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觀后感2500字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1
最是榜樣勵人心,《榜樣7》如約而至。追尋“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足跡,我們看到了一個有理想、能吃苦、善作為的堅毅女性。榜樣是一面旗幟,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力量。我們要向“將思念刻在‘星星’上,將使命寫在星河里”的王亞平同志看齊,懷抱夢想、甘于吃苦、不斷突破,一往無前奔赴星辰大海。
懷抱夢想,爭做“數‘1’數二”的人。王亞平同志從小就立下了凌云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她努力學習,參與到重要項目中提升自己,憑著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成為骨干飛行員。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我們要向王亞平同志看齊,讓理想在新時代的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機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要把樹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作為立身之本,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自覺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國家的前途命運、同國家發展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中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精彩人生。
甘于吃苦,“日復‘1’日”努力奔赴。王亞平很是能吃苦。為了心中的“耀眼星辰”,日復一日“魔鬼訓練”也沒能使她放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風雪中方能成就松柏挺立。我們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雨露,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但肯吃苦、能吃苦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要向王亞平同志看齊,把艱苦環境、艱巨任務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投身到鄉村振興一線、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經風雨、長才干、壯筋骨。在情況復雜、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和邊遠地區淬煉提升;在疫情防控、抗擊自然災害、掃黑除惡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磨煉本領;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留下最美足跡,讓青春扎根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不斷突破,成為那個“從零到‘1’”。王亞平同志從不止步,她說:“我們中國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會有我們女航天員呢?”為了飛出大氣層,她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終于,她實現了夢想,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登上直破天際的山頂;只有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做那破石而出的迎客松;也只有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成為那飛上浩瀚宇宙的“女航天員”。我們要向王亞平看齊,敢于突破自己,不斷地“拼”“闖”“干”,將斗爭作為我們前進路上的墊腳石,將斗爭視如我們奮斗路上的攀爬梯。只要敢想敢拼敢闖,就算實現“從零到1”遙遠得像天上的星星,我們也可以成為飛向太空摘星星的人!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2
年12月8日藝術學院第二黨支部組織黨員觀看了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了專題節目《榜樣6》。通過榜樣黨務工作者的典型事跡再現、嘉賓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節目形式,展現了積極投身基層工作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擔當、敢于犧牲的大無畏氣概。尤為感動的是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詮釋了舉國同心、舍生忘死的愛國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要以榜樣為鏡,向榜樣學習,扎扎實實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用榜樣的精神激勵自己,沿著榜樣的足跡砥礪前行。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3
晚上8點,我如約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榜樣7》專題節目。“生命守門人”張西京、“白衣戰士”張宏、“最美快遞員”汪勇、“疫線警花”達娃倉決……都令我無比感動和自豪,但只有一個人,讓我感動自豪的同時,還有一絲愧疚。
那就是社區書記杜云。
簡單地扎著馬尾,穿著方便走動的平底鞋,辦起事兒來風風火火,打電話大嗓門兒,跟每一個來往的群眾都能招呼一聲……這樣的杜云你們熟悉嗎?是啊,這不就是我們身邊的王大姐、李阿姨、張書記、趙小哥嗎?這不就是疫情期間奔波在我們身邊、電話隨叫隨到、整天“纏”著我們做核酸檢測的社區工作者們嗎?不僅如此,這也是被咱們在“封城”無助的時候依靠過的人們,在物資緊缺的時候思念過的人們,在禁止出門時抱怨過的人們,在誤會中謾罵過的人們啊。在全民抗疫的那段非常時間里,不僅故事的主角杜云無數次被急哭、氣哭、委屈哭,還有千萬個“杜云們”因為我們的不理解、不配合而偷偷掉過淚。
也許那一刻我們實在是被恐懼摧毀了理智,認為“大難臨頭”沒有真情意;也許我們從來沒有了解過你的職業性質,以為你們真的很清閑;也許我們習慣了當“被服務者”,便不再擅長站在“服務者”的角度來考慮和理解,所以請允許“我”說一句:對不起,“杜云”。
對不起,我忘了你也是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不讓我出門,我爸一個人在醫院怎么辦?”“拜托你了讓我去看看孩子吧!”當我們對你們“死纏爛打”的時候,你們還得拼命解釋、拼命安慰、照顧我們,生怕我們情緒不穩定。但我們卻忘了,你也是“拋棄”了父母孩子,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一家又一家、一戶又一戶地排查、服務,甚至連好覺都睡不了一宿。
對不起,千千萬萬個杜云。你們總是在陽光明媚時“隱身”,在暴風雨中“閃現”,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里,是如同繁星般閃爍的你們,給了我們最親近的庇佑和最溫暖的的守護,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形的,讀懂了杜云,就讀懂了千萬個平凡的社區工作者,就讀懂了千萬顆平凡的初心、千萬份樸實的擔當。向你們致敬!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4
榜樣就是旗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觀看《榜樣7》專題節目后,我深深被觸動,節目中一個個典型事跡,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盡管職業不同,年齡不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入黨誓詞。
通過觀看節目,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他就像一個標桿,率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干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村莊發展根基、團結群眾、發展現代農業、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民共同富裕。堅定信仰,始終心懷擔當。
我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以優秀黨員干部為榜樣,學習、傳遞正能量。在工作中,盡職盡責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5
為了充分發揮先進典范引領作用,大力宣傳_的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榜樣、爭當先進,擔當作為,應三門坡鎮黨委指示,2023年3日25日20時,譚文村發動黨員自行觀看由中央組織部和央視總臺聯合制作的《榜樣7》專題節目,從而受益匪淺。
在《榜樣7》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深刻于心!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光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本期《榜樣7》分別講述了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八位黨員的感人事跡。
優秀楷模都彰顯了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奮斗精神和強烈的為民情懷,真實的反映出共產黨員用堅守和奉獻書寫出彩人生。
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不忘初心,艱苦奮斗、不畏艱辛的優秀品質。他們的事跡驚心動魄、感人至深,讓我們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從而滋生見賢思齊、向上向善之決心。他們的堅守和奉獻,讓平凡的事情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黨員干部要以黨和人民事業為重點,把份內的事做好就是擔當,讓工作得到群眾認可,服務人民、筑造中國夢,獻身新時代,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出彩人!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6
今天在《榜樣5》,我聆聽了白衣戰士、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的故事,他們也有著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張西京是一名在疫情一線戰斗的醫生,在那段時光,他曾在火神山醫院連續奮戰48小時,每天要走將近3萬步。每天穿戴13種設備。帶領團隊在連續奮戰84天,救助患者341名。劉智明院長曾對張醫生說:“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經此一疫,他說:“黨員在這場戰斗中所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我們是人民子弟兵、是人民解放軍,也是人民的軍醫。”
張宏是一名護士,在疫情之際,她第一時間報名,主動請纓,48小時內準備完畢就出發去抗疫紅區一線。那段時間她每天要做“咽拭子”、一日三餐、擦背。做著危險的工作,但他卻不懼,因為她覺得“既然穿上了防護服,就是白衣戰士。”在祖國人民需要的時候,就要迎難而上。
杜云是芳草社區書記,也是人們口中的“戰疫全能書記”,基層抗疫力量對于抗擊疫情的勝利是至關重要的,那段時間,她不懼危險多次尋求物資,為5000多人服務,使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單位黨組織說“醫院早一分鐘建成,就能早一分鐘收治患者”。我們都震驚于“兩山”醫院的建設,他們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當時夜晚氣溫在0度以下,2688名黨員參與,很多工人干完了也不肯走,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救命工程”,沒人想放棄,沒人愿意放棄。4萬多建設者,舍小家,為大家,不懼寒冷,不懼危險,他們用大愛溫暖了整個中國,共同演繹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也共同建設了這個偉大的令世人震驚的奇跡。
達娃倉決是西藏那曲的一名普通人民警察,在疫情來臨時,她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筑警魂。工作中她總是沖在前面,每天從早上九點半工作到凌晨4、5點,高強度的工作致使她聽力喪失。在氣溫低至—20℃且缺氧的環境中,她們為藏區人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了堅實的防疫屏障。然而她卻不求表揚,只說:“我只是完成了一名普通民警的普通工作”。
汪勇是一名普通的順豐快遞員,在疫情危險之時,他選擇為金銀潭醫院提供出行服務,在他的號召下,很多志愿者、司機也紛紛加入,同時落實了1。5萬份餐食,解決了近8000人的吃飯問題。他對醫護人員說:“你們守護病人,我來守護你們”。過程中,他收集了300多人的手寫信和照片,制作了“金銀潭日記”,給抗疫工作者留下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和回憶。主持人采訪時,他說:“每個人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一定可以發光發熱,就看你怎么去做。”
浙江省抗疫前方指揮部臨時黨委說:“為民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他們不是為了榮譽贊美,只是為了常人無恙,只是為了國泰民安。“小太陽隊”也為打贏保衛戰做出突出貢獻。他們有必勝的信心,堅韌的信念,這也是抗疫成功地關鍵。一名年長的護士長寫了《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這樣一首詩,令人感動,需要天使,而她們就是天使最美的翅膀。
看完這些人物和故事之后,只覺得榜樣,正是這般模樣。這是中華民族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歲月,一支支黨員突擊隊沖在一線,鮮艷的黨旗飄搖在抗疫一線。在全國人民的努力奮戰下,終于冬去春來,勝利的曙光漸行漸亮。世上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抗擊疫情下的青年一代,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希望。而我們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同時也是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更應在黨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聽從黨的指揮,沖在最前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也為黨和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7
看完《榜樣7》這個專題節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稱為“菌草之父”的林占禧教授。他用“以草代木”的&39;方式解決菌業生產的“菌林矛盾,開辟了菌草科學研究與應用新領域,創建了菌草食藥用菌和菌草生態治理技術體系。
在他夜以繼日的研究下,這些菌草的價值已經不單單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而是要成為生態治理的重要角色,讓沙漠變成廣袤的綠洲,盡管即將步入毫秦之年,但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依然奔波忙碌,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
林占禧教授如磐石般堅定的信念深深感染著我,他一次次的嘗試,思考,推翻,堅持只為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美好!作為新時代青年,我一定要學習他的工作精神,勇于探索、大膽實踐。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8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這句響亮的口號始終圍繞在我們周圍,10月18日,我校全體教師集體觀看了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在觀后部分老師作為代表也進行了心得分享。
38歲的劉銳。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特級飛行員,“轟—6K飛越黃巖島”照片拍攝者。當劉銳和他的5位空軍飛行員戰友鄭重喊出:請黨放心,請全國人民放心,我們一定會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領空,領海!”無人不深深地感動。國家的強大在于有一群堅守信念守衛國家領土的人,更在于他們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最讓我敬佩的是,一間斗士,電腦,書架,書桌占據了大半空間,吃飯,讀書,寫作,給學生上課都在這里。這個一生勤勉的人,其實早已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是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陳老所說,只有“信馬”,才能真正“姓馬”。只要我們能堅守立場,堅守陣地,在困難面前不灰心,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就能在歷史潮流中面對考驗而巍然不動,水立時代潮頭而不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作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榜樣觀后感2500字篇9
人人生于平凡,都是由基礎工作崗位做起。
有的人一生輕于鴻毛,有的人一生卻重如泰山。人要活得有意義,或為家庭、或為生活、或為事業、或為國家……立志做有用之人,舍小我、為大家,不辭勞苦,為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前行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國強則家更美,祖國的發展離不開你我他,我們一起筑力,共同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