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1
第一次翻閱這本書是在初二暑假,那時的我只是為完成作業而看,直到上了初三,再次細讀,《傅雷家書》幫我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標。
這本書一共有186封信,最長的一篇達到七千多字,字里行間表達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切,炙熱而又深沉的愛。這種愛,被傅雷寫成文字,雖是文字,卻很形象,從中能真切感受到父親傅雷對兒子傅聰的關懷備至,感人至深,純良質樸,令人動容。即使這樣,傅雷依然把道德和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
從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并不是那種溫情脈脈的人,他不會把愛彰顯出來,而是隱藏在字里行間,在背后默默地給予兒子關心、支持與幫助。而且,他把兒子當作討論音樂、討論藝術的對手,有時他是父親角色,有時又是朋友身份,血緣親情,共同話題,構建了融洽密切的父子關系。傅雷對兒子的期望極高,希望他能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樣嚴格的要求,那些無微不至的叮囑,不都是如山父愛的證明嗎?這些書信,不僅升華了傅雷和傅聰的感情,也牢固了傅聰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像紐帶一般,緊緊相連。
讀完這本書,我為自己而羞愧。
我總是因一些小事生氣,因一些困難手忙腳亂,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如今,我學著用書中的文字寬慰自己,也教育自己,我雖不能胸懷大志,心懷天下,可至少我要決心做好自己,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學著長大,學著懂事。不再抱怨學習的辛苦,不再咋咋呼呼地做事,不再因為一點小事而哭泣,要勇敢堅強,要微笑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要學會尊重。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乃重整個世界。我不再頂撞父母了,因為我知曉了他們的良苦用心,他們每一句嘮叨的背后都是對我滿滿的愛呀。
距離、時間都不是阻擋傅雷愛子的絆腳石,縱使相距再遠,愛也不變,心也不移。這就是父母的愛子之情,即使為你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2
暑假老師要求我們看名著《傅雷家書》,老實說,我并不喜歡名著,在我的印象里,名著里的語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墒恰陡道准視穇_了我對名著的看法。
我認為家屬無非就是對遠渡重洋的女子依依不舍,而《傅雷家書》不僅僅如此,家書中所充斥的,是對自由的向往,是對真理的追尋。它像一面玲瓏剔透的鏡子,反映著人們內心的道德觀念。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淳淳教誨是父親時時刻刻提醒兒子的警鐘。它是父親對兒子的警鐘。它也是母親對兒子辛苦勞頓的理解,是母親對兒子用不改變的支持。
父親會對兒子談理想,同時也會端正兒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間似乎是四目相對的坦誠,談古論今,討論音樂,說國家大事,更會是一一指出孩子的優缺點。母親會對遠隔萬里的兒子訴思念,互相告訴近來發生的事情。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里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一樣,給他力量,突破沖重重的阻力。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并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去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與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近三年,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所以,《傅雷書家》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于外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3
每個在父母膝下長大的孩子,大抵都會有這樣的時光:被父母以或溫和或嚴肅的目光望著,一字一句說著他們的人生哲學,并希望我們能認真傾聽、加以溫習。
成長的路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教育,來自長輩、老師、英雄甚至是優秀的同齡人,他們都有各自的智慧,也有著不同的長處。但最為濃烈也最為真切的教導,一定是來源于最親最近的那些人,而我將這些教育,都統稱為愛。將自己的人生思考傳給下一代,其實也是愛的表達式,相對于那些暴躁的、耳提面命和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我更喜歡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方式,正如同傅雷一樣,在我看來,他是一位極其優秀且合格的教育家。
寫給傅聰的諸多信件,容納成了我眼前的《傅雷家書》,翻開那些充滿溫情的文字,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溫和的嚴父,還有在背后默默關切孩子的母親,以及一直在努力追夢的孩子。毫無疑問,傅雷是個可愛的.家長,他善于以最溫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比如在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一年寫給傅聰的信里,他對孩子不懂得表達感謝而有些不滿,但卻并沒有任何的批評語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率先夸獎他“并非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而后再對他說“沉默很容易招人誤會,以為我們冷漠忘恩”,最終讓我們看到傅家的教育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p>
傅雷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也從未放下作為藝術家的修養,因此他對于傅聰的教育也是如此。他細細告知孩子自己曾如何經營生活,如何約束柴米油鹽上的開支,又認可傅聰在家庭關系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后再表達出他的核心思想:即便此生是要滿心追求藝術,“也不能不好好的安排物質生活”。這也符合了傅雷此前所說“先為人”的理念。由此可見,傅雷對孩子的愛和教育,都是始終如一的,他保留著作為父親的關愛之心,也不忘記對孩子的藝術事業加以支持和贊賞,同時更看重孩子對于人生和未來的規劃與安排。見此,我不由想到古趙國觸龍曾說過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各種教育的表達式,又何嘗不是源于最深沉的愛呢?
讀完《傅雷家書》,我仿佛也看到了一對溫和探討的父子,更看到了自己成長路上被父母關愛的種種縮影。讀懂《傅雷家書》,也讀懂了身邊的愛。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的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在觀看了傅雷家書后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5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系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著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里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后,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說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并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說,“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并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溫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參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溫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系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么?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系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溫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6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匯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為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著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边@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于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备道子眯蜗蟮谋扔?,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系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800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篇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