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1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經典作品,具有最永恒的魅力,它們像謙謙的智者,諄諄教導的老師。欣賞它們的靈魂,這不但有助于我們認識與了解社會,從而形成正確的人士觀,世界觀,而且還提高個人文學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讀完《傅雷家書》,感于它的“諄諄人生語,悠悠父子情”。它讓我懂得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想到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看似嚴格,但在我仔細研讀后,才深深地體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傅雷先生對他的兒子的愛雖看似平淡,卻包含著偉大而無私的真摯情感。從他諄諄的教誨中,我讀出了一位家長,特別是一位父親的崇高的責任感。雖然傅聰遠在國外,但父子通過書信相互交流。雖然信中所提的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許在他人的眼中,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這父子倆之間卻是連接彼此心靈的紐帶。
在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與驚天動地的壯語,但它在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真情,卻使它在眾多的著作中熠熠閃光。它充滿這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在一封封的書信,我們看到了父子倆之間的默契與真摯的情感,這使得雙方在精神上可以相互為各自的依靠。縱然國內家庭遭遇殘酷的惡運,但傅聰始終沒有背離他的祖國,他不受祖國敵對勢力者多方的威協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信賴祖國,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先生在數萬里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有時侯,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苦于家庭教育的嚴格,限制了自己的個性發展,有的人因此而懷恨于父母,從而導致了不堪設想的后果。因此,有人主張任其自然而因勢利導,像傅累先生那樣的嚴格施教,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殘酷”。但是更深刻的體會他,培養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所應該盡了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在傅聰的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我看到作為父親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看到傅雷先生為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嗎?
《傅雷家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跟隨它,我們不會失去希望,也不會迷失方向。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2
在年味飄香的寒假里,同學們有的忘記了學習的緊張,早已放松了心境,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堅持不懈,沒有絲毫的怠慢。當我讀完《傅雷家書》后,我也勵志要做一個持之以恒,應對困難不屈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書》中令我深受感悟的還是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說長道短,而是充滿哲理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的藝術品,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我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父親做一些新鮮的養料,同時也能夠間接傳布給青年;第三,借通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資態方面。”傅雷經過給兒子不斷地寫家書并寄給兒子,是想讓傅聰明白,不管何時,不管何地,我們都要做一個有尊嚴,敢于拼搏,無私奉獻,人格卓越的優秀的藝術家。從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對孩子嚴肅而又真誠。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極想讓自我的兒女早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讓他們早日成功,早日能獲得名氣,而不斷地給兒女增加負擔,正是這一點點的負擔,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務,卻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罵、不斷地給孩子增加負擔來培養孩子的,他經過自我不斷給孩子寫家書來告誡孩子,讓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濃濃的父愛,讓孩子也成為家長們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長中的榜樣,家長們也應虛心學習傅雷的教育方法,而處于青少年的我們也應當做一個人格卓越,德藝俱備,應對困難不屈的人,同時我們也不能辜負家長對我們的期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3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情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可以比較冷靜。我祝賀你有跟自己斗爭的勇氣。
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別怕天熱,貪婪,一切事都要做妥帖。最要緊,不能怕煩。
孩子,希望你對實際事務多注意些,應辦即辦,切勿懶洋洋的托宕。
在外好好利用時間,不但要利用時間來工作,還要利用時間來休息,寫信。別忘了杜甫那句詩:“家書抵萬金”
但主要是你心靈最優秀最突出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的種在自己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立的特點培養的厚實。
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里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訓,不管出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別因為是聽膩了的,無動于衷,當作耳邊風!
你別把“比賽”太放在心上。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全力,無愧于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日也可減少負擔,上臺不致緊張。
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耽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有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慢慢的你會養成一種心情來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從蹈覆轍。一個人唯有勇敢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度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學生本人要先具備條件:心中沒有的人,再經名師指點也是枉然。
學西洋畫的人第一步要訓練技巧,要多看外國作品,其次要把外國作品忘得干干凈凈——這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同時在追求自己的民族精神與個性。
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活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事后要補足功課,這個對你的精力是有妨礙的。
你提到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
磨難人最厲害的莫如不知不定。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4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為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去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于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要因為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在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5
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書單中,我挑選了《傅雷家書》進行研讀。我為傅雷父子二人精妙的文筆所吸引,更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而感動!
一九七九年四月,當傅聰先生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儀式時,他的心中一定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他再也見不到生命中最親愛的雙親,迎接他的已不是父母驚喜歡樂的笑顏,而是兩撮蕭然的寒灰。
可時光悠悠,情不斷,大海茫茫,心相連,在曾經的歲月里,遙遙數萬里的兩地之間,把父子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的,不就是這一封封家書嗎?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清楚地看見傅雷先生為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跡嗎?人之愛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但人的事業卻永無止境,教育兒女,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為社會、為祖國所能盡的力量。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親傅雷的愛,是那樣的深刻與深遠。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以高度負責的心力為社會、為祖國竭盡所能,用書信、用教誨使身在異鄉的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建立心的結合。傅雷先生是剛毅堅強的,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與迫害,陷入暗無天日的絕境,但真實的光亮不會就此湮滅,微弱的光茫終將照徹人間,得到尊敬與愛。
傅雷先生可以如此頑強地直面人生的風雨,那我們呢?初二已成歷史,殘酷的初三已然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陸止于此,海始于斯。”里斯本海岸上羅卡角鐫刻著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的這一名句,確實給人以雄壯之感。暴風雨不是我們人生的盡頭,一切波折與晦暗都會過去,而且總是很快、很快。人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敗屢起。相信,經受暴風雨洗禮后的我們,等來的都是驚喜。
在那大海的航程上,不只有生存的奮斗,那里還有愛、有夢想,更有永不停息的追求!去奔跑吧,心里蕩滿波浪,將茍且甩在身后。去擁抱詩意與遠方,去實現那藍色的夢想,就像傅雷先生那樣,將光和熱永遠留在心中,凝結在行動上。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6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所以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于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著他。所以,關于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我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經過自我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杰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么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著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明白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后又懂得父母對自我的愛,那么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應當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讀書筆記關于《傅雷家書》篇7
放下手中的書卷,我倚靠在床邊,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打量著這擁擠的寢室,打量著窗外難得一見的藍天,欣賞著湛藍的天空,絮狀的白云,眼睛不禁瞄到了床頭的《傅雷家書》。或許在離別的一刻,才發現自己從沒溺愛過自己的孩子;或許在離別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愧疚;或許在離別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愛孩子是愛得如此深切。但也為時不晚,明白亦可。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初爸爸媽媽對我的嚴厲與嚴格,讓我如籠中的小鳥般地渴望自由,其實那也是他們對我無言的愛。母親會在我耳邊喋喋不休,不厭其煩的表達他的憂慮,她的關心,她的關愛,那一種愛是感觸于心,時刻縈繞在耳畔的。父愛卻不然,深沉厚重而又內斂,或許很難感受得到,因為我們習慣了聽那些掛在嘴邊上的愛而忽視了真正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愛。
父母的愛就是那綿綿的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撫育著我不斷成長;父母的愛就是那涼爽的樹蔭,保護著我不受烈日的灼傷;父母的愛就是那金色的秋風,激勵著我走向人生的豐收;父母的愛就是那溫暖的一團火,幫助著我驅走冬日的嚴寒,迎來人生輝煌絢爛的春天!他們無私的愛就像那普照大地的太陽,一直升在我的天空里,溫暖著我的心。看著媽媽的臉被歲月剝奪了青春的活力,留下一道又一道皺紋,滿頭的黑發里隱隱地露出了幾根銀發,頓時發現了媽媽的變化好大。
記得那次雪天,父親背著生病的我去上學,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好美好美,翩翩飄落在父親的肩頭發際,我仿佛看到了父親漸漸白發滿頭,腰彎背駝,蹣跚走路的樣子。周圍一片寂靜,只能偶爾聽到幾聲雪壓斷小樹枝的聲音以及父親時不時粗聲喘氣的聲音。
我能感受到他在認真地走每一小步,仿佛背上的我是他的全部。是的,今天的我在某一刻突然發現,父親額頭深深的皺紋,瘦削的臉頰,顴骨高突,那是歲月的痕跡,更飽藏了無窮無盡的關愛與付出……我會整理好那愛的點點滴滴,把它們串起來,放在我的心里,永遠銘記,用生命去珍愛和呵護。我的思念悠悠,隨著那潺潺的流水,載著那縷縷的親情,通向父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