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
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1
最近剛剛把《阿甘正傳》這本書讀完,雖然這本書的知名度遠遠沒有同名改編的電影那么出名,但是在書中,我讀到了不一樣的感悟。今天這篇文章,說是書評也行,說是影評也未嘗不可。總之,我今天所寫的并不是阿甘的故事,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阿甘在部隊里的那個長官,他的名字叫做丹中尉。
書中的丹中尉,從軍之前來自康涅狄格州,是一位歷史老師。他很聰明,但他想不通到底是什么把他推進了戰爭的泥潭。十幾年的戰爭,不僅給越南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就連當時參戰的美國大兵們,也造成了巨大的心靈創傷!1973年,美國人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從越南土地上撤出了全部國防軍,士兵們終于得以回到家鄉。
但是,那些剛離開越南這片戰火紛飛的地獄時,他們又墜入了心理陰影的噩夢中!在越南雨林中的殺戮與被殺戮,讓那些回去的士兵飽受心理創傷的煎熬。他們經過了太多的殺戮,很多次殺戮之后,他們還必須再經歷尸體清點這個過程。
往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看清了自己殺死的對手,那些對手并非只是軍人,會摻雜有很多平民,甚至有很多女性,或許還有嬰兒、幼童。一種基于宗教方面的負罪感會深刻地印入腦海,他們會拷打質疑自己的內心。
就像丹中尉一樣,在戰爭中失去了雙腿,他本想壯烈的留在屬于自己的英雄戰場之上,可是善良的阿甘硬生生把他救了回來,那時就意味著,他要帶著終身殘疾的恥辱茍活一生。丹中尉光榮的回國后,每天借助酒精與毒品麻醉自己,找不到自我的精神出口,完全如行尸走肉一般迷惘的混日子。
影片中丹中尉有著非常旺盛的自殺傾向,當時美國那些從戰爭或者伊拉克戰爭中回來的退役軍人,出現了極高的自殺率。當時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戰爭綜合征”,這是一種集心理和生理原因于一體的綜合性病癥,經歷過戰爭的大兵們是常見患者。很不幸,我們的丹中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這種疾病所纏繞。
丹中尉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阿甘這個“憨貨”,阿甘帶著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阿甘幫他找回了丟在越南戰場上的靈魂。影片中的丹中尉也結婚了,他的妻子有著一副東方面孔。她是一位越南女性。
“心病還須心藥醫”,這些從自殺困境中走出來的軍人們,大部分又重新回到那片曾經戰斗過得土地,又重新遇到曾經與他們廝殺過地敵對國的人民。這片土地又恢復了生機,那些人也變得友善。在那一刻,他們多半才會徹底解開心中的死結,相伴余生的戰爭噩夢才會隨之漸漸消逝。
美國政府可以花大筆金錢,把他們身體上了戰爭創傷養好,對那些在戰爭中丟掉部分肢體的殘疾軍人,也可以給予高額的補償。但是,從頭至尾這些為國家拼過命的軍人們,沒有人關心他們心靈上的創傷和殘缺。如果一個幸運的軍人完好無缺的回來,又有誰在乎他能不能承受住精神上的災難。
現在是和平年代,和平年代也需要軍人,鐵打營盤流水的兵,服役期滿的軍人退役回來,沒有經歷戰爭洗禮的他們,從頭到尾都是完好無缺的。拿著一份看起來樂觀的津貼,繼續去面對新的人生戰場。不是戰爭年代,難道那些回來的退役軍人們,心理上也像他的身體一樣完好無缺嗎?
我有一個同一批的戰友,退役回來一個月后查出了精神分裂,我想這個精神分裂是他退伍后一個月內自己造成,這個可能性真的不大。兩年參軍的津貼我想完全不夠他看病的吧。這樣的退伍軍人流完血之后,接著流著淚……總之是不太合適的吧。
他的家庭也訴求過,泣血地訴求著,這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半點回音……
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2
他是一個智商只有八十的人,而他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他叫阿甘。
阿甘小時候經常被欺負,同學們不給他坐校車,不和他玩,阿甘做事他們總會搗亂,除了一個人,她叫珍妮。只有他愿意跟阿甘玩,他倆經常坐在一棵大樹上,珍妮就讀故事給阿甘聽。可是總有一些同學來搗亂,他們騎著自行車用石頭扔阿甘,這時珍妮就叫阿甘跑,跑得越快越好跑得越遠越好。那些騎自行車的同學就開始追阿甘,可是阿甘跑起來就像風一樣,眼看騎車的同學就快追上阿甘了,阿甘使出全身氣一跑就無影無蹤了。阿甘跑了一大圈又繞回來了,繼續聽珍妮講故事。
阿甘就這樣過著自己的生活。那幫騎自行車的家伙還是不死心,于是他們合伙買了輛車來追。阿甘又跑了起來,可是車子離阿甘越來越近就在這危急關頭,阿甘跑進了一個鐵柵欄里。這里面是一個橄欖球場,里面的球員正在比賽,阿甘跑的飛快,球員一個也跑不過阿甘。就在這時看比賽的教練看上了阿甘,阿甘就這樣歪打正著進了橄欖球國家隊。
阿甘打了幾年球,又轉行去當兵了。他在軍隊里做事比任何人都好。在軍隊里還有一個朋友就像珍妮一樣,他叫巴布。巴布家是捕蝦的,巴布跟阿甘說當過兵之后我們一起去捕蝦,我當船長你當大副。過了幾個月,他們去越南打仗了。剛到越南就下起了大雨,這雨下了四個月,天氣剛晴的那一天,“轟”的一聲打仗了,敵人打的阿甘措不及防。隊長叫阿甘趕緊跑,阿甘跑了一段距離后想起自己的好朋巴布沒來,于是他往回跑,可是每次往回跑都有自己的戰友,他只能把自己的戰友先背到河邊再去找巴布。就這樣他把半個連的人都背回來了,這次回去找巴布,終于找到了巴布,可是巴布胸口中了槍彈已經死了。
讀了這本小說,讓我體會到人有特長真的很好。每個特長都有它獨特的用處還可以省很多事少繞彎路。例如,阿甘擅長跑步逃過很多很多的追打和捉弄。還不費吹灰之力當了橄欖球運動員,因為跑得快救了很多戰友。
這就好比我們生活中有一技之長,學習中有學習方法。有了手藝和學習方法,我們就可以事倍功半!阿甘,雖然笨頭笨腦的,但是他待人真誠、忠厚、老實、干事利索。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我非常喜歡阿甘這部小說,在這里我真心推薦這本小說。
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边@些都是有關書的名言。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覺得,《阿甘正傳》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開啟我們的智慧,更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信心與期望。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智商只有75的家境貧困的低能兒阿甘,卻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恒心,不僅僅當上美式橄欖球運動員與二戰英雄,而且還成為國際乒乓球運動員,摔跤手和商業大亨……
大家的智商就應比阿甘高吧。但是,大部分的聰明人,最后都變為一個又一個普通的平民。這是為什么呢?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今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阿甘它既有那靈感又有那汗水,所以阿甘已經是個“天才”了。
他還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力所能及地去幫忙每個需要他幫忙的人。阿甘是個值得相信的好伙伴,他賺到錢時,也不忘與幫忙自己的朋友們一同分享,他甚至還將錢分給那些以前欺負過他人格的人,他認為,如果沒有他們,自己也不會奮發圖強。
阿甘之所以那么成功,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阿甘沒有因為自己智商不高而放下對這個世界的期望。這就像《圣經》中所說的:“我不會丟下你,更不會拋棄你。”是呀,如果你持續著對世界的期望,那這個世界也不會拋棄你。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獲十分大。我明白了,即使你是一個弱智,你也能夠成為一個天才。我還明白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它不會丟下我們任何一個人,但前提是,你,也得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
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人,上帝都會賜給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但是,很多時候,人們也許一生也未能發現自己的這項才能,而選取了別的職業。而阿甘正好找到了自己的才能,并充分地利用了它。阿甘的才能是什么呢?其實他的才能就是他那堅強的意志與恒心。作為一個低智商的阿甘,卻憑他堅強的意志力取得了一般人沒有取和的成績。
《阿甘正傳》這本書給了我這樣的啟示: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你就能夠做好。
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4
看過《阿甘正傳》后,我想我應該安靜地坐下來寫下自己想說的。盡管我想千篇一律的寫阿甘如何如何傻卻又執著,如何重情義,如何癡情,但是站在一個女生的角度,我還是決定寫他愛了一生的女人,一個幸福的女人——珍妮。
珍妮最初應該也是善良的。在所有人都歧視這個靠支撐架才能走路的阿甘,不愿意給他座位的時候,他站在車里孤獨無助的時候,她對阿甘說:“坐這里吧。”也許是因為她家境的貧窮和暴力使她也沒有什么朋友的原因,也許只是同情的原因,讓她去幫助阿甘,自此成為了一生的朋友,最后甚至是她的愛人,這些珍妮當然還都不知道。也是她,“跑!阿甘!跑!”讓阿甘擺脫了吱吱呀呀的腳撐,同時也無數次免于了同學的欺辱。這也許也奠定了阿甘成功的一生。這時我想起外婆嘮嘮叨叨的話語:“不正常的孩子要離他遠一點,不要招惹麻煩上身。”
珍妮也只是為了夢想努力,方式不對的僥幸者。一開始我是討厭她的,他怎么能自甘墮落,一次又一次拋棄那么愛她、信任她的阿甘,我恨她恨的咬牙切齒,也許是我太過敏感和夸張,我憤恨地關了電腦,讓我可以繼續恨她,三天的情緒像漸變色一樣,終于平靜下來我又打開電腦繼續看下去,漸漸發現,其實是她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為著自己努力方式不對而導致墮落的人。
珍妮現在我確定,她是愛著阿甘的。我之前一直不明白她為什么一次次拋棄阿甘后又回來,也許真像之前她自己所想的,只是密不可分的朋友,兩個永遠不同世界卻仍可以在一起的朋友?當然不是,就像現在網絡說的,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藍顏紅顏,所謂的藍顏紅顏,一定有一方是深深愛著對方卻永遠邁不出那一腳跨到對方的界限,而另一方則呆呆的以好朋友的情感認為對方就是藍顏或者紅顏一樣,等到兩個人都邁開了跨越界限的步子,那就是最幸福的情侶,就像阿甘和珍妮一樣。
珍妮在吸毒絕望的,想跳樓的一瞬間,我肯定,我真的肯定她想的是阿甘,是傻傻的愛著她,信任她一定會回來的阿甘,于是她就回來了,又跟阿甘在一起,度過了纏綿悱惻的一整晚,但第二天的離開讓我以為他永遠不會回來,結果她寄了封信給阿甘讓他去找他。女人心,海底針,我現在懂了。她是抱著什么心態笑著臉迎接來找她的阿甘呢?我永遠都不懂。外婆還說:“女人要多長個心眼?!遍L多了心眼,心不就破了么。
我最終最終的確定,珍妮是幸福的,因為有永遠愛她的阿甘,有萬花筒一樣的人生經歷,盡管大部分都是不堪回首的,有著幸福安詳的最后人生,艾滋病也擋不住的幸福。這些就夠了。珍妮幸福之前承受的的會比現代任何一個女人都多,所以在最后對幸福的珍惜也是死命的,死命的去珍惜的。珍妮,做夢都是幸福的。
原著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5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明白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證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奇跡。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必須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殘疾,于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他行走。于是,每次放學后,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向他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就會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后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就應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戰爭。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許,以前,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郁郁寡歡。而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但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平常的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從而到達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能夠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應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明白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戰爭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一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