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1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好處,它已經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為世界各地的讀者所欣賞,成為世界名著,“阿Q”也成為“世界名人”,直到此刻,阿Q二字還常掛在人們的嘴邊。阿Q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如此之巨大,究其原因正是《阿Q正傳》成功塑造了阿Q這個鄉下農民的形象,魯迅先生透過這個形象,揭露和批判了二十世紀初舊中國農民身上存在的致使中國長期落后挨打的愚味、軟弱、自私、虛榮、狂妄的劣根性。
阿Q的身上,體現著自負和自卑的兩種極端性格傾向,他是極其卑微的小人物,他生活在末莊的最底層,沒有職業,沒有家,沒有住處,有時窮得只剩一條褲子,甚至連姓名都沒有,只是靠給別人打短工為生。可是他卻瞧不起末莊所有的人。趙太爺的兒子進了學,阿Q也不以為然,以為自我的兒子將來比他闊多了。阿Q還把自我頭上的傷疤作為高貴的標志,別人嘲笑他時,便說:“你還不配。。。。。。”。這便是阿Q所代表的中國人的自負心理,極度自負的人往往會朝著極度自卑的方向發展,阿Q為了逃過別人侮辱,免受皮肉之苦,甘愿用自輕自賤來換取別人的同情,從而避免別從的侮辱。如末莊的閑人揪住阿Q的辮子往墻上撞時,他便承認自我是蟲子,這完全喪失了人格和自尊,多么令人心酸!
阿Q對革命不了解,并不懂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偉大好處,他投機革命只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對別人進行報復,甚至連王胡這樣的同胞也不留了。所以阿Q“參加革命”遭到拒絕后,就想到衙門里告狀,告別人謀反,好讓他滿門抄斬。阿Q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即使阿Q“革命成功”最終也會變成趙太爺那樣的新統治者。
阿Q既軟弱又膽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受到別人的侮辱,沒有潛力改變現實,無法應對現實,便只好利用精神麻醉法,在想像中麻醉自我,忘記痛苦。當阿Q受了別人侮辱時,十公惱恨,但很快就忘了,他僅有借著自欺欺人,迅速忘卻惱恨心境才能恢復平和,也僅有這樣才能重新高興起來,阿Q遭別人棍棒的痛打,就是用“忘卻”這一件“祖傳的寶貝”來求得解脫的。
阿Q生活在末莊的最底層,什么人都能夠欺負他,與人打架,他經常是要吃虧,但他常常十分得意,因為他有一種妙法自慰,別人打自我,就想像成自我的兒子打自我。錢被人搶了,他在憤怒之中打了自我一個耳光,想像成打別人一樣。就是受了再歷害的凌辱,他也會用類似的方法為自我解脫,從而莫名其妙高興起來。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賴以生存的精神基礎。
作為一個生活的弱者,阿Q無力抗拒黑暗和惡勢力的迫害,喪失了普通人的思維規律,近乎于精神失常。后因趙家遭搶,阿Q被人陷害,一步步走向刑場,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反抗,為自我辯白。最終要畫押了,阿Q還擔心自我畫不圓,被人笑話而煩惱。這是多么的愚昧和悲哀。這是魯迅對病態國民深痛感受的結晶,在魯迅的心中,阿Q是無數麻木愚昧的中國人的代理。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2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最杰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后農民的共同特征,并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無論從藝術概括的深度和廣度來說,阿Q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當高明的,其精當的環境描繪,精彩的對話描述,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現,冷峻峭拔、含蓄精練又飽含諷刺的語言都讓人贊嘆。能夠說,《阿Q正傳》已經成為后人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學習的一個典范。
可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也難免有黑子一樣,《阿Q正傳》也不是白璧無暇,在它第九章《大團圓》的最終寫阿Q臨刑前看到眾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繪,在藝術上就存在明顯的硬傷。
當阿Q看到那些等著為殺人喝彩的人們,作者這樣寫到:“這剎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風似的在腦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腳下遇見一只餓狼,永是不近不遠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時嚇得幾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這壯了膽,支持到未莊;可是永遠記得那狼眼睛,又兇又怯,閃閃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會他又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遠是不遠不近的跟他走。這些眼睛們似乎連成一氣,已經在那里咬他的靈魂。”
對于看客,魯迅是銘心刻骨、深惡痛絕的。在日本學醫時看幻燈片,看到外國人殺中國人,而其他中國人在圍觀,臉上現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鏡頭極大的刺激了魯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認為,“凡是愚弱的國民,無論體格如何健全茁壯,都只能做毫無好處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而自我的第一要做,就在于醫治他們的靈魂,從此棄醫從文,為改造國民性而奮斗。
對于看客內心的陰暗丑陋魯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擊,在《藥》中寫華老栓去買人血饅頭時,那些看客的丑態是:三三兩兩聚集,又圍成半圓,脖頸伸得很長,仿佛多鴨,被無形的手提著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寫人們的那種生了蛆的同情是,跟著祥林嫂圍觀祥林嫂來一遍一遍地聽她阿毛的悲慘故事;在小說《示眾》里,魯迅用整篇小說來揭示看客內心的陰暗;在《阿Q正傳》的前文寫阿Q的丑陋是,從城里回來向別人大談其殺革命黨的見聞,嘴里還津津樂道著“殺頭,好看!好看!”在其雜文中也有多處對這種看熱鬧看殺頭的癖好的批判。
那里魯迅再一次用尖銳犀利的語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畫出看客的靈魂。這樣描繪的確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題更加深刻。但這段描繪雖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藝術上卻是失敗的,它不貼合藝術的真實。一、以阿Q的
精神境界,他是不會有這樣的思想的。阿Q是個充滿精神勝利的善于自欺欺人的麻木又糊涂的小百姓。以前且不說,就是在決定自我生死的畫供時,尚且不明白怎樣回事,還懵懵懂懂地立志要畫得圓,直到走向刑場,他也沒能像竇娥一樣覺醒,只是自欺欺人的高叫著“再過二十年又是一個”,連對這個害他至死的社會的最起碼的痛恨都沒有。
阿Q太可悲、太可憐了。可悲又可憐的阿Q怎樣會突然產生了深刻的思想,對看客產生了入木三分的認識呢?阿Q不也曾是一個看客嗎?不要說阿Q,即使是能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有必須認識的比較清醒的知識分子,又有幾人能認識到看客內心的丑陋與陰暗呢?這段描述顯然不貼合阿Q思想的真實,是作者魯迅寫到那里再也忍無可忍,于是將筆鋒一轉,借阿Q的聯想對看客極盡揭露與鞭撻,是作者用自我的思想代替了阿Q的思想,這顯然是文學創作的大忌,在藝術上是失敗的。二、即便阿Q有這樣深刻的思想,即便這種聯想的資料對于阿Q來說是合理的,但在當時的狀況下,一個走向刑場就要被槍決的人,也決不會再在內心對看客表現出那樣的痛徹骨髓的憎恨。他可能會痛恨冤枉自我的所謂革命黨;可能依然記恨假洋鬼子不準自我革命以至于落到這天的結局;可能怕讓王胡小D輩明白了笑話;也可能自欺欺人地想,未莊誰
敢犯殺頭的罪,我阿Q就敢了,于是就心滿意足地走向死地;當然更可能什么都不想,而只是死前的恐懼。總之,無論如何,在臨死前的最終時刻,他是不會單單聯想到看客怎樣樣的。作者這樣描述在藝術上也是失真的。
也許這一切作者都明白,但寫到那里,作者對看客的憎惡已經難以用理性來控制,也別講阿Q有沒有這么深刻的思想,也別講在此刻有沒有可能去作如此聯想,反正即使犯忌,即使做出藝術的犧牲,也要把自我鋒利的匕首投槍擲向看客了。也許在那里作者已沒法解決思想和藝術的沖突,只好舍藝術而求思想了。盡管《阿Q正傳》存在這樣的藝術缺憾,但我們還是能夠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再說,畢竟瑕不掩瑜,即便如此,《阿Q正傳》仍不失為我國現代文學上最優秀的小說之一。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3
看完魯迅的《阿Q正傳》我一直在想魯迅先生到底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呢?是對封建舊社會的,是對阿Q人格的否定,還是對阿Q用精神勝利法來逃避現實這一現象進行同情呢?也許三者都有吧!
今天,我想談談阿Q的“精神勝利法”到底應不應該有,當讀完這篇文章后給人最深的感受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是贏的的“精神勝利法”了,在很多人看來一定覺得這個想法是要不得的,但是如果阿Q沒有這種想法呢!我們可以來猜想一下,他是否能活得下去! 那個年代是被封建舊社會毒害的年代。
“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逃避現實,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來,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工作了,如果在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很慘的吧!
但是,阿Q為什么會覺得很好呢?那個時代的人,也沒有對他提出什么質疑,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阿Q不用上學,老板也不要求你的精神思想怎么樣,只要有力氣干活就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的欺負和__,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就是這樣他愈陷愈深,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現在,我用__來概括我心目中的阿Q:一,可憐;阿Q連最基本的房子都沒有,長期在土谷祠里落腳,阿Q也沒有基本的人生權利,工作就是給別人做短工,割麥、舂米等一些體力活。
二,欠打;沒事總是惹別人,自以為比別人強,比別人了不起。沒事去惹正在抓虱子的王胡,沒有別人抓的多,沒有別人咬的響就罵王胡,可想而知,最后被王胡打的要死!不過,他最后還是用精神勝利法勝利了!
三,夢想;阿Q他有夢想嗎?不敢說,他是真有,還只是一時沖動做的一些事情,但對于他努力的生活,敢于做夢,我就給了他這個詞夢想,他捏了小尼姑的臉以后,便開始夢想自己應該有個女人,然后,就跑去對吳媽說想和她困覺,當然,他又被打了一頓,還因此失去了工作;他上了城,帶回來許多衣服和小飾品也賣了不少錢!不是說他這樣是有夢想,我想他進城一定還是想謀生的,所以,覺得他還是有夢想的!
在如今,我覺得有一點還是挺阿Q的,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有錢的人就像阿Q要任勞任怨,還要成為老板的出氣筒,我認為這個社會還就是需要精神勝利法,要不然你就會覺得活的很累,會認為社會對自己很不公平!
從文章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批判這種精神的,他希望人們能夠勇敢的生活,而不是像阿Q那樣遇見困難就躲!這也是魯迅先生表達觀點的獨到之處用一個傳記,用一個人們都不太記得的人來激發大家的思想…精神勝利法是不能占據人們思想的!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4
一口氣讀完了魯迅的《阿Q正傳》,因為中篇小說,并不長,所以騰出一點點課余時光就能夠把它看完了。
初讀《阿Q正傳》往往會覺得很惡心的,其中的阿Q簡直就是一個丑角,一個人怎樣能夠這樣貌受屈辱卻不反抗的。魯迅先生塑造這樣一個丑角,是用心良苦的,我不明白魯迅先生是懷著怎樣一種悲痛的情緒寫下這些文字的,看到國人病態的心理,雖然在走用文章來喚醒國人的道路,但從魯迅的作品中總是透出光明未來還很遙遠的悲涼。
看完全文,恐怕大家都會對阿Q印象深刻。阿Q是未莊的一個貧苦的小人物,他的地位是如此卑微,連姓名都沒有,只能叫阿Q。阿Q沒有家,只能在土祠住著,生活來源是靠幫大家做短工,他很勤勞,無論讓他干什么都行。因為阿Q處在社會最底層,所以他務必忍受著有錢人的欺負和村里人的戲弄、侮辱。說到那里就提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幾乎每次挨打,他都會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我,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當比他弱的人出現時,阿Q又常常用“恃強凌弱”來證明自我的力量。之后革命黨要進城了,阿Q本以為革命黨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過不去,于是對此深惡痛絕,但之后發現革命黨是造舉人老爺的反,他以為革命后就能要什么有什么了,所以就去革命了,他的革命行動卻是去靜修庵里胡鬧。阿Q自始至終都處于一種野蠻的壓迫剝削之下,自我也是愚昧麻木的,直到阿Q被送上刑場,他都不能真正覺悟。每當讀到關于阿Q的情節的時候我都很惱火,真是愚昧麻木之至。
其實,不止是阿Q,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是作者的諷刺的對象。先說趙太爺父子吧,趙太爺一向瞧不起阿Q,連阿Q姓趙的權利都給剝奪了,趙太爺三妻四妾,但阿Q向吳媽示好時趙秀才就要用大竹杠打他,不僅僅這樣,之后地保還來壓榨了阿Q酒錢以及定了5個慘無人道的條件,把阿Q的身家剝奪得所剩無幾。趙太爺還制造流言,使阿Q斷了生計。聽說阿Q那兒有便宜貨,平時一向吝嗇的他不惜打破不點燈的傳統并且讓秀才的妻子去找阿Q,聽說阿Q沒貨了,他又換成原先的面孔。聽說阿Q革命了,趙太爺居然也肯叫阿Q為“老Q”。當革命已成定局,趙秀才也把辮子盤起來,并且花了四塊大洋買了個“銀桃子”使自我成為革命黨人。趙太爺父子驕橫無理、狡詐、吝嗇、投機,十足個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
王胡平時一再欺負阿Q,但當阿Q“中興”歸來時,還在舉人老爺家幫過忙時,王胡肅然,當阿Q用王胡的脖子做講殺革命黨故事的道具時,王胡立刻害怕且再也不敢走近阿Q了。不止他們,幾乎未莊的所有人見到阿Q“中興”歸來時都一改平日嘲笑他的習氣,都對阿Q肅然起敬了。
假洋鬼子也是個典型的形象,他去上過洋學堂、還去了東洋,于是把辮子剪了,穿著西裝,自以為很了不起,而當回國后發現沒有辮子不利于自我做官時,又去弄了個假辮子來。他還是未莊第一個加入革命黨的人,“已經留到一尺多長的辮子都拆開了披在肩背上”,他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封建與資本主義的扭曲結合體。
全文都是各色各樣的丑主角,這也是我常常不忍心讀魯迅的作品的原因,我最近還看了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的電影《阿Q正傳》,活生生的阿Q讓人覺得越發__。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5
近期電視里又播了電影阿q正轉。作者并無筆墨來描寫阿的生長過程可想其是孤兒,肯定其有父母,但其父母或早亡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養育和培養之。也無叔姨輩人來幫助其。其可能吃百家飯稀里糊涂地長大。所以身體不佳,打架似乎也老是輸。文中有言,只一拉,阿q蹌蹌踉踉的跌進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辯子,要拉到墻上照例去碰頭。照例二字透露了恐怕不止一次也。
趙老太爺不許其姓趙,文中言你怎么會姓趙,你哪能配姓趙。
地保也壓之,文中言,被地保訓斥一番,謝了地保貳佰文。
無賴也欺他。昏昏腦的一大陣子,他才爬起來賭攤不見了,一堆錢也不見了。
假洋鬼子也欺他,似乎確鑿打在自己的頭上。
阿q的境況是極為艱難的。如對攻,其非得亡命也。阿q作為成人,總有一定的經歷。但文中不可考。但也有顯露阿q時常去酒店喝酒聽聽旁人議論的時政和其他事情。有時也看看社戲,不過其卻在其處賭博,有時贏錢又為無賴設計所搶走。此類存在一定會給阿q以精神養料。但阿q卻反其道而思之。被閑人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阿q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于是心滿意足得勝走了。阿q是一個偷梁換柱的大師,將壓迫的本質改換成兒子打老子。畢竟老子對兒子還是上對下的關系,于是心就平靜了。就可以處理下一個問題了。或迎接明天的到來。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過日子。如阿q無此法,親愛的朋友你想想該如何辦,對攻其無力又無膽。如雞蛋碰石頭,你就是有無數的雞蛋碰石頭,其結果總是雞蛋破碎而石頭完好。阿q的腦子也不會升華,如將許多雞蛋匯成合力壓石頭將之壓碎。若如此阿q就會成為大戰略家和戰術家、所以阿q只得以勝利法為武器不斷地平衡自己,以求在社會上得以可悲的存在。居無所,食有上頓無下頓。
阿q也不是純然以精神勝利法手段來解決問題。阿q在平時,看見伊也一定要唾罵,況……又發生了敵愾。阿q走近其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摸著伊新剃的頭皮,癡笑著說……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阿q將客體強加於其的壓力全都轉移到尼姑的身上,阿q平衡了。又以主體的形象存在于未莊。阿q是個流氓無產者,無產無業,只要生存什么壞事都肯干。
這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尼姑通過哭和罵也將心里的怨恨排除掉了。這個未莊小世界再一次處于平衡之中,精神問題全解決了。
吾以為多少有點精神勝利法是可取的。將壓力承擔,以平衡與周圍世界的關系。不過別忘了升華,在新的高度上與客觀保持平衡。
當然對阿q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還是社會的責任。但時間又不會倒轉,如倒轉先啟蒙后小學、中學、大學,將其培養成社會有用的人,也許會成為以農業為手段的企業家。
阿q無疑是個倒霉蛋。把總、舉人、錢秀才在那個時代是個存在。阿q也卷入其中。關系總有個了斷。把總拿了舉人的財物,總得找個替死鬼,而阿q又是目擊者,并且有前科。阿q此劫難逃成了犧牲品,去了另外的世界。也許此是最后的結局,阿q進入了天堂,在虛空中極樂也。
舉人老爺和錢秀才漸漸發生了遺老的氣味。
無疑把總是那個社會的得益者。
一個舊的事物將是逝去,一個新的事物又將誕生。
讀書筆記怎么寫阿q正傳篇6
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靠給別人打工來維持生活的人,他身上的優點就是“精神勝利法”,他善于自嘲,精神是他的財富。
小說中,阿Q沒錢沒地位,被趙太爺欺負,被他們剝奪了自己的自由權,稱阿Q為“老Q”他是一個很可憐的人,連說話都要時刻小心,因為,趙太爺就想找他麻煩,使阿Q經常挨揍。有一次,阿Q被別人打了,但是他并不難過,自慰說這是“兒子打老子”,很有勝利感。 小說到了后來,阿Q進了城,還憑自己賺了錢,別人對他也是恭恭敬敬的,連趙太爺對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變。窮人永遠受別人欺負,富人永遠受人尊重,在阿Q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一種觀念,阿Q是可悲的,他生活在那樣的舊社會里,受盡了屈辱,但是,他會自慰,他懂得如果自己不這樣想,會被他們折磨死的。
我們也要學習阿Q那種精神,當別人欺負自己時,不要生氣,要往好的地方想。不然,你再怎么生氣,別人也不知道,他們不能替你承受,要學會自慰,學會安慰自己,讓自己變得樂觀,收獲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