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
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篇1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人女人只有兩張面孔:男人,斗勇發狠、壞透頂;女人,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也非常經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寫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間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當時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么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金瓶梅》雖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理解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
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篇2
信仰,這個東西真的很奇怪,身處信仰中間時,你自感一切都是順應天時,旁人看來,充其量是為之而之。
一旦,信仰碰撞到生命,誰對誰非?一個群體里,總有人干著背道而馳的事,順應潮流,推動發展的是背道而馳的人還是一直順應潮流看不見方向的?總會有一次錯誤,讓你覺醒,看清楚這世界。有的人,一生做著無愧于心的事,任何事任何人都能原諒,這樣的人心有多豁達?我似乎未曾遇見過,遇見到的也是類似同情遭遇,某種意義上也算得上,一種好人,少見的好人。
不在人后嘲諷嚼舌根,做到的人更少!白子文是我最厭惡的一個人,有這樣的家教出來的,原本帶著一種羨慕眼光,而后,是不是都會拜倒在石榴裙下?女人,貫穿整部戲,從白嘉軒結婚,黑娃一開始的迷戀,芒兒的逃亡,鹿子霖那么多的干親,兆海說的不再婚娶到遇見相似靈的婚姻,對于鹿賀氏,某種程度上,我感覺她是渺小而偉大的,為了挽救鹿子霖,一人擔當,兩個兒子們都不在身邊,完全活成了只有愛情的模樣,終究愛情你,不是你情我愿就行,還得有她情我不愿,才能活得下去。
鹿賀氏燒香拜佛的信仰,兆鵬共產主義的信仰,兆海看不見希望投奔國民黨的信仰,朱先生一生無愧于心的信仰,黑娃及時轉變,看清時事的信仰,鹿勺子為了更好立世逼迫自己做事的信仰,白子文唯利是圖的信仰,還有那么多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做茍且之事的人的信仰,暫且迷失的人,那么多信仰,總有一種適合生活,過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篇3
鹿兆鵬,鹿子霖長子,精明能干、睿智、一腔孤勇,在國民黨執政時,共產黨成了人人趨而避之的“怪物”,但是,他依然果斷選擇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是因為有他這樣的人,共產黨才能在國民黨的剿殺中存活下來,讓革命的火光不滅。父親逼婚,無奈之下娶了冷先生之女冷秋月,秋月死了以后,他在執行任務中與白靈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后期,他組織召開會議,動員民眾抗日,并策劃滋水縣保安團起義。即使在白鹿原上的革命取得成功后,他仍然堅持作戰,隨部隊一直打到新疆去。可以說他的一生都交給了中國革命事業。
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這三個青年男女為了國家統一、百姓安居樂業的偉大信念而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的愛國青年,三個人身上的愛情故事給那動亂的年代增添了花一樣的美麗,雖然這美麗也像花兒一樣脆弱,花兒一樣渺小。
朱先生,白嘉軒姐夫,似圣人一般:一席話使一城百姓免遭兵革涂炭;年饉時主持粥場恩澤百姓;窮畢生心血編撰縣志,使后人有史可考;發表抗日宣言,視死如歸……他雖是儒者,卻不迂腐!
黑娃,白家長工鹿三之子,小時候便“野性”十足,長大后更是一心一意的想要到城里去,正是由于他在文化知識上的欠缺,使他少了封建宗法制的束縛,多了一份自由,多了反抗。外出做工時遇到了田小娥,并將她帶回了白鹿原,但是白鹿原人們的封建思想又怎會接受一個來路不明的女人呢?黑娃小時候就說過“我嫌稼軒爸的腰挺的太硬太直。”更是在他當“二當家的”時,唆使手下到白、鹿兩家去打劫,并打斷了白嘉軒的腰。他帶領自己的“弟兄們”最終歸順保安團。
每次讀白鹿原這本書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曾經想,如果沒有革命,中國將會有多少像白鹿村一樣的村子會和往常一樣秩序井然、和睦,有著開明的族長、完善的鄉約,村民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啊!
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篇4
白鹿原,覺得應該是因為有祥瑞之物“白鹿”而得名,先后看過路瑤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對于陜西作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覺得他們的作品更容易產生共鳴,許是都為陜西人的緣故。白鹿原剛開始一直沒看進去,語言相對路遙的作品來說有些粗俗露骨吧,一直很難接受,不過到后面應該是看進去了,也能接受了。
最讓我觸動的是白嘉軒,剛開始看到這個人物,六娶六喪,莫名想到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面的老爺,封建社會中的大老爺。可是后面的一切讓我改變了這種看法。始終如一,堅持白家的立身綱紀,家教嚴,在那樣一個社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實屬不易,被黑娃打斷腰,孝文道德敗壞,損失家風,真的是命苦啊!接二連三的'打擊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仁義道德,在黑娃兩次入獄都積極去營救,壞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變好的,他給予犯錯的人一定的寬容,以德報怨,這也許是一個正面人物的標配,但過去也許就有這種人,正直,堅持自己的原則。
另外就是鹿兆謙的改變,闖蕩半生,混帳半生,糊涂半生,最后想念書求知活得明白,做個好人,認祖歸宗,回歸信仰。沒想到他是這樣的黑娃。別人是先躉下學問再出去闖世事,黑娃是闖過了世事才來求學問;別人躉下學問為發財為升官,黑娃才是真個求學問為修身為做人的。這也許就是求學的最高境界吧,修身養性,可是現在很難做到了~
小時候看劇到長大看書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想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好人,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壞人,每個人做出的行為都是當下環境自己的一個最原始f的沖動,道德觀,價值觀不同行為不同而已
白鹿原心得體會650字篇5
用了兩天讀完了《白鹿原》。朱先生通曉人情世故卻保持著平常心令人敬佩,是“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
黑娃血性男兒,住在窯洞,當土匪、學詩書、歸祠堂,終逃不過一死,卻也悲壯凜然。這一生,荒.唐也好,悲傷也好,勝過年幼時只為了“一袋冰糖”的天真。
田小娥,一個美麗卻“放蕩”的女人。與黑娃私奔住到窯洞里,卻為黑娃求情與鹿子霖在一起,到后來聽別人慫恿誘惑白孝文……說來只是為了追求幸福,結果成為眾人口舌之下糟糕透頂的“婊子”。在公公的匕首下死去,變成孤魂附身……自覺小娥不壞,恰恰相反,就像一個女人被迫誤入歧途,可憐可嘆。
白靈,看到她想起民國時代剪的短發,眼睛清澈,衣服干凈,游街吶喊的女孩。一腔熱血,也活潑沖動。她是一個為新世界的游走奔命的戰士,而新世界就是建立在他們血肉之上的。
白嘉軒、鹿子霖、白鹿兩家的世仇似乎從他們開始,交織在一起無法分割。白是威嚴而正直的大族長,而鹿卻在時代中起起落落。看似是傳說中白鹿顯靈的一塊坡地引起的,但實際上是祖先世世代代的組訓,是做人的原則。它是復雜而又不容易理解。
白孝文,族長的大公子,先是敗家子,再到保安隊,縣長。從寬厚到之后我所認為的些許殘忍。所經歷的,也改變了他。
鹿兆鵬,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是白鹿原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的整個靈魂似乎都在從事革命工作,一切都是為了他心中的新世界。除了他忠誠的信仰,在我看來,他在其他方面就有點冷血。
原來最喜歡的是陸兆海,第一次哭的不是白靈死而是鹿死前和朱先生的對話。一枚銅幣是愛和信念。一盒頭發則是一種承諾和熱血。年輕士兵的鮮血,是希望,是白鹿的精魂。
《白鹿原》之所以如此動人,或許是因為它講述了幾代人的故事或幾代中國人的變化,而“中華民族的秘史”之所以宏大,或許是因為小人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