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1】
我們全家人都愛看書,我更愛看書。在暑假里我就看了許多書,有:《魯賓孫漂流記》、《三國演義》、《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戰二戰》,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它內容精彩,故事豐富,通過它我了解到了很多歷史知識。
我最高興的是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很多大英雄,有力大無窮的盤古,為民謀生的神農氏,決心治理黃河的大禹,,求才若渴的周公,臥薪嘗膽的越王,勇于犧牲的荊軻,破釜沉舟的項羽……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鄭和下西洋,我最敬佩的人也是鄭和。
鄭和,本姓馬,原名文和,小名三保,也作三寶。他在明成祖時接受了出使大西洋的使命。他籌備了一支擁有208艘大船的船隊出使西洋。光巨大的樓船就有62艘,一律長44丈,寬18丈,共帶了約27800人,在當時應該是多么浩蕩的隊伍啊。可見那時我們中國的強盛!他們除了帶有自用的糧食、淡水、藥材以及日用器皿之外,還帶有大量的綢緞、瓷器等中國特產,后來帶回了象牙、香料、寶石、胡椒、硫磺、染料等物品,開辟了中國商業走向世界,與外國進行互通有無,進行貿易的新時代。
鄭和下西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路經福建長樂,由閩江口五虎門駛向南洋,一路上風急浪高,鄭和鎮定自如,指揮船隊井然有序前進。他們一路上戰狂風、斗惡浪,歷經千辛萬苦才抵達舊港,卻在此遭遇了一場與海盜的惡戰。在這場戰斗中,鄭和有勇有謀,作戰指揮有方,殺得海盜四散奔逃。殺死了海盜500余人,活捉并處死了海盜首領陳祖義,為各國商人除了大害,促進了各國的海上貿易。經過三年多的艱辛航行,鄭和向沿途各國表達了明朝與他們友好通商的誠意。在1407年的10月,鄭和率領船隊成功地結束了初次遠航,返回中國,滿載而歸。
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28年的航海生活,耗盡了他的心血。1433年3月,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在他最后一次遠航途中,在印度半島西南的古里病逝。鄭和七次下西洋,先后訪問了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等地,在世界航海史上,他是打開從中國到東非航道的第一人。鄭和為發展中國與當時“西洋”各國的友好往來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天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等地,依然留存著三寶城、三寶井、三寶塔等地名和古跡,充分表明了當地人民對這位杰出的航海家與友好使者的永久懷念。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頗深,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在各個領域中都有許許多像鄭和一樣的優秀人物,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爭光!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2】
最近,我閱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當我走進這本書時,我就仿佛打開了一扇不曾打開的窗子,通過這扇窗子,讓我一覽華夏歷史的獨特風貌,書中的古代先哲和近代先烈令我敬佩,他們的英勇形象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這本書帶我回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上古時期,讓我認識了開天辟地的盤古,捏泥造人的女媧,為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以及替天行道,推翻商紂的周武王。我感覺自己就像插上翅膀的小鳥在遠古的神話故事中自由飛翔。
書中讓我懂得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秦始皇雖統一六國,但他的暴政卻導致了秦朝的覆滅。而一代明君李世民卻以“愛民”、“勤政”著稱,貞觀之治以后,唐朝走向鼎盛,大唐遺風影響世界各地,一直延續至今。
當這本書還剩下為數不多的幾頁時,中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已經萎靡不振,國勢日下。此時,西方列強發動鴉片戰爭,掠奪中國資源,無數仁人志士,振臂疾呼,奮起反抗,數代英烈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今天和諧繁榮的新社會。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3】
古今一往返,中華五千年。我們這繁榮昌盛的祖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啦!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五千年,這是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從這《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書里,我看見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歷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創造的奇跡有如夏夜的繁星,數不勝數,他向世界展示了我們東方智慧的歷史魅力。
《屈子行吟》寫的就是一個愛國的大丈夫的故事。屈原在他的改革主張遭到小人的反對而被楚懷王流放之后,心在流血,滿腔的怒火使他寫出了《離騷》等許多萬世不朽的偉大詩篇。特別是《離騷》表現力詩人始終不渝的堅持理想,為了追求真理,"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故事最后寫道,屈原眼看救國無成,走投無路,他跑到汨羅江邊食扯著自己的頭發,雙手高舉向天空,大聲質問:“天啊,你怎么這樣的不公?難道你真的要滅亡楚國,滅亡我屈原了嗎?”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憂憤地投入了江中……人民一直懷念屈原,所以就用賽龍舟、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他,這也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這里面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有很多這樣的人物,韓信、荊軻、司馬遷、朱元璋……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我才明白,中國歷史竟是這樣的博大精深,它的文化是這樣的淵源流長,我為我們的民族自豪,為我們豐厚的文化遺產驕傲,我要努力的學習,為我們的民族,為我們的祖國好好讀書!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4】
說起讀書,我不由地想起書里無邊無際的大海,一望無際的森林,美麗的白雪公主······我從3歲就開始讀書,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我已經迷戀上了讀書。
在我讀的書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很大。當我讀到八國聯軍侵華時,心里又是怨恨,又是悲傷。怨恨英、俄、日、法等八國對我們的侵略,又為祖國的“寶藏庫”——圓明園感到悲傷。八國聯軍擄掠財物,殘殺百姓。在我們的祖國身上劃了一道難以消退的傷痕。他們的行為是對中華民族的犯罪!
我不僅知道了這些,我還知道了為什么我們都自稱“炎黃子孫”。那是因為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分三個族:炎帝族、黃帝族、和九黎族。后來,炎黃兩族聯合攻打九黎族。九黎族被打敗后,炎黃兩族又合并成了一大族。因此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15世紀初,歐洲航海家們還在地中海航行的時候,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已經率領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遍訪了亞非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鄭和幾乎繞著地球轉了3圈!可見,當時的中國是多么強大啊!
戚繼光是明代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率領“戚家軍”抵抗倭寇。戚家軍守衛邊防,保護了民眾的安全,受到了大家的愛戴。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無窮。從小立大志,長大攀高峰!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不受欺負!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5】
這幾天在家,我一直都在看同一本書,那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
書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從上古青銅時代,春秋戰國到元,明,清帝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武昌起義推翻了帝制......在這所有經過的朝代,它們都有強盛,衰落。這本書還介紹了一些起義戰爭:黃巢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還有中國的幾大壯舉:祖沖之和圓的面積、周長;蔡倫和造紙術......當然了,也出了很多名將,如岳飛、成吉思汗、戚繼光、袁崇煥、文天祥、楊家將......在這漫長的五千年,中國經歷了很多個朝代,他們都經歷了從強到弱的過程。
回到現在的中國,已經完全沒有了奴隸制社會,帝王制、封建制社會的蹤影了。中國在經歷了武昌起義后,已經完全沒了以前的陋習,在以前中國這個大國家也常常遭到其它國家的欺負和挑釁,但是,中國這個大國家是在不斷的變強,變強,再變強。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國家,也是文化最豐富的一個國家,更是一個歷經滄桑的國家。中國在五千年中,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正是這五千年的磨煉,才使中國邁上了如今的發展道路。我們楊老師說過,“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但是中國不僅沒有放棄,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經過這一次,中國一直在進步,一直在強大,讓以前欺負我們的國家感到害怕。我相信,隨著中國一代一代的人才為中國發展做的貢獻,中國會更強大的。也是我們語文書第一課的話“......您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我們愛你啊,中國!”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對我們國家的歷史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掌握了更多的中國歷史知識。也讓我明白了一個國家要想強大起來,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才儲備、和國防力量,只有這中國才能強大起來。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6】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歷史,有它的局限性。通過故事,讀者只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現象。至于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面,仍舊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盡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舍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不能一說好人,就什么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本書里的每則歷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評價。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篇7】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好書。里面講的是我們中華幾千年來的歷史故事。
從遠古時期的華夏始祖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讓我增長知識,廣博見聞。看到古代戰場上的那些猛將,三國的赤壁之戰,謝安的淝水之戰,戚繼光抗倭、黃巾軍起義、抗金名將岳飛等等,一個個故事,一位位英雄,都讓人肅然起敬。
再看看各個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個朝廷指揮得亂七八糟,明君治理國家都會用減稅負和鼓勵生產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更多的明君會重用那些充滿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管仲、樂毅、諸葛亮、商鞅、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們忠心耿耿地輔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來發展國家,這些更是讓我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謀略和智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紂王的時候,周武王出動300輛戰車,帶領3000名精選的勇士伐紂。商紂王急忙應戰。雖然紂王出動了70萬人的大部隊,但這些士兵多是被壓迫的奴隸和俘虜,他們早就痛恨紂王,反而在陣前紛紛起義,掉轉戈矛,替周軍開路,和周軍一齊殺向紂王,真所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還有,更令人氣憤的是,近現代史上的鴉片戰爭,英、法、美等八國聯軍居然聯合起來欺負我們中國,令人發指的是,還要火燒我們的圓明園。如果不是我們朝廷的閉關自守,也不至于我們中國落后那么多,我們也不會受到那些列強們的欺侮,我們中國的文物、歷史瑰寶就不會很多地流失海外,也不會有此刻的外國人叫囂拍賣我們國家的文物,我們還要用高價去買回來。并且,我們此刻也不會僅留下火燒圓明園的遺址供后人參觀。那可是一座和故宮一樣神奇偉大的宮殿呀!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我們的香港、澳門更不會離開祖國媽媽的懷抱,任人宰割,歷經滄桑。國恥難忘啊!
看到這些昏庸無能的國君,我恨不得和起義軍一齊戰斗。看到外國列強欺負我們華夏時,我也恨不得穿越時空,和戰場上指揮的大將們,一齊討論兵法,把他們殺個片甲不留。總之,這本書,讓我身臨其境、心潮澎湃。
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為有我們這樣英勇、偉大的民族而感到自豪;也為我們堅強、勇敢,充滿智慧的華夏兒女感到驕傲。這本書真的很精彩,我真心誠意地為你推薦,了解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相信您必須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