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心得體會
白鹿原心得體會篇1
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里,我讀完了這部長篇巨著。與我之前的閱讀速度相比,這次應該說是讀得很快了。然而閱讀感受卻并不是很美妙,反而覺得很痛苦。以前的我,是不喜歡讓自己不舒服的文字的。但是這一次,我卻堅持看完了。在痛苦的掙扎中,我仿佛回到了一個多世紀之前,置身于寬廣的白鹿原之上,和他們一起經歷著充滿苦難的人生,內心的悲哀與感動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作為一部史詩級的小說,《白鹿原》不僅展現了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們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故事,而且在文字背后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內涵。故事發生在建國之前,而作者是在八十年代創作的,今天的我們,又將如何看待當時的人們?不同的背景經歷和不同的認知方式,造成了我們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看法。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我,在這部史詩中,看到了中國舊社會的普通民眾在天災和人禍的打擊之下無能為力甚至只能等待死亡的絕望;看到了傳統儒家文化在時代的巨浪之下黯然沒落的無奈;看到了那些平凡卑微的女人在看不到希望的現實中壓抑以致扭曲的靈魂。同時,我也看到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看到了平凡夫妻之間的&39;脈脈溫情;看到了有志青年為理想信念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還是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仁義正直的白嘉軒、不斷鉆營的鹿子霖、儒家文化的化身朱先生、桀驁不馴的黑娃、被視為瘟疫的田小娥、為理想信仰奮不顧身的鹿兆鵬和白靈以及那些在那個時代最典型的普通婦女,他們在干旱、瘟疫以及各種人禍之中,堅韌地活在這片神奇的平原上!
同時,也給我留下了許多問題:白孝文為什么那么容易就墮落了?田小娥悲劇人生的根源何在?黑娃從桀驁不馴的土匪變成了朱先生“最好的學生”暗示了什么?等等。
閱讀與思考,是我們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閱讀暫時結束,思考現在開始!
白鹿原心得體會篇2
一部好的小說,不僅僅是故事情節的離奇動人,也不僅僅在于語言的華麗,也不僅僅在于對歷史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說應當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讓人愛不釋手,一氣和呵成地讀下來。陳忠實的《白鹿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個性獨特,一開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圍繞著主人公白嘉軒,展開了一幅近代傳統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故事,純樸的人生觀所展現出的關中風情畫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軒的父母、他的長工、品德不端的大財主鹿子霖、醫術高超重義守信的鄉醫冷先生,以及他們的子女。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家庭斗爭、政治斗爭,清末統治者及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對農民的統治,以及國民黨、共產黨內戰時期農民的艱難生活等等讓人回味無窮。讓人心神寧靜的純樸的民風、穩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爭中。
白嘉軒是一位中國傳統農民的代表。他熱愛勞動,他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在勞動時,他渾身的骨節都在咯咯作響。他雇的長工鹿三,似乎是無產階級所認為的那種剝削壓迫關系,而在故事中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卻是那么融洽。竟勝似一家人一樣,絕對的尊重,絕對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軒的家風非常嚴謹。他父親也是一個正統的農民,對白嘉軒管教非常嚴格。白嘉軒在家境日漸敗落的情況下,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靠著自己的艱辛勞動,一步步地將家境扭轉過來。白喜軒對后代的管教也同樣是非常嚴厲。然而,人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時,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惡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兒子白孝義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過父親的族長位置。這時,邪-惡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義,以敗壞白家的名聲。孝義被一個色相十足不守貞節的壞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軒為了嚴正家風,親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對孝義進行懲罰。從此,孝義墮落了下來。鹿子霖乘機把白孝義的家產給侵吞。最后孝義被-逼沿街乞討,險些餓死街頭。似乎是邪-惡占了上風.然而在緊急關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義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電光火石般出現。他戒掉了大煙,從頭干起,最后竟成了一縣之長。
白嘉軒也有失敗之處。他的小女兒白靈從小就比較嬌慣,最后被共產黨所吸引,為共產黨鬧革命。拿磚頭將正在作報告的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子砸扁。可以說是一個堅定的布爾什維克。而當她既將從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時,卻被共產黨懷疑為特務,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這雖對白嘉軒打擊很大,但最后他卻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屬。在隨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還是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們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們所生活的白鹿原雖說有白和鹿兩姓,但他們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們共同舉行對祖宗的祭祀活動。這兩姓可說是矛盾的統一體。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個反面代表。 >鹿子霖父親在世時,對兒子的惡行便放縱、指使。這就決定了鹿子霖的邪-惡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壞得十惡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賭勾當。比起土匪還要善得多。他利用職權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義。故事的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他的兒子不聽他的管教,不與新娶的媳婦同房,參加共產黨后給家里帶來無窮災難。最后,他受這個共產黨兒子的連累被拉上刑場陪同槍斃的死刑犯。被嚇成精神病,凍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各具性格,又各具命運。一個個活靈活現地立于紙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舊時的大知識分子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另一個是不守貞潔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誦圣賢書便是他的最大樂趣。他與正統的封建知識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志,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他在故事中是一個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領,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預見屢屢應驗。最主要的是他對時局的預測。在白嘉軒的長工鹿三死后,他不讓雇傭了一輩子長工的白嘉軒再雇長工,結果在共產黨奪取天下后,他因為解放前三年沒有雇工而沒有被評為地主。朱先生不為名所誘,不為利所動。他是一個極受人尊重的文人。無論是軍閥土匪、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他尊重萬分。而在他死后幾十年的“”,他卻被混蛋紅衛兵給掘了墳,燒毀了尸骨。他的命運不就是現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嗎 這也算是新派小說中不多見的對六十年代中國社會的一點批判!
白鹿原心得體會篇3
談《白鹿原》書中的人物描寫陜西省作協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先生的大作《白鹿原》,1997年榮獲中國文學最高榮譽——第四屆矛盾文學獎,后被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我讀過《白鹿原》長篇小說,也看過改編過的電影《白鹿原》,對陳忠實的這部巨作深深震撼!“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老先生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其實也就告訴了我們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寫作意圖。
《白鹿原》作品里的人物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們剛正不阿的民族氣節和委曲求全窩囊的生活背景,無不反映作品動亂的年代。族長白嘉軒哲人式的思考與內醒,雖然筆墨不多,但從未間斷,最終表達了人物更深一步的思想內涵和小說影射的哲理。作者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斷地豐滿這個人物:作者先賦予白嘉軒筆直的腰干,最后又讓他終日在夸張的大羅鍋狀態下生活。賦予他冷靜鋒利的眼眉,又最終讓他失去銳利的所在。這些反襯頗具獨到之處,感覺作者無比偏愛這個角色。
相信作者通過白嘉軒也同時表露了自己對人生對歷史的思考和反觀。白嘉軒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稱職的族長。他寬以待人,尤其對自己家的長工鹿三,他們已有幾代的交情了。當年白嘉軒的父親白景德給鹿三娶妻,時隔多年,白嘉軒又誠懇地提出要給鹿三的兒子鹿兆謙娶妻,并讓自己的掌上明珠白靈認鹿三做干大……凡此種種,全都彰顯了白嘉軒作為族長的仁義。但他的兒子賣房賣地不死不活的樣子實在讓人心酸,族長恨鐵不成鋼,硬是拿自己的兒子沒有辦法。鹿三的兒子后來當上保安營營長的黑娃,感情和經歷雖然轟轟烈烈,但結局也是悲慘,作者對黑娃的描寫細致入微,對黑娃的相好描寫更是入木三分。鹿子霖圓滑,白嘉軒耿直,不管怎樣混世都沒有好的結果,因為他們活在亂世,黑暗的世道是不讓人有好日子過的。
書中還重墨突出一位滿臉滄桑的老頭子佝僂著腰,拄著拐杖,瞇著雙眼,注視著不遠的前方。我想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傳統文化的代表和捍衛者白嘉軒族長。老人在看什么?也許是在看白鹿原,也許是在追尋逝去的白鹿,也許是在想念自己的兒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懷念過去平靜的歲月,對眼前發生的感到困惑和無奈。這幅畫準確地表達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圖:為產生于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唱挽歌。
白鹿原心得體會篇4
小說主要是以白鹿兩大家族的興衰榮辱為主,寫的是三代人生死浮沉,明爭暗斗的一幅歷史畫卷,陳忠實老先生不論在人物方面還是在環境方面都寫的尤為出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小娥和白靈這兩個人,我很同情田小娥,在那樣的封建社會里,她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可是遇到了黑娃,她本以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那是不可能的,在那個男權的時代里,失去的黑娃以后,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向那些人妥協,一個弱女子能有什么辦法呢?她只能用自己的身體來尋求依靠,就這樣的墮落下去,結局死的很慘,也是非常可悲的。
白靈,我很佩服她,在那個女性沒有任何地位的年代,她勇于沖破枷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令人敬佩的,當然她的一系列行為是為世俗所不容的,她掙扎,反抗,學習進步思想,積極投身革命,就是想擺脫封建的束縛,最令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她和鹿兆海的愛情,讓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孫少平和田曉霞?,她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可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剛開始她和兆海的愛情是多么的美好,純真。他們兩個都是接受過新思想的人,勇敢地追尋自己的愛情。可是因為兩人屬于不同的黨派,個自的信仰不同,白靈又是一個那么堅決的人,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令人惋惜。白靈死的是那么的悲壯……
白鹿原心得體會篇5
斷斷續續看了很久,今天終于看完了。伴隨著每晚10。30—12點的白鹿原電視劇。
鹿子霖的結局讓我很出乎意料,但是看到他把白生生的羊奶奶遞給白嘉軒吃,讓他和他好的時候,又有些不忍。或許這樣便印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全書看下來,讓我對每個人物都有很矛盾的感受,這大概就是陳老這本書的經典處之一吧。敬佩博學多識又一心為民的“牛人”朱先生;喜歡一生挺直腰桿卻有點封建的白嘉軒;覺得作惡后歸正的.黑娃鹿兆謙感覺很厲害,為他最后的慘死很遺憾;對白靈,鹿兆鵬為新革命做出貢獻很佩服,卻很不喜他們的性格,過于冷漠自私。氣田小娥的不自愛又可憐她身為女人的無助。我意外白孝文從當初的文弱教書先生變成最后子彈穿過別人腦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著羊皮的狼。憐憫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頭了卻落得吃槍子的下場。嘆息鹿兆海癡心一片換不回白靈的一顆共產黨紅心最終分道揚鑣。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屬于自己的平凡生活為何落得慘死別人刀下連亡靈都還被當作邪氣鎮壓的下場。鹿三一代忠仆卻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縛了自己,也束縛了黑娃,最終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結局,最后死的連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或許我們并沒有權利去批判或者怎樣他們,因為我們沒有處于那個年代那個事件中,所以我們不能站在現在的角度去評論對或錯。或許我們可以說我們會怎樣怎樣,但一定說的都是在道德上是對的可以得到認同的。但是當我們陷入和他們同樣的境地,我們會有不同么?永遠不要妄自猜想,因為我們不知道人性有多可怕。
希望自己可以像白嘉軒一樣正直,勤勤懇懇。但是現在卻漸漸有些迷失了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