滿了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帳篷,遠遠望去 ,如同一座獨具風情的帳篷城。
文成公主廟:從結古鎮溯巴塘河南行約20公里,便進入一條奇峰突起危崖高聳的山谷,谷內有溪水流出,人們叫貝納溝(也叫柏溝、勒巴溝)。溝內林木茂盛,蒼翠秀麗,幽深莫測。往里走進不遠,便看到一座褐紅色、精巧玲瓏、幽靜雅致而規模一算大的寺院,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跡"大日如來佛雕像"和它的廟,俗稱"文成公主廟"。
勒巴溝:藏語意為"美麗溝"。這里自然風光神奇迷人,溝口是歷史文化古跡文成公主廟,溝內有十多處巖畫,勒巴溝巖畫主要以佛像、菩薩、香客、瑞獸等為主。
還有結古寺、竹節寺、嶺國寺、麻尼石墻等十多出歷史遺跡。
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有白唇鹿、藏羊、雪豹、棕熊、野驢等40余種,還有雪雞、馬雞、黑頸鶴等珍禽。名貴藥材種類較多,達800余種,著名的有蟲草、麝香、知母、貝母、大黃、雪連花等。
導游詞青海篇6
在西寧的第二天,我們坐車來到了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坎布拉的天灰蒙蒙的,還下起了小雨,非常寒冷。由于我們沒有帶足衣服,身上凍得都起雞皮疙瘩了。爸爸趕緊買了票,我們坐上了游車,開始了坎布拉的旅程。
森林公園的海拔很高,游車在彎彎曲曲的盤山道上緩慢地行駛著,車行駛到了半山腰,我從窗口望去,連綿不斷的山,高低不同,郁郁蔥蔥。一片片的云霧環繞著群山,仿佛給坎布拉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非常的高,樹木、灌木、花草多達百余種。我們時不時地看到陡峭的山崖上有成群的山羊,我心想:“羊真不愧是爬山高手,在那么險要的山上都能行動自如。”游車繼續向前行駛,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這里有奇特的丹霞地貌。它是以高山、洞穴、峭壁為主,山體是由紅砂礫組成。山峰形狀各異,有的像寶塔,有的像佛指,還有的像一本巨大的書。真是栩栩如生!我欣賞著這美景,都不愿意離開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就要下山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坎布拉。
導游詞青海篇7
一個人安靜的走,冬的寒冷襲遍全身。去往那片熟悉的胡楊林,突兀的枝干上掛滿了霜露。沒有一只鳥雀在此停頓。或者陪伴這片曾經泛黃的林蔭。撫摸著粘滿雪花的胡須,放眼蒼茫的脊梁,一排排雜亂無章的荒蕪,裸露在白雪皚皚間搖弋。
我繼續踏著沒有足跡的冷,碎落在身后的足跡參插不齊,鮮明的季節寫下的語言堆了一地又一地,只是少了嫵媚的紅。散落在季節里的枯枝,在寒冷的白色里孤獨的眺望。執著的等待,惟有信念。是支撐相約春色的步伐。這個季節里的精彩是寂寥的,唯烈酒,并駕齊驅在我的身體里。陪我一起找尋著一份寧靜,覓一片飄渺的胡楊。誰知曉傲然挺立的孤獨。遠離了城市喧囂的霓虹。于是懷揣著狂野的期盼,雪地里林間里跋涉,尋找。只為探尋那天蒼蒼野茫茫的一望滄桑。
冬日的胡楊林靜謐的可怕,寒風拂起些許冰雪。卻難阻擋我渴望目睹精彩的'步履,我一步一步停轉,一步一步撫摸那干裂的樹干,似臉上歲月篆刻的褶皺,一輪一輪那么清晰,象過去的青春被記憶收藏,嘆惜無語,為了那些春綠,我愿一次一次靠近這片胡楊,做他們的伙伴。探詢出片片情懷,游弋在雪野茫茫的林間里。幻化為不歸城市喧囂的霓虹,點亮胡楊,點亮這寂靜的林帶。
只是這一切的一切不在安靜的象孩提時,狂放不羈的篝火被燃起,喉嚨里那沙啞的怒放,震徹枝頭殘存的葉子,寂靜的林不在安靜,發不出聲的響的安靜就這樣被踐踏。夕陽斜暮,才喚回瑟瑟抖動的身體。踏著暮色辨識了無足跡的歸途,在控制不住的顫抖中回歸。
溫暖里就開始懷念,懷念那種野野的味道。還想再次親吻那干裂的生命,無雀語鳥叫,無呢喃春燕或千紅百綠般迷香。這是何等的自然風景啊。就在這冬季胡楊,君裹夾著熱情,帶上美酒。添上一副不著吊的眼鏡,出發。
導游詞青海篇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然而,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巖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祁連山的四季從來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謂“祁連六月雪”,就是祁連山氣候和自然景觀的寫照。
祁連山的原始森林景區更是風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祁連山的原始森林區內,有15.7萬公頃,200多萬立方米的森林資源。是青海省較大的林區之一。這 里有云杉、圓柏、楊樹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連山的密林雪嶺之中,還有許多游蕩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間,野趣濃烈,生態優美。
祁連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連山浪峰般的高山頂則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風刺骨。但有著使你目不暇接,可盡情觀賞的大自然之美。祁連山的每一個山峰本來就顯得氣勢雄偉,人稱是“石骨崢嶸,鳥道盤錯”。這些由冰雪和石頭凝成的奇形怪狀、棱角分明的脈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終年積雪而形成寬闊碩長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絕!冰川是長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掛在雪山眾神身上的條條潔白的“哈達”。它們千姿百態,躺臥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銀蛇盤繞;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有如鉆石發出萬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 ,冰川則有無法描摹的瑰麗!
祁連山中多河,這是因為在著終年覆蓋的雪山,數不盡的冰川;每當暖季來到,陽光總會融化掉上面的一層冰雪;再加上森林帶的降雨,水源之沛,無疑是眾河不盡之源。
河谷洼地一帶,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樹、楊樹,還有叢叢簇簇的刺槐。只是它們均顯得古老、蒼勁而又扭曲,古老得使你無法估算它們的年輪。從它們中間粼粼流著的八寶河,氣質極不諧調。不過這并不傷八寶河的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