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1
今天看了張藝謀導演的賀歲檔電影《滿江紅》,影片最后全體禁軍復誦岳飛《滿江紅》的場面一直在腦海回蕩,何其壯烈,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結尾,高潮迭起,懸疑不斷,一個謎底推翻另一個謎底,真是讓人大呼過癮!
謎底一孫均殺死張大
看到孫均殺死張大,還替秦檜擋住了張大刺向秦檜的一刀,以為孫均就是秦檜的人,秦檜也因孫均護住有功升為宰相府主管,以為這就是結局,NO!不是的,還有更精彩的!
謎底二張大等人的最終目的是得到岳飛的臨終遺言
整個故事都是圍繞金國使者被殺尋找兇手展開的,本以為張大等人舍生取義就是為了刺殺秦檜,殺死這個漢奸賣國賊,NO!不是的,這些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岳飛死前刻在墻上的遺言,讓岳飛壯烈情懷大白于天下,讓岳飛的“精忠報國”流芳百世!
當孫均用刀抵著秦檜,秦檜一句句說出“滿江紅”,全體禁軍一個個復誦,那個場面太壯觀,太激動人心,相信沒有幾個人看到后不熱淚盈眶!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原以為故事到這也圓滿了,也對應的片名《滿江紅》,NO!不是的,更高潮的在后面。
謎底三誦讀《滿江紅》的秦檜是替身
秦檜誦讀完《滿江紅》,眼里也是滿含熱淚,他問孫均:“你說他們能記住嗎,我要不要再說一遍?”看到此處覺得有點費解,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更是出乎我的預料,秦檜問孫均滿意不滿意,他自己覺得很滿意,然后自己撞向孫均的刀死了,原以為是秦檜良心發現,害了忠臣,自己羞愧難當,不是的!原來這個秦檜只是個替身,他把《滿江紅》公之于眾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終于做回自己了”。這里更揭示了一個謎底,原來最后去風波亭的人是秦檜的替身,而不是秦檜本人;原來岳飛留有遺言的消息就是秦檜替身放出來的;原來一直想把滿江紅告訴世人的是秦檜的替身,因此當秦檜替身當著全體禁軍的面誦讀完《滿江紅》,他的心愿也完成了,無憾了,所以最后說自己對自己很滿意,所以自殺了。
謎底四秦檜現身
假秦檜自殺后,孫均說了句:“宰相現身吧!”真秦檜終于出現了,原來秦檜知道很多人都想對自己殺之后后快,所以精心給自己培養了一個替身,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秦檜貪生怕死,很多有危險的時刻都是假秦檜現身,真秦檜藏于幕后。看到這里原以為孫均會殺了這個真秦檜,可是孫均沒有這么做,他說有些事情比生死更重要,他要留著秦檜的命讓他受盡世人的唾罵,讓他遺臭萬年!
影片結尾處,舍身取義其中一人馬夫劉喜的女兒,桃丫頭誦讀著《滿江紅》寓示滿江紅傳下去了,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傳遞下去了,流傳下來了。
孫均帶著自己的兩個得力干將胡永、陳亮離開了宰相府,離開了秦檜,他們要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堅決不做走狗。
這就是《滿江紅》展示了什么是舍身取義,展示了什么是精忠報國,一部影片濃縮了民族大義,以一個故事的視角講述了《滿江紅》的來龍去脈!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2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59分鐘,張藝謀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讓《滿江紅·寫懷》這首岳飛絕筆,沖破時間的屏障再次響徹九州大地。也許這就是千人大劇場的魅力所在,從小到大接受教育,聽過岳飛事跡,淺讀過《岳飛傳》,背過《滿江紅·寫懷》,卻從未像今天這樣被一段歷史所震撼。大年初二,坐在千人劇場,諦聽古詞,與三軍將士共同復誦,體會岳家軍前赴后繼之悲壯,千年前振聾發聵,千年后亦震耳欲聾。當時確想回到上學之時,與全班同學共同觀影,一同復誦,慷慨激昂。
一個時辰,與張大(沈騰飾)等人共同行動,過程漫長,充滿反轉。我不想評價情節設計的好與壞,在觀影時,我時刻期待著一行人蕩除邪祟,迎來天明。在不間斷的血淚與犧牲中,天亮了。天,終于亮了。
張大說,這些行動賭的不是“局”,是“人”。局是千變萬化的,能在一開始就將局如程序般設好的天才是不存在的,武義淳(岳云鵬飾),何立(張譯飾),秦檜(雷佳音飾),瑤琴(王佳怡飾),孫鈞(易烊千璽飾)等人的一舉一動,都不能完全為張大所料。其余同黨行動的成功與否亦不可控。而這樣一群人的勾心斗角,最終確確實實逼倒了秦檜,逼出了《滿江紅·寫懷》。
“賭”這個字眼在電影中反復出現,多次決定了故事的走向。在日常生活中,“賭”經常被解釋為用財物作注來爭輸贏而帶有貶義。但在電影中,在一次次做出決斷時,“賭”字卻又顯得那么有魅力。影片中最擅長賭的.就是“張大”了。我平常會單純的認為聰明人不干無把握之事,但當如此嚴酷的生死抉擇血淋淋的擺在面前,才會對張大的膽大、心細、果敢等等品質由衷欽佩。人們常說邪不勝正,邪不壓正,但在秦檜一手遮天的陰暗大環境下,能指引張大做出決策的,也許只剩下心氣和信念了吧。精忠報國,刻在背后刮不掉,刻在心中怦怦跳。
“人”是最難以捉摸的了。欲補天先尋女媧,欲移山先得愚公。孫鈞是張大的最后一賭,他的心情也最為復雜微妙,而結果證明張大賭對了。在這個復雜的局中,各方勢力都有自己的算盤,都為自己的目的和后路不擇手段,這便讓事情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跌宕起伏,險象環生。一如孫鈞這個角色一樣,這世上并不是非黑即白,孰是孰非、誰好誰壞也非一錘子買賣。所謂“得人心者的天下”,能拿捏住人心,最為難能可貴。
“人”是復雜的。生活中我們常要學會察言觀色,好與他人和諧共處。當我們經常能用某些方法與他人交談甚歡,相處融洽,這些方法會被成為“好方法”、“正確的方法”,同時這些方法也只是“適應當下生活環境的方法”。如果所處環境本身下流陰暗,所相處之人皆為鼠輩,那在外人看來“好”與“正確”皆為笑談。如果所處環境魚龍混雜,所遇之人參差不齊,那好與壞的界線會越發模糊。以上原因讓人們追求進步,躋身上流,但上流社會亦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上流,下流本身概念模糊,好與壞的判斷更多的取決于價值觀。在正邪好壞的分辨中,我們力求端正的價值觀,力求多數人達成共識,求同存異。值得注意的是,這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論相通而不相同。
“人”是多面立體的。比如《快樂星球》中的多面體作為小孩子的同時還有著外星人的身份。在支持孫鈞反水的情感中,包括了親情,家國情等,每一種情感,都代表著孫鈞作為人每一面。綜合每一面,孫鈞才做到了“做自己”。在2022年的下半年,我曾不止一次被《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作品多感動。在我看來,這樣一部動漫之所以經久不衰,人物塑造功不可沒。細致立體的刻畫讓凌波麗,明日香,葛城美里等等人物形象走出動漫,來到人們身邊,引得人們在其身上尋找共同之處,從而產生共情。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將越多的面展示給你,他就和你越親近。反過來,你將自己的多少面外顯也反映著你對他人的信任。
也許是我信念不夠堅定,也許是我過于冷靜,也許是我不夠志存高遠,不能在領略過歷史的蕩氣回腸立下類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也總結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大道理,但亦感觸良多記錄于此。走出電影院的我久久難以平靜,為自己能被這樣磅礴的家國情懷震撼而感到慶幸,也許這就是青年人的不同吧。回家的路上車里放著張學友的《情網》,那就借其歌詞,希望“今夜就這樣一輩子不忘”。以前在學校寫議論文,不會突破格式的束縛,好多筆下的情感都麻木了,當我切實自發的寫起觀后感,才發現本可以如此自然流暢。感恩以往語文老師的教誨,幫助我打開思維,用自己的方式暢所欲言。
在新年之際,歡樂之余,我感受到了國家歷史的厚度與溫度。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3
今年的第一場電影赴約來的有點意外但又充滿驚喜。
1月26日早上驅車從外婆家回自己家,路上手機沒電關機,而充電寶又放在行李箱中,難以拿出。等到充上電后,才發現友人曾發來消息,約今晚見一面。但因為遲回復消息,友人已經買了電影票。而當時的我離家還有20公里,慌忙趕路,終于在19點到家,而電影19點40就開場了。好在19點38分時,終于趕到電影院,見到了友人。
說實話,我是一個很少去電影院的人,也很少看電影。
在我看來,看電影是一種神圣的心流時間,當影院幕布的畫面徐徐滾動,燈光關閉,你把時間交給了眼前,交給了導演。隨著劇情的推動,你不由自主的帶入其中,會為劇情的跌宕起伏而揪心,會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當燈光再次打開,隨著片尾曲,慢慢的你從劇情中剝離,你又回歸到現實世界中。
短暫的時間中,你或多或少有所收獲。因此每一次看電影,我都會特別的珍惜,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心流。
一、拍攝的院子
我是一個很喜歡大,寬敞的人,大江大河最好,立意深刻是我的心頭好。
當看到開篇拍攝的.院子,是那種并排只能微微通過2人時,一種擁堵的氛圍感,我下意識有些排斥,意識也剝離出來。心想這是什么電影,怎么是這種調調的呢?
(因為在買票的時候,時間有些緊迫,我也沒有上網搜索過《滿江紅》的相關信息,因此看電影時,完完全全是基于自己過往的喜好與想法)
但當后續是講秦檜時,拍攝地點是在他丞相府中,我略微有些意識到,為什么導演會選擇這樣子的場景,為什么會有一種擁擠感,不由得贊嘆導演的明智。
二、全軍朗誦《滿江紅》
整部電影看下來,最讓我滿意的就是全軍朗誦的片段,因為實在是完全踩到了我的喜愛點上。
心中默念,力量之震撼。隨著情節的推進,好像我也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成為其中朗誦的一位軍官。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三、略微的遺憾
整部電影看下來,不知為何會有一種遺憾,或許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參差以及不同的審美風格。
稍微的覺得前期與后期的畫風有一些不搭,感覺前期的鋪墊略微不足,以至于后期全軍朗誦《滿江紅》時,會覺得中間空了一段,但是又不知道空的是什么,突然間就上升到家國情懷,讓我霎時間接不上,有一種從A段跳躍到B段的感覺。
最大的收獲:
看完整部電影,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愛上了《滿江紅》這首詞,被岳家軍和岳飛的精神所感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啊!能寫出如此振聾發聵的詞!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啊!為了家國可以做到如此這般地步!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4
正月初三晚八點剛剛看完《滿江紅》回來,這部電影上座很高,全場沒有空座。看后感覺這部電影很好,很讓人感動!演員的陣容也強很大。
電影主要表達的是,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已經深入人心,哪怕一個小兵,一個馬夫,一個藝伎,都會起來反抗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為趕走侵略者,他們不惜肝腦涂地,以死報國。這也是《滿江紅》最大的現實意義所在。
劇情的最大特點是:你永遠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么,能緊緊揪著你的心,演員演技最好的我認為雷佳音。他把秦檜的奸詐歹毒而又不堪一擊的枯朽表演得淋漓盡致,一個眼神,一句臺詞,一聲輕咳,一個走姿,都把秦檜塑造得惟妙惟肖,演出了他骨子里的東西。
沈騰扮演的小兵張大是這部電影的主角。演藝也不錯,但是我覺得不如雷佳音演藝好。
總之這部電影很好值得看看!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5
剛剛看完張藝謀導演的賀歲大片《滿江紅》意猶未盡,這是我認為近幾年張藝謀導演最佳之作,是續《英雄》及08奧運開幕式中所表現出史詩級巨作后的又一精品。縱觀全局,影片情感復雜,環環相扣,視野遼闊、格局宏大,有厚重、有浪漫。全局用詼諧手法和民間梆子小調,烘托氛圍,同時在一部懸疑、驚悚、喜劇、諜戰集一身的電影中突出其中心思想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那肯定是特別特別的難;但《滿江紅》它做到了,這就讓人非常的感慨,也令人非常佩服。
《滿江紅》故事很簡單說的是,宋紹興年間即岳飛死后四年,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者死在宰相駐地,所攜密信不翼而飛。伴隨危機四伏的深入調查,案件的背后似乎隱藏著一場更大的陰謀;局中有局、人心叵測,一時間風云變幻,各方勢力暗流涌動。各方人物想方設法接近秦檜,結果是逼他說出岳飛臨終遺言~滿江紅詞。
影片里的演員表演非常敬業,可圈可點,沈騰、易烊千璽、雷佳音、張譯都奉獻上自己最佳演繹,新人王佳怡也不落下風。電影配樂極具節制,每次出現都有點睛之妙,甚至覺得有沒聽夠有戛然而止的遺憾,在當下遍地濫鋪配樂的電影中《滿江紅》顯得格格不入,格外出彩。
怎么給這部電影歸類呢?查了下,張導似乎對這部電影期望很高,稱集結了“懸疑、反轉、兇殺”等多個類型片元素,但故事的終極目標并不是一場“刀刀見血”的殺戮,而是回歸到藝術。對于此種在全世界都很少的故事結構,創作班子將其歸納為:中國式浪漫。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結尾,高潮迭起,懸疑不斷,驚悚刺激。一個謎底推翻另一個謎底,真相永遠是下一個,真是讓人大呼過癮!
電影整體來說值得觀看,沒有特別煽情的情節,懸疑不斷,反轉不停,幾乎沒有什么拖泥帶水。要幽默有幽默,要立意有立意,可以說全程無拖泥帶水。而精彩之處在最后結局,場面非常的震撼,特別是全軍復述《滿江紅》的時候,我聽到有些觀眾也在跟著背,特別的感人。體會到精忠報國的精髓和家國情懷的精神,即:民族氣節,精神不滅,舍生取義的浪漫主義。
從全片的格局來看,導演張藝謀的中心思想是,一方面是展現青年義士的心靈轉變,傳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仰;另一方面也有一種民族傳承的意味。張大、劉喜等義士的大無畏精神需要有人傳承下去,選擇“孫均”這樣年輕的人物來肩負起這份傳承,不但更有延續的意義,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同時還能增強故事的戲劇性,讓這個跌宕起伏、多重反轉的故事有一個順理成章的收尾。
不難看出張導拍《滿江紅》電影的宗旨, 應該是向國內80后、90后、00后等青少年,傳遞著“精忠報國”這一個家國情懷和民族團結。個人覺得不失為一次對國內青少年群體進行紅色愛國主義的一場大教育,并同時以文化形式向外傳頌出中華民族團結御敵的共鳴。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6
大年初一以來,多部賀歲片齊齊上陣。讓人們在吃厭各類酒席,喂飽自己的胃之后,還有足夠多的選擇去“喂飽”自己的眼睛。實在是一種“奢侈”而“愉快”的生活!
在眾多賀歲片中,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一騎絕塵、木秀于林。截至目前,其票房記錄依然排在第一位。可以說,《滿江紅》喜獲“開門紅”的同時,還以幾乎是“滿堂彩”的巨大優勢,“領紅”了春節檔。實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滿江紅》的巨大成功,除了知名導演、知名演員等諸多因素之外,片名及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例如:岳飛的詞作《滿江紅》,大氣滂沱、氣沖霄漢,幾乎人人都可以吟誦上兩句。此外,影片從不同視角,帶給了我們全新的思考。而這,也正是影片的一大看點所在。
《滿江紅》影片的主題是小人物為民族大義而犧牲。當看到小人物犧牲時,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會激發出一份崇敬之情。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義之士不在于身份的貴賤,影片的故事對此進行了印證。
《滿江紅》影片的故事完整、情節生動。一層層如剝筍一般,有期待、有彩蛋……看罷,令觀眾酣暢淋漓,而又有所回味。此外,影片有史有詩,耐人詢問,值得玩味,實屬少見的好電影!
有人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的確,透視歷史、反思歷史,玩味詩歌、思考詩歌……我們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營養。正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看一場電影,能夠有這樣的一些收獲。我想,已經足夠了。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7
《滿江紅》這部電影,我其實是沖著岳元帥本人去的,岳飛這人,我從小就十分崇拜和敬仰,尤其是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更是流傳至家喻戶曉!
今日一看,這部電影,雖然講的不是岳飛本人的事跡,而是岳飛死后五年后的一個關于秦檜叛國密信的故事,全程毫無尿點,從頭笑到尾,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懸疑重重,反轉不斷,充滿濃濃的家國情懷,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影片!
里面的主角張大,原先是岳家軍的一名小卒,因岳帥“莫須有”罪名處死,而悲憤萬分,和內部的幾位同黨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復仇計劃,其同黨瑤琴殺死金兵禮儀官,從而卷入這場懸疑查案之中,想通過一個一個解決秦檜身邊的手下,以密信為由,接近秦檜并殺死。
計劃很是周全,但實施過程中計劃趕不上變化,秦檜手下都不是無能之輩,在私欲面前都打著自己的算盤,尤其是何立,笑里藏刀,心狠手辣,善于抓住別人的柔軟之處,猛以攻之,是秦檜手下的一條惡狗,看的我咬牙切齒,不過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被瑤琴用自己的刀同歸于盡,可為大快人心。
本劇中,反轉最大的角色就是孫均,人狠話不多,他是張大的三舅,孫均從頭到尾,一直讓人琢磨不透,內心糾結猶豫,不過也是膽大心細,有自己的算盤,讓我很氣憤的是,在和張大關在一起的時候,本來已經跟張大達成共識,憑借兩人之力殺死秦檜,但最后居然沒有動手,反而救下秦檜并給受傷的張大補上致命一刀,贏得秦檜的賞識并提拔為總管,仿佛讓我懷疑了這部電影在搞啥鬼!
不過話說回來,故事虛構,要是秦檜真的被殺了,說不定歷史就改寫了,影片的結尾,是反轉的孫均用刀逼迫假秦檜向三千軍士背誦滿江紅,那一段全軍背誦頗為震撼,氣勢恢宏,喚起了當年無數人的愛國情懷,也讓后人永遠銘記岳飛這位民族英雄!
本片劇情最大的反轉,前面一幫人的復仇計劃破滅,反轉的是讓秦檜背誦的那首《滿江紅》重現人間!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短短百字的《滿江紅》寄托了中國人共御外辱的信念,千百年來人盡傳頌,再一次向岳飛以及岳家軍的無名草根英雄致敬!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8
昨日觀看了張藝謀導演執導的愛國主義影片《滿江紅》,這也是春節期間我認為和家人在一起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大家走進電影院觀看的電影,尤其是因為它傳達的是愛國主義情懷,傳遞出的英雄精神,它讓我們從電影的細節和人物中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價值和力量,感受到了英雄的不曾消失,他永遠都能鐫刻在愛戴他敬仰他的人的行為和行動中,讓他們始終不會迷路,始終保持著無尚的氣節和節操,讓他們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況中都知道如何做出舍得,如何做出犧牲,如何捍衛該捍衛的人,這就是英雄所帶給這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英雄為什么過了幾千幾百年都能不能讓人忘卻的原因。
就如影片中所言的事件,雖然英雄岳飛被奸人所害,但他精忠報國的精神始終激勵和激發著諸如張大一般只是他兵營中的一個小兵的后人,讓他們在他堅守的精忠報國的精神鼓舞下,捍衛著自己應該捍衛的英雄,捍衛著英雄所捍衛的事業,抵御著那些為非作歹的入侵者和賣國賊,雖然有著為此的犧牲,有著慘烈的舍棄,但他們始終如一的堅定著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始終如一的為精神和正義而戰,所以值得我們從中深刻的感悟,值得我們從優渥的環境中有著該有的那股愛國情懷和愛國心。
觀看電影《滿江紅》真的會讓我們深刻的感悟一把,精神就是永遠的財富,英雄就是民族最大的底氣。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9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相信看到這首詩的,都和我一樣,都想起了這首詩吧。這首詩對我來說很熟悉,我在看這個電影前,我只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宋朝大將軍岳飛寫的。
但當我看完這個電影,我對這首詩深有感想,于是便寫下了這篇后感。我只是喜歡看影視劇,今年大年初一初二上映的電影我都知道。至于我選擇這個電影也是有原因的,在上課時,老師推薦看這部電影;再出去串門,和親戚家哥哥姐姐嘮嗑,看完這部電影的,都推薦看;在打開微信朋友圈,一看全都是曬去看電影的電影票,細看頂上還印著《滿江紅》三個字;在抖音刷著《滿江紅》的演員了,有許多我很喜歡的演員。于是我毫不猶豫買下了電影票,準備去看看,大家都有推薦的這部電影到底能有多好。
在電影剛開始,我覺得是非常沒意思的,因為就在幾個場面里來回切換,我覺得一點新意都沒有。就在我快要看不下去時,幾個演員的演技把我逗笑了,也把我拉回了這個劇情里。主要講的是南宋一個人有800個心志的故事,在秦檜的府邸中金人外交官死了,由小兵張大開始卷入其中,府里的人接連卷入其中。最后,在每一層層的反轉中都大快人心。最讓我感動的是,張大在被孫均用刑中發現了張大背后刻著精忠報國的四個字,隨后,有知道張大是岳飛手底下的一個無名小兵而已,還在為岳飛當時在獄中留下的遺言做調查以后,感化了孫均。在這個的最后,孫均讓秦檜對著他的所有兵將們念出岳飛的遺言時,他念的是憤慨激昂,當時我還在想,秦檜難道是便善了,那也不對啊,那為什么現在的世人還對他痛恨不已?這時,他就給我答案了,原先那個秦檜,是秦檜找人假冒的。這個電影最終孫均并沒有讓秦檜死了,讓他擔著世人的罵聲走過下半生。
這個劇,讓我覺得演員也演的特別棒,首先我先說下沈騰,當我知道他演這個的時候,帶著一些期待的,他演出了張大那種無名小兵,被人瞧不起的感覺。我覺得演的非常好,把張大這個形象刻畫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是岳云鵬,他演的同樣也好,把武大人的這個角色刻畫得生動形象,在開始的時候,我還有點沒認出來那是岳云鵬,我就覺得那人就是武大人。還有易烊千璽,因為我不怎么看他演的電影,但覺得他演的和孫均結合成一體了。最后就是雷佳音,之前在看他演好人角色的時候,覺得他就適合演好人角色,但當我看到他演秦檜這個角色時,演的真的是很具體,把秦檜的那種感覺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了。
最后,腦海里,還是那些詩詞,但現在給我的感覺不一樣了,在岳飛寫這個的心情,我懂了,背景我也懂了,意思我也懂了。
看電影《滿江紅》觀后感精選篇10
《滿江紅》作為春節檔獨特且高級的一抹紅色,足夠亮眼。對于類型片,張藝謀導演還在不斷進行著新的嘗試,而這一次,明顯是成功的。喜劇+懸疑的模式適合春節檔,159分鐘的片長卻節奏緊湊,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倦怠。鋪墊密集的笑點使得觀影過程十分愉快輕松,而情節中的多重反轉又讓懸念一直保持到結尾,最后的情感升華不過分煽情,卻足以令人感動。
一開始一直沒有想明白,這個發生在岳飛死后數年的故事,跟岳飛本人有什么關系,直到電影的最后才明白,為什么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滿江紅》。
一封密信,成了這部《滿江紅》里的“麥格芬”,一直到最后,這封密信的內容是什么已經不重要了,它卻成為了推動劇情發展最重要的線索,整部電影都圍繞著這封密信展開。
故事全程都發生在一所封閉的深宅大院內,隨著不同角色在狹窄巷道中悉數登場匆忙穿行,人物關系也發生了些微的變化。
仔細對比分析角色的狀態可以發現都有所不同,有時是急匆匆的,有時是意氣風發的,而有時卻帶著恐懼,與之相對的,背景音樂也有一定的變化。
電影中的背景音樂也非常有意思,豫劇的唱腔不落俗套,又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心境。
談到角色塑造,電影中相府里的眾生構建出了一個危險的叢林,想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在必要時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而電影中最讓人捉摸不透的角色,莫過于易烊千璽飾演的孫均。前期的孫均深諳能夠在這里生存下去的叢林法則,他為求自保取人性命,內心似乎并不受到觸動。
孫均的角色性格經歷了幾次變化,其眼神都傳遞出不一樣的情緒。
孫均殺死王彪的時候,他還尚未卷進這場正義與邪惡的陰謀之中,并且此時他身負宰相之命限時破案,因此他的表情冷漠,動作快準狠,沒有一絲猶豫,手起刀落,王彪身死。
此刻在觀眾眼中,孫均的形象還不那么明朗,作為命案負責人,他想要查出真相無可厚非,但對于王彪,在證據還不足的情況下他急著下手,孫均的麻木和冷漠,都帶著一絲不得已的意味。
這樣的孫均,卻在何立逼迫其刺傷劉喜以證明清白的時候,流露出了一絲猶豫和不忍,或許是劉喜的慘狀刺激了他,又或許是對于陰險狡詐的何立的恐懼。這時的他,眼神和表情開始有了細微的變化,漸漸趨近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人。
張大在電影中多次稱呼孫均為三舅,這是電影中的一個笑點。起初以為是張大的順嘴胡謅,沒想到二人竟然真的有血緣關系。
張大前期在叫孫均三舅的時候,孫均一直面無表情不為所動,而當張大開始提及孫均的姐姐時,孫均的情緒開始激動起來。于是最后兩人在牢房中的對話顯得那么順理成章——原來孫均,非常在意他的姐姐。
也正是張大在牢房中告知孫均一切真相謎底的對話,成功喚醒了孫均內心深處的正義感和擔當。
孫均流下眼淚,這時人們終于看到這個角色所閃耀的光輝。原來他也不甘于做一個“走狗”。飲冰十年,難涼熱血。
這場戲,易烊千璽處理的很恰當,穩定發揮。把孫均內心積累的復雜情緒以淚傾瀉,臺詞不多,但表情的演繹讓人印象深刻。看完久久不僅反復回味,這個角色究竟有著怎樣的從前,才造就了如今的他。不得不提一句,國師在這里的鏡頭很偏愛他了,多次特寫的眼神流露令人動容。
反觀現實,孫均其實很像我們普通人,平時被生活和現實壓得喘不上氣來,但是心底最深處,卻有著一絲熱血,這樣的熱血需要被喚醒,而一旦被喚醒,便會噴涌而出,再難壓抑。
張大喃喃講出那個新年夜的故事,故事里的孫均孤獨、隱忍、令人心疼。
原來孫均一直都是眾人計劃中的一員,雖然孫均本人并不知道。但隨著案情的發展,他目睹了一眾仁人義士為心中信仰做出犧牲,他內心深處的熱血與良知也一并被喚醒,此時,他早已經身入局中,承載著屬于他的真正的使命——原來張大等人的目的,并不是為殺了秦檜。
孫均不負眾望,成為了盤活這局死局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直到這時,一切才顯得如此震撼。
記憶是殺不死的,語言是殺不死的,思想也是殺不死的。
敵人再陰險狡詐,再狠毒邪惡,全軍復誦同一首詩歌,也足以讓他輸得徹底。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從此之后《滿江紅》就不僅僅刻在了墻上,也刻在了當場復誦的幾千將士的心中,更在若干年后,刻在了每一個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