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
讀書筆記的目的是通過記錄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閱讀的內容。怎樣才能寫好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這里給大家提供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方便大家學習。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1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高爾基的作品有《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高爾基是蘇聯無產階級作家文學的奠基人。
《童年》主要內容是:阿廖沙三歲時便失去了父親,于是母親帶著他投奔到了外祖父家中,家中的兩個舅舅常因為母親的嫁妝和家產而不顧親情,大打出手。外祖父也因此變得專橫暴力,經常打阿廖沙,母親也因為接受不了這種氣氛而離家出走,幸好的是家中還有外祖母,外祖母善良有愛心。在外祖母的教育下,阿廖沙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的心。
不久之后,外祖父與兩個舅舅分家。在分家之后,母親再度回來。而正是因為母親的歸來,使家中又生成了硝煙。
幾年后母親再嫁阿廖沙,隨著母親的后父家中,后父對母親一點也不好,經常毆打母親,而阿廖沙也因為和后父不和而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破產了。阿廖沙不得不每天放學回家都撿垃圾謀生,過了一年母親逝世,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阿廖沙被迫在人間謀生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促人奮進。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2
記憶里童年那純真的味道,想念著孩童時說的那些天真的話,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無數次在夢里回到兒提時代:赤著腳在泥里挖蚯蚓;躺在媽媽懷里撒嬌;用舌頭舔著童年時余留在嘴邊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邊,仰視著那蒙著面紗的月亮,平視著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聲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么讓人留念呀!
當我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的堅守;紙月柔弱外表下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陡然變成失學兒童后的抗爭;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姑娘注定無望凄苦的愛情;桑桑面對病魔糾纏表現出來的對生與死的坦然時,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橡皮筋——
兩個小朋友站在兩邊,中間讓別的小朋友跳各種花樣的:小汽車,嘀嘀嘀,馬來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輕輕哼著,大家臉上盡是歡樂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飛,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塵,接著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雞毛——
雞毛在風的吹拂下,飄飄悠悠地飛著,時而高,可以與大雁媲美;時而低,又如蜻蜓淺飛。有時被風吹到河里,在湖面上架起一葉小舟;有時被風吹到蘆葦叢中,當小蟲子的樂園,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葦葉的風箏!
轉眼間,童年成了遙遙的回憶,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就像那煙波浩渺的河,雖然我們曾經無憂無慮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戲、打鬧,但現在無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憶,只有在夢中才能再次領略這種樂趣。
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溢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寧靜、溫馨、悠遠,而且永恒……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3
讀了《安徒生童話》,我不禁贊嘆:“好書!”
童話是幻想,它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民間傳說。它立足于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得基礎上又充滿對人類美好人性得向往。這些作品以異乎尋常得藝術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壇,揭開了世界文學史上童話創(chuàng)作得新篇章。
給我印象最深得是《海得女兒》,它是《安徒生童話》寶庫中得珠璣,是最膾炙人口得名篇之一。文章中得勢不可擋得精彩片段,令人難以忘懷,使人回味無窮。
《安徒生童話》也是一本很有意義得書。書中得上帝就是“愛”和“正義”得化身。事實上,這種“希望”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得。
安徒生在他得作品中所表現出得特有得氣質,天真可愛得激情和富于深思得哲學脾性,真讓人嘆為觀止。書中得天堂是那么“美”,是每個人都向往得地方。《安徒生童話》猶如一朵鮮花綻放在每個人得心里,它是那么美,那么艷。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4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是《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主要講一個叫項心儀的女生要畢業(yè)了,主角項心儀在六年級畢業(yè)的時候,度過了一個巧克力味的暑假。什么叫做“巧克力味的暑假”呢?顧名思義,巧克力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也就是說,項心儀的這個暑假時又高興又有點悲傷的。苦,是因為她離開了讀了六年的母校,離開了六(1)班的同學們,離開了她們的“人見人逃”;甜,則是有好幾點:1、她去了她盼望已久的大草原。2、她遇到了兩個知心好友,并且在新中學的同一個班。最終,項心儀懷著一些不舍和一些興奮過完了這個巧克力味的暑假。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覺得分離是我們一生必須經過的事。對于小學畢業(yè)的項心儀來說,“畢業(yè)”這個詞語,和離別、傷感還有對未來的恐慌,總是緊密相連的。曾親密相處的三個朋友,在畢業(yè)后勞燕分飛,心中那無限的孤獨,僅有自我能體會。想想我自我,在班上我也有三個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還有兩年的時間我們就要畢業(yè)了。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總覺得這只是明天的事情。每次一想到就快畢業(yè)了,我心里真的很痛苦!如果我和我的朋友能永遠在一齊,那該是一件多完美的事呀!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我們要長大呢?”可是,我明白“天無不散之筵席”。雖然與朋友分離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可是即使我們與他們分離了也是會相見的啊。并且在新的生活里,我們也會認識到更多的朋友,他們也是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與其舍不得,不如樂觀應對事實。這樣對我們也會更好一些。
在《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里,我不單讀到了離別時的傷感,還能讀到明亮的期望,還有對未來完美的憧憬。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5
今年暑假,我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讀完后,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有一種危機感涌上心頭。
《城南舊事》描繪的是作者童年居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林海音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城南舊事》有《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五個短篇小說。故事是凄苦的,作者溫婉柔和的筆調,讓我們透過那一絲絲的憂傷,看到了每個“小人物”的夢想,他們臣服于現實,卻不屈服于命運。
在那動蕩的20年代末,國家岌岌可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物換星移,他們生活在了21世紀,我仿佛看到“秀貞”“三叔”和“小桂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仿佛看到勤勞本分的“哥哥”和正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弟弟”;仿佛看到“蘭姨娘”嫁了青年才俊,幸福美滿;仿佛看到宋媽還在城里打工,兩個孩子卻衣食無憂。是啊,我們今天的生活是陽光的、幸福的、溫暖的,可這一切來得多么的不容易,是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代價換來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國家的興旺而加倍努力,只有國富才會民強!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的童年也結束了”,當年小英子12歲,上小學六年級,面對生命中的如此變故,她的那份淡定、從容與堅毅是同歲同年級的我無法比擬,無法承擔,無法想象的。或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奮發(fā)圖強、自強自立才是我該給童年涂上的最好色彩吧!
《城南舊事》就如一縷輕柔的風拂過我的心田,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充實自己、強大自己!
初一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6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昆蟲記》不是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guī)、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guī)范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huán)境,不污染環(huán)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huán)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