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
三百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安遠縣境內,是安遠縣東南邊境諸山峰的合稱,地處贛、粵、閩三省交界處,屬武夷山脈東段北坡余脈交錯地帶,是長江水系之貢江與珠江水系之東江的分水嶺,是東江的源頭,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游勝地。
三百山在80年代中期被發現,1985年被安遠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5月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5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____年6月被全國保護母親河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首批全國保護母親河 行動”生態教育示范基地;____年5月被國務院(國函[____]40號)批準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三百山總面積260余平方公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8%,有116科2500多種木本植物在其中爭奇斗妍,400余種野生動物在林內生息繁衍。其中脊椎動物14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三百山屬寒武紀火山地貌,其景觀集火山構造、奇峰幽壑、清溪碧湖、飛瀑深潭、密林古樹、珍禽異獸、怪石險灘、溫泉等諸奇景于一體,熔清幽、奇秀、雄險、古樸等特色于一爐,是一處純天然、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尤其是清澈秀麗的東江源,壯觀密集的潭瀑群,保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無可挑剔的環境質量堪稱三百山的四絕”。三百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山下的生態農業、全國無公害臍橙生產示范基地”生態觀光果園、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客家風情交映生輝,渾然一體。
三百山已發現景觀、景點68處,其中一級景點10處,二級景點27處,三級景點31處,氣勢恢宏的福鰲塘瀑布被人們稱之為東江第一瀑”,東風湖青山拱翠,俯影沉碧;九曲十八灘灘潭相接,步移景換;知音泉危崖矗立,雙瀑對鳴實為天下絕景;三疊瑤池三瀑三潭,遠絕塵寰,真正人間仙境,玉兔思凡、神龜飲泉,雙獅逐鹿……等一系列峰石景觀形神具備,惟妙惟肖;杜鵑鬧春,紅楓迎秋,百鳥爭鳴,虎嘯猿啼等動植物景觀千姿百態,各有千秋。林海日出、竹林彎月一曠一幽,令人心馳神往;云霧雨雪,彩虹、雪淞樹掛瞬息萬變,使人留連忘返……
神奇的東江源,美麗的三百山深情盼望海內外仁人志士前來投資開發,歡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前來旅游觀光!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2
上周,我和媽媽去了趟江西婺源,下面,我把這次旅游的經歷給大家說一說吧!
我們從早上7點出發,汽車沿著高速公路一段接著一段的行駛,在長江上就分別過了時尚新穎的軍山長江大橋、樸素平凡的黃石長江大橋和雄偉壯觀的九江長江大橋。在媽媽的指點下,沿途的自然風光和地形地貌我也作了些觀察。
我們生活的蔡甸屬于江漢平原,一直到浠水邊境都是一路平坦,一接近蘄春,地形就變為丘嶺地帶了;蘄春過了是黃梅,地勢又一路平坦,棉花田隨處可見。過了九江長江大橋也就進入了江西省,車大概又行駛了20多公里就望見了我國的.四大名湖之一的鄱陽湖。湖的北岸平伏得像一張地毯,南岸依山帶水,群山綿綿。媽媽告訴我,說這里是古代的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我看著這峻峭的山峰,似乎也體會到了易守難攻這個成語的含意。再接下來到了景德鎮,真不愧為我國的瓷都呀!沿路大大小小路燈燈桿全都是瓷燒制的,而且形狀各式各樣,圖案也是各式各樣。我們一車的人都是大為贊嘆。出了景德鎮市區,汽車繼續向婺源方向一路奔馳,幾乎是行駛在迷魂陣之中。車窗外的青山一座座就像堆在我的周圍似的,若把手伸出窗外都能觸得到。也許是從未經歷過,我堪至有點害怕。
下午4點,車終于到過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導游直接將我們帶到了這次行程的第一個景點――李坑。“坑”字在當地指溪流。全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以李姓居多,所以稱“李坑”。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建筑,新奇有余,只覺得很美。
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的第一個景點是書記的故鄉――江灣。參觀了村中還保存著的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古風古韻,讓我見識到了歷史的價值。
出了江灣,導游領著我們又到了另一個古村落――曉起。曉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距今近2800年歷史。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鐘靈毓秀的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
“紅星閃閃放光彩……”這不是我們排節目的歌嗎?還是電影《閃閃紅星》的主題曲呢!在這天呀,我還見到了這部電影的拍攝地之一的古石灘。只可惜,這個季節是枯水期,潺潺湍流無法重現;電影中青翠的竹林也被無知的村民砍伐了。這個景點在祥云風景區內,除此之處這里還有一座被清代某一個皇帝敕封的寺廟叫黃蓮寺,據說供奉的菩薩都有1千多年,算是歷史悠久吧!
就這樣又過了一天,第三日是返程。第一天來的時候不是路過景德鎮嗎,可是還沒有仔細見識過那里的瓷器呢!所以返程的時候我們特意在景德鎮逗留。瓷器真是太美、太豐富了,讓我說我還真不知道從哪里里說起,因此回來后我讓媽媽幫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關于景德鎮瓷器的資料,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景德鎮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當代的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溫、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鮮艷奪目。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三天的旅程雖只是走馬觀花的游覽一番,但還是令我大開眼界。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一次又一次的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朱熹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的一生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學習,更要走出去,去游歷,去長見識,這也是一種學習呀!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3
贛州,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是中國七十個大中都市之一,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生齒和下轄縣市最多的地級市。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都市,擁有三個國度級經濟技能開拓區和全省獨一的綜合保稅區。贛州是世界罕有金屬財富基地和先輩制造業基地、赤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聞名的赤色旅游目標地、地區性綜合交通關節、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地區性當代化中心都市。贛州汗青久長,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度汗青文假名城,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天下鎢都、稀土王國、堪輿文化劈頭地等美譽。2012年6月,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成長的多少意見》,旨在全方位多規模全力敦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現全面振興。
贛州汗青久長,素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辛棄疾、蔣經國和中共第一代焦點率領人皆在贛南主政過,贛南照舊理學和心學的重要形成地。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的《愛蓮說》和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于贛南。
贛南是世界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有五次大遷徙,個中第一次首要到江西九江,吉安;第二次到江西贛州和福建汀州。贛州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首要聚居地之一,贛州的客家生齒占贛州市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據統計,贛南籍客家人在港臺及外洋有20多萬,個中華僑漫衍在東南亞及東瀛鬼子、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度和地域。贛州境內仍有600余幢客家圍屋,至此生涯最齊備、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贛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很多客家古村莊如白鷺村。贛南籍客家人中也有很多紳士如: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盛唐墨客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墨客曾幾、散文家魏禧、字畫家徐思莊和羅牧、孫中山老師的先祖孫?以及近代經濟學家郭大力大舉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贛南客家人也發生出了一大批將軍,如古柏、肖華等。發生了54名將軍的興國縣,有“將軍縣”之稱。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4
朋友們大家好!廬山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早沒有了夏日的炎熱,只覺得涼風爽爽,空氣新鮮,鳥語花香,真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廬山的景色很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廬山的山真奇啊!千姿百態,形態萬千,有的像老人,有的像手指,有的像雄鷹……廬山的山真秀啊!滿山都是樹,有柏樹,還有樺樹等,就象一位英俊瀟灑的士兵,默默地站在那,保護廬山的美景。廬山的山真險,站在峰頂上,住下一看,山下的景色真是美啊!就像一大幅活的畫。低頭看山崖,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去山崖。
廬山的天氣,也很神秘,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當我們乘坐游覽車在山峰上行駛時,東面的山頂上是陽光燦爛,空氣宜人,而來到西面的山頂上,卻是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嚇得我在車上,都不敢往外看。可再經過一座座山頭,又是一片陽光明媚,實在是太有趣了。
我們還游覽了許多景點,像天橋,錦繡谷,仙人洞,龍著崖等,真是景色迷人,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繚亂。蒼山如黛,綠樹如蓋,小橋流水,詩情畫意,這正是我在烏龍潭的感觸。“嘩……”響亮悅耳的流水直沖下來,像一匹潔白的絲綢,又如一張晶瑩的屏風,簡直美麗極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描寫廬山瀑布的神奇景色,我們還親眼目睹了古老的`三寶樹,游覽了神奇的仙人洞,參觀了美廬別墅,我看到了廬山的美麗,還知道它是世界名山之一,廬山真美,我愛廬山。
下一次,我還去廬山,領略它那神奇的風景。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5
大家好,我是帶領你們游覽廬山的導游晏夢真,大家就稱我為晏導或小晏,請大家多多關照。
今天我們的行程包括廬山的三疊泉和白鹿洞書院,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游覽美麗的廬山。廬山位于九江以南,聳立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自東向南延伸25公里,寬約15公里,它并不像泰山、黃山那樣高大雄偉,它的聞名在于它美麗的景色。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這里被稱作“廬山國學”名揚天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在這里講學,大家請看,這棟房子就是朱熹講學的場所,朱熹以“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學理念教誨學生,教風嚴謹,當時在白鹿洞書院培育出大批國家棟梁之材,白鹿洞書院因此名揚天下,來求學的學子絡驛不絕。為何取名白鹿洞書院呢?唐朝的大詩人李勃曾在此隱居,飼養一白鹿,這只白鹿很聰明,能幫助人干活,不過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白鹿已瀕臨滅絕了。
游完了白鹿洞書院,我們下一站要到舉世無雙的三疊泉了。走上林間小道,欣賞著周圍的森林霧所環繞,如神來之筆。可真正的精華還在后頭呢!大家跟好隊伍向三疊泉出發。三疊泉到了,大家抬頭往上看,三疊泉有三股瀑布,上面一股垂直,往下分流作兩股,瀑布如銀色的水流傾瀉而下,水珠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來。響聲好似萬馬奔騰,雄獅怒吼,壯觀極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指這兒。要是在暮春初夏或多雨季節來就更好看了,那時候,瀑布如同發怒的玉龍,沖破青天,凌空飛下,更為壯觀。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廬山的美景遠遠不止這些,下次歡迎你們再次到廬山游玩,細品廬山的美麗景色。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6
朋友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那座書院對中國的傳統教育產生了七百多年的影響,曾被稱作“天下書院之首”。這就是我們將要去游覽的廬山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地處廬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護之下,又有卓爾山、后屏山、古翼山環合著,從高處俯瞰他,就象一個山洞樣的。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教育體系完備的書院。在遙遠的歷史時期,這里是鹿的快樂家園。到了唐代貞元年間,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陽少年帶著他的弟弟來到了這里。他們在此隱居讀書,優美的山林,使他們學業長進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讀書之余與生活在這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這只經常與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盡然也善解人意呀!經常幫李渤到山外的集鎮上購買些學習用品和投送書信的事情。天長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為李渤的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稱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讀書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李渤兄弟開創了白鹿洞以書為中心的時代先河。
在南唐的時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國家級的學府“廬山國學”,這是國家辦學的開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御賜白鹿洞書院《九經》等書籍,從這時開始白鹿洞書院在當時的中國就漸漸生出了名氣。
南宋時大教育家朱熹來到廬山山南任南康軍知軍時,讓白鹿洞書院散發出奪目耀眼的光輝。這個時期中的朱夫子親自擔當白鹿洞書院的洞主,為學生講學。并且根據當時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備的教學規范、學規(白鹿洞教條),并將四書五經等確定為學生主修課目。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中將他的教學主張變成教學實踐。系統地改革了舊時官辦書院教育僅僅就是讀書為做官的弊端,大膽的推行、創辦出新型的書院教育制度。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出急需的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的教育改革實踐,直接影響了封建中國后七百多年的科舉教育制定,并成為后世中國辦學所遵行的樣榜。也就是從此時,白鹿洞書院開始享有“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
現在的白鹿洞書院的山林面積有三千畝,其中建筑面積占3800平方米。整個書院沿貫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組建筑。在白鹿洞書院里至今有遺存著150多塊歷代碑刻和許多摩崖石刻。這都是能感受當年書院濃厚的文化氣息的地方。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書香依舊的圣地,去感受一下書院的瀚墨香味……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7
暑假去旅游的第三天,我從九江來到了革命的發源地—井岡山。
我們來到了井岡山腳下的售票處,坐上旅游公交車上山,來到了黃洋界哨口。1932年,蔣介石調來湖南的`4個團來圍剿紅軍,此時紅軍主力都離開了井岡山去往湖南,只留下一個連。但這個連最終守住了五個哨口,其中最有名的是黃洋界哨口。我們到哨口的時候,天空下起了小雨,哨口的路上都是石頭,望過去就是湖南,這里還放著一門仿制的迫擊炮。在這里仿佛要摸到云層
我們接著去往龍潭,參觀5口潭水和瀑布,我坐纜車前往最下面也是最美的仙女潭。來到這里,我看到了十幾米高的瀑布,清澈的泉水,五潭和五瀑布是連接著的,從第一個瀑布流到最后的仙女潭。我們到達了仙女潭,這里的水清澈見底,瀑布有十幾米高,正當我們要去參觀上一口潭的時候,工作人員說:“索道即將關閉。”我們有坐上了纜車,回到入口。
晚上,我們住在山下茨坪鎮的澳源大酒店里。
第二天,我們去往井岡山最有名的地方—筆架山。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到筆架山,不知井岡美。我們去往筆架山索道的入口處,坐“亞洲第一索道”去游覽筆架山。
10分鐘后,纜車進入云霧之中,仿佛與天相接。15分鐘后,我來到了筆架山,這里被云霧籠罩住,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天。我來到了二號觀景臺,下面是用玻璃做的,很恐怖,我試了2次才跨了出去。
10點我們下山,吃完午飯后,我們去竹鹽商店買東西,14點,我們上了泉南高速,戀戀不舍地告別了井岡山。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8
大家好,我是天地游旅行社的優秀導游李一凡,你們可以叫我李導。這兩天將由我陪大家度過。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廬山的優美風光。
廬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公園"。眾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巖洞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它的風光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廬山風景的最好寫照。
廬山的生物資源豐富,有植物3000余種,鳥類170多種,在鄱陽湖鳥類保護區越冬的鳥達100萬余只,真可以稱為鳥的天堂呢!
廬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描寫廬山美景的'詩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被廬山秀麗的風景吸引住了嗎?讓我們一起到廬山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9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源頭古村觀光旅游,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愿大家在這里玩得開心、快樂。源頭是一個集古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紅豆杉古樹群、婺源水口、深山峽谷、古代書屋為一體的原生態人文景區,也是一個養生休閑度假的福地。從景觀風光上來看,它稱得上是一個濃縮的婺婺源婺源旅游,從源頭開始!
據《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于明代洪武年間,休寧縣查山吳伏陽云游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仿佛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所描述的夢里老家,便決定舉家遷移,在此定居,取名-------源頭,這就是源頭村的來由。綿延40里長的山脈有青山、綠樹,更有清泉,眼前這條蜿蜒小溪,就是從40里長的山脈中流出的天然好水。這泉水清澈見底,口感甘甜、清冽。是流向婺源河流的水之源頭。
【許愿樹】“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請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婺源的山川秀麗、綠樹成蔭、古樹成群都有賴于婺源人有著熱愛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意識。在婺源,村民都喜歡在水口林種植一些名貴樹種,象香樟樹、銀杏、羅漢松、紅豆杉、楠木等等。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棵樹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樹呢?對!它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別看它不是很粗大,但它卻有上千年的樹齡了,也不知它見證了多少代源頭人的生命輪回。在婺源,老百姓相信這種能活過千年的古樹都是有靈性的,被他們作為神樹膜拜。俗話說的好:“樹下走一走,活過九十九,樹上摸一摸,活過一百多。”婺源人家中有大小事情都喜歡來這里拜拜樹神,大家拜了以后用手摸著古樹轉三圈,第一圈求官運,第二圈求財運,第三圈求桃花運,保你全年好運連連哦。
【古樹群】源頭古村無一不有古樹,參天古樹,郁郁蔥蔥,樹影婆娑,它們撐死這里的“長”展示這里的“茂”高擎這里的“美”使源頭古村古樸與新生并存,歷史與現代交融。有香楓,紅豆杉,香榧、桂花樹。最值得稱道的是源頭古村存著千年樹齡的紅豆杉群,其中一顆紅豆杉王更是樹齡上千年,直徑超過一米四,需要好幾個成年人才能環抱。
還有一顆更為罕見,我們都知道紅豆杉是單一主干生長的植鐵,而這顆卻是分叉生長的,左右兩根主干所生長的葉子各不相同。關于這棵奇樹村民們還口口相傳著一個傳說:相傳從前源頭村居住著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但因為家境貧寒,為了讓妻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婚后不久丈夫就外出獨自經商去了,立志不成功便不回家。一別經年,兩人過著兩地相思的生活,數年后,丈夫終于有所小成,托同鄉提前帶話給妻子,說當年的除夕一定回家團年。一轉眼,除夕便到了,一場大雪讓村子顯得格外的寧靜,妻子在村口等著丈夫回來已經一天一夜了,天氣寒冷卻也不忍離去。此時的丈夫也在雪中艱苦的跋涉,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和妻子的約定,終于在天亮之前趕到了,但是迎接他的卻是倒在雪地里的妻子,就這樣,因為一場早來的大雪,夫妻兩人天人永隔。后來丈夫將妻子葬在了村口她倒下的地方,并在上面栽上一棵相思樹,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紅豆杉。
因為這件事的發生,做丈夫的一直怨恨自己,怨自己為什么不早一些啟程,為什么不能早一些到家與妻子團聚,不久也郁郁而終,臨終前他囑托家人將自己與妻子葬在一起,希望下輩子再續未了緣。丈夫下葬不久后,留心的村民就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前栽下的那棵相思樹長出了兩根枝,并且還是一雄一雌的兩根,我們左手邊這根枝就是雄枝,是不結果的`,右手邊的則是會結果的雌枝,如此雌雄同體的情況,連科學家恐怕都很難去解釋它吧。
【源頭水口】在源頭村,有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古村落我們現在所處的水口。說到水口,大家可能還比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橋橫跨于溪水之上,兩邊各有一座山頭拱衛著這里,更有樟、楠、檀、紅豆杉等名貴古樹爭奇斗艷。
水口,位于整個村落的下游出口處,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時被認為是村落的地之門戶,關系著村落人丁財富的興衰聚散,更是村民命運前程的精神象征,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在婺源,幾乎所有古老村落的入口處,都擁有集自然風光與人工補缺于一體的這種鄉村園林,這種具有獨特鄉土審美韻味的景觀也體現了源頭人對人居環境的追求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源頭村水口在選址上極為嚴謹,講究既有來龍,又有去脈,風水極佳,古橋、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頭水口完美的組成部分,稱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范。
遙想當年,一代代源頭村先民,或赴京趕考、或闖蕩商海,背負家人的期望與重托離開故鄉。離開水口就意味著離開了家鄉,一步步走出茫茫大山,連故鄉的事物也逐漸模糊在記憶里。而當這些在商海博弈的商人、赴京考取功名的子弟回鄉時,看到水口就意味著家已近在咫尺。無論他是成功還是落魄、高中還是落榜,欣喜也好,悲傷也罷,故鄉的那種親切感、安全感,都會在見到水口的的一瞬間噴薄而出。水口是源頭人的精神傍依,是源頭人的根!
在水口,可以觀樹影婆娑,濃蔭蔽地;可以看綠水蜿蜒,橋亭吐月;可以讀厚重的歷史文化。源頭古村的水口,是當地人在恒久的時空里創作的美麗畫卷。它將人文色彩與自然山水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精致地展現在時光長河中,以它亙古未變的內涵,山高水長地散放出歷史的靜遠與幽香。
【鎮火池】據說在明末清初時,當時村莊里莫名起了幾場大火,正巧有個道士云游至此,給這個里算了一卦,說在對面的山上有個小火龍經常竄到村中做惡,需在此地修個鎮火池來鎮住小火龍,并在池底排了八卦,才得己保村莊平安無事。
【源頭進村】走進源頭古村,有一條順著山勢流淌下來的溪流從村中穿越而過,給這個村落帶來了美景如畫,數十座徽派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兩岸。在這里不變的是老屋的飛檐翹角,是村民們隨著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實生活,是先人們一代代為后照看的鎮火池,仿佛感覺到時間的步履停駐在這里........
【窺月樓】這個吳中源大夫很怪,他所建的亭子,除龍泉溪谷中的路亭外,都喜好將亭子起名“月”字頭,如剛才的“詩月亭”,這座“窺月樓”等。這個大夫為什么對“月”字情有獨鐘?原來,他小時候被父親關在那座遠離村莊的探源書屋讀書時,常常夜晚對月發呆,望月出神,看月傷心。但婺源有關吳剛鍥而不舍砍欏樹的故事給了他立志做好人,做有用之人的極大啟發。在他功成名就后,特意建了這兩座以“月”命明的亭子以明志。
【潤福樓】潤福樓是景區重金打造在婺源環境第一的度假休閑別墅,當時也是為香港影帝周潤發先生而打造的休閑別墅。別墅選址依山傍水,在竹海與溪水的環繞中,竹影搖曳,溪水潺潺,環境優雅、清凈,樓內配套有會議室、KTV包房、餐飲包廂、徽派廳堂、冷水魚塘,這里有豪華套是間兩套,標準間四個,更有為兩個豪華套件配套的茶亭兩座,在茶亭中可以煮水品茗,可以吟詩作畫,可以將心情放逐于山水間……
【圖片展示廳】大家在參觀完潤發居后,不知道想過沒有,周潤發為什么會在婺源的大山里面有這樣壹棟度假別墅呢,這就要提到發哥的最佳攝友,也就是打造這個景區的老總…施景福。施總和發哥的緣分來自他們共同的愛好,攝影。而且這二位都是當之無愧的攝影發燒友,從攝影引出了很多的共同語言,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這些年發哥一有空都會來婺源,每次都是由施總全程安排和陪同,這個施總是個從事文化產業發家的文化人,是典型的中國儒商,也是景德鎮和婺源兩地攝影家協會的副主席,他在多年的景區經營經驗中鍛煉出了獨到的旅游景區、景觀設計能力,連發哥對施總的前一幅作品“嚴田古樟景區”也是贊不絕口,每次來婺源都指定要住在施總打造的“六房太太屋”里。近幾年隨著企業經營逐漸規范化,這位董事長也能抽出時間來從事自己心愛的文化事業了,先后出版了婺源攝影畫冊三本,婺源風光影視DVD光盤,婺源風光撲克牌等文化產品,讓各路攝友在施總的帶領下能更全面的理解婺源的美、俊、秀,因此施總也被眾攝影同仁尊稱為施老師,臺灣東森的電視臺也曾與施老師合作了一期走進婺源的節目,由施老師帶領海峽那邊的同胞一起領略夢里老家的秀麗風光。
接下來我們即將參觀的就是大家在這邊看到的木屋展示廳,這里長年展示了婺源一年四季最美的風光,大家到婺源旅游的時間不過幾天,但要想領略婺源山水的美,卻需要轉過一輪四季才能完全領略,因為婺源的美,四季都不同。特別是在一些交通很不方便的深山老林,那里才能看到最生態,最古樸的婺源,沒有被半點現代文明所沾染,才成就了婺源脫塵般的美麗。就讓我們隨著施老師的鏡頭,走過婺源的四季,轉過婺源的山水,領略婺源最美的一面,這里有深邃的歷史遺產,古樸的民風民俗,秀麗的山水風光,一定讓您美不勝收,留連忘返。
【龍泉溪谷】現在我們即將進入的就是之前屢次提到的龍泉溪谷。各位,溪谷不同于峽谷,峽谷呈“W”字型,太陡峭、險峻,游玩太費氣力。溪谷卻不同了,它是呈“U”字型,平坦、舒緩,一路走來,如行云流水,似公園小徑漫步;看看山,聽聽水,瞅瞅鳥兒,聞聞花香,太詩情畫意了。還有一點很重要:城市人成天為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而糾結,在源頭村,人們在為能吸入多少空氣負氧離子而自豪。
【枕溪亭】在這座枕溪亭,它的得名就來自于小溪對岸的那塊枕溪石,大家看見它就一定體會到當時那位吳中源大夫為什么將此亭取名“枕溪”了把,一個“枕”字,不是將這龍泉溪谷的神韻都表達出來了嗎?
一路走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這龍泉溪谷像這樣攔水的石碣有許多座。源頭古村像這樣的石碣共有14座,其中13座都在村子上游,只有一座在村外。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在村子上游建這么多石碣?
大家知道,碣,又叫堰,是用來引水灌田,防洪蓄水的。而源頭村上游這13座石碣邊,見到水田了么?沒有!這種小石碣建在村子上游,既不是用來引水灌田,又不能防洪蓄水,那古人花那么多銀子建造這么多石碣干什么?當然不會是吃飽了撐的。前面我講過,這些石碣都是姓吳的大夫捐資建造的。吳大夫是個環保主義者,他建這么多石碣目的只有一個,過濾這龍泉溪谷的水!
大家看吧:一座石碣就是一個沉淀池,池底是起過濾作用的碎石,砂巖。你想:從大山深處流出的水,每過一座石碣就被過濾一次,到了村里,這水還有雜質嗎?我想,什么瓶裝礦泉水都抵不過源頭村這天然水的潔凈吧。您也許會擔心:那什么可促進生男生女的礦物質元素會被過濾掉了。先生:礦物質只是一種元素,誰見過元素可以被石碣過濾嗎?應該說,源頭村上的這13座石碣的每一次過濾,都是對礦泉水的一次提純,難怪乎村民喝了經過提純的、擁有礦物質的山泉水,男女出生比例就嚴重失衡呢。
【探源書屋】一路上,我多次向大家提到一個名叫吳中源的大夫吧。這個吳大夫改村名,改方塘,建亭臺樓閣,造石碣。我還說過這個吳大夫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小時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探源書屋里。
所謂探源書屋,原來并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叫“耕讀堂”,只是在吳中源成就功名后,村里人才這么改的。
原來,這個吳中源生于一個富殷的書香人家,在家人的期盼中,漸漸長大了,長到十來歲時,不曾想成為了一個太頑皮的孩子,經常搞得四鄰不安,雞犬不寧。眼看到自己的兒子將要成為另一個王林號或王跳鬼。于是他的父親狠下心,在這遠離村落的山里建了這棟“耕讀堂”,還請了專門的私塾先生,派了專門的傭人伺候,把自己的兒子“關”在這里讀書認字,學本事。這位私塾先生是個朱子理學的崇拜者。從《朱子家訓》學起,先生向吳中源灌輸的都是朱熹的思想,讀的都是朱熹的著作,如《太極圖說解》、《通書解》、《四書集注》、《八朝名臣言行錄》等等。
在這幽靜的環境中,吳中源過著遠離俗世紅塵的隱士生活,潛心鉆研學問。8年過去了,他終于不負眾望,第一次參加鄉試就考取了秀才,進而在三年后的殿試上考取了進士,被委派到江蘇某縣任縣尉,隨后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步提升為吏部侍郎,告老還鄉時又被誥封為一品銜光祿大夫。此后,這幢“耕讀堂”就被村人改叫“探源書屋”了。
這幢探源書屋在土地革命時期,還住過紅軍游擊隊。后來,在1938年吧,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國黨不去抗日,卻把這幢探源書屋當做清剿“X匪”的臨時指揮所,清剿活動在附近四十里長崗的紅軍游擊隊。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皖南游擊隊支隊的戰士,一把火將這幢“剿共”指揮所化作了廢墟。今天我們看到的探源書屋,是后人在原地復建的。
大家看,二樓的左右大梁上分別雕刻了文武題材的歷史故事,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吳中源父母大人對他的期望呀,希望他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有用之人。兩邊的門板上則分別雕刻的是八仙題材和“福、祿、壽、財”的人物畫,來大家這邊走,這里是吳中源上課的書齋,這里是他的書房,還有臥室。那邊是私塾先生的起居臥房,還有傭人的住處。
各位朋友:源頭古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大家旅途愉快,歡迎下次再來源頭古村。
介紹江西的景點導游詞篇10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井岡山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井岡山之旅就由我為大家做向導。我是##旅游行的##,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那么我就長話短說,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__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__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__年秋,__。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__、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__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__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__年秋,__。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__、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