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觀后感600字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回想當年的歷史,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認為,赤壁之戰時一場殘酷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滑稽搞笑的游戲。但這電影里,時不時就會出現搞笑臺詞,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我覺得,拍《赤壁》這種電影一定要尊重歷史,而不能將一些片斷刪除。在看之前,我就一直期待這里面會出現的連環計、什么苦肉計、什么反間計……。可我等了半天,腦海里的精彩片斷一直都沒有在我眼前浮現。
我認為,曹操時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他善于用兵,能文能武。但這電影里的曹操,那是相當的令人失望。孫權,周瑜都上陣殺敵,而曹操卻躲在房里傻傻地念地圖。直到周瑜殺過來,他才拿劍還擊。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是部好片。戰爭場面拍攝的宏偉,并且淋漓盡致。非常逼真。其中八卦陣的陣法讓我嘆為觀止,沒想到古人竟然能從一個小小的烏龜殼上想到這么一個精彩的陣勢;草船借箭也同樣精彩,數百萬只箭從空中一閃而過,插入船上的草人。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中描寫的周瑜、諸葛亮還是比較成功的。周瑜沉著冷靜、諸葛亮神機妙算。種.種事例讓我折服。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間灰飛煙滅……”希望吳宇森導演能再次拍出這種精彩的歷史電影,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2
昨天看了吳宇森導演的三國之赤壁的上集,感覺有一點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碼我還是想繼續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吳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動作和場面比三國之見龍卸甲要好看一點。
吳宇森的赤壁這部電影比較適合給那些沒有一點中國歷史常識的美國人看,但對我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記得高中課文里都有三國演義的段落,大學聽得又是單田芳的三國演義評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也在那時候通讀了一遍,之后又是徹夜玩日本的三國志,現在玩的還是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游戲,可以說,三國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里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趙云、關羽、張飛,他們的形象幾乎是固定化的,而吳宇森導演之下的這些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我更認同的是光榮的電腦游戲中的三國人物形象,而且我覺得,日本人的確真正吃透了三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的游戲對于三國歷史中很多有趣而詳細的描寫,又沒有違背原本小說的中心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于我們自己的三國演義文化,一味迎合外國人所好制作的電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文化。
這一點其實我們值得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開發的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的英文版在西方也非常流行,不少老外都熱衷于這個游戲,有的.老外甚至專門為了這個游戲而研究了中國的三國歷史和文化,這也說明了好東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樣能發揚光大。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3
大多觀完影片后,可能記憶中殘留最多的是,諸葛口中的搞笑對白,再余下是很多的廝殺場面,認為索然無味,以至于有人說出:“不好看”三個大字,無語,所謂“不好看”能夠理解為不喜歡看。
對于搞笑部分我在觀看中不太刻意去注意,只是認為這是導演為了活躍一下場內氣氛而設,所謂老劇新拍當然要幽一默,博得觀眾簡便一笑。
本人注意得較多的是整個劇情變化的描述,是否結合史實,以及劇中所演繹到的一些資料:孫劉如何聯軍,各首領的人物個性及心理變化,初戰如何戰勝的,古代作戰的技巧及手法。
Re:赤壁是來源于歷史升華于吳宇森
赤壁也不僅僅是吳宇森腦中的赤壁,從他的構思去拍下這部片子,令我們觀眾得到更好的角度去觀賞,劇情大部分還是根據史實而來,例如,開篇一只靈鳥駛入,畫面唯美,從此引射出漢帝的荒于政事膽小無能,之后是曹操的入場,周圍群臣的神態形體變化無一處不反映出,曹操手握重兵權傾朝野之勢。之后,是孔融作為老一派的學者代表阻礙了他的報復,殺雞儆猴而得一死的結局。之后,對劉備展開侵略戰,逼使孫劉聯軍,由于是戰爭片,廝殺的場面是多了點,但這也貼合劇情,并且,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步陣和破陣,頗為恢弘精彩,聯軍首戰告捷。-
更為期待下集,火燒連環船,場面肯定比這次要更壯觀,單看這集最終快結束時初露顯現的那長江之上的數百船只,就叫人興奮不已,十足吊足胃口,古得很,大氣的很。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4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蜀國。東吳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燒連船,孔明機智地草船借箭后,曹操大敗,敗走華容道。
此次戰役空前絕后,被喻為“赤壁之戰”《赤壁》一片以現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現了古代宏偉的戰斗場面,實在令人震驚。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我不經感慨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影片中,劉備與孫權結盟把弱小兩國變為了強大一國,擊敗了曹軍。可見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是弱小的螞蟻團結起來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應該如此,與家人、朋友、同學友好相處,不要鬧不和。分離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團結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亞馬遜森林里,一場森林火災包圍了一群螞蟻。螞蟻們迅速合攏,變成一個“蟻球”。螞蟻們沖出火海,外表的螞蟻犧牲了,可大多數螞蟻因為螞蟻的團結而得救了。不團結也有壞處,“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這就是不團結的壞處。
上次接力賽,我班表現不錯,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勝利在望了,可是由于我們不團結,掉了棒。我們得了第二名。可見,大家不齊心協力,觸手可及的勝利也會擦肩而過。團結,一種我們身邊經常可以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
希望大家生活中要團結,團結力量大!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5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豈能料乎?”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是有奪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測之術。他的神機妙算、呼風喚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話說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于是吳蜀聯合抗曹。由于曹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只連在一起抵御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后者假裝降曹;最后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風起時,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孔明在岸上設連環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后只剩數十人。在華容道上,關羽念及舊情,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壇上喚東南風,正好,三天三夜后風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態,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煙,果然,曹操率軍走進了設有埋伏的小道,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曹操為什么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八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輕易信人,先是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再是信了闞澤的詐降書;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使曹軍大敗;曹操的多疑也是失敗的重要所在,看著煙霧騰騰的小路和風平浪靜的大路,懷疑是諸葛亮在引誘他,于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
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于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6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因此拉開了……
不同的人看《三國》,會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通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能力量,能讓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7
昨日看了吳宇森導演的三國之赤壁的上集,感覺有一點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碼我還是想繼續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吳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動作和場面比三國之見龍卸甲要好看一點。
吳宇森的赤壁這部電影比較適合給那些沒有一點中國歷史常識的美國人看,但對我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記得高中課文里都有三國演義的段落,大學聽得又是單田芳的三國演義評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也在那時候通讀了一遍,之后又是徹夜玩日本光榮KOEI的三國志4,此刻玩的還是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游戲,能夠說,三國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里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趙云、關羽、張飛,他們的形象幾乎是固定化的,而吳宇森導演之下的這些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我更認同的是光榮的電腦游戲中的三國人物形象,并且我覺得,日本人的確真正吃透了三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的游戲對于三國歷史中很多趣味而詳細的描述,又沒有違背原本小說的中心思想,僅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于我們自我的三國演義文化,一味迎合外國人所好制作的電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文化。
這一點其實我們值得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開發的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的英文版在西方也十分流行,不少老外都熱衷于這個游戲,有的老外甚至專門為了這個游戲而研究了中國的三國歷史和文化,這也說明了好東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樣能發揚光大。
赤壁觀后感600字篇8
最近我讀了《赤壁之戰》,故事講得是曹操率領大軍占領荊州,雖然威震四海,勢如破竹,但是卻十分驕傲,警惕性不高,認為孫劉聯軍不堪一擊,一舉就可以擊破。所以,可以看出曹操對孫劉聯盟的具體形勢了解不足。孫劉聯軍的所有人馬不足五萬,雖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軍民團結一心,所以其士氣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確指揮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幫助下,找到對方的弱點。
11月,曹操率領10萬大軍,進攻劉備、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放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蒙騙上當。而聯軍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后實力大大增強。
曹操為什么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多疑,輕易信人,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
赤壁之戰是一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于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能夠抓住對方的弱點,曹操的聽信謠言自大輕敵。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