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2024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2024年的春節是2024年2月10日。如果到時侯節假日政策不變的情況下,2024年的春節假期可能是2月9日-15曰。
春節的來源
春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在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上古時期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有一天,舜接受了虞禪讓的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后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來由,到了后來大家普遍稱之為春節。
春節在每個時期都時間不一樣,在夏朝時是孟春為正月,二道了商朝則是以臘月為正月,秦朝時期則是以10月為正月,而且在不同時期,春節的叫法也大相徑庭,先秦時期為元日,獻歲,到了漢時期則變化為正旦,歲旦,在辛亥革命后,農歷新年才正是確定為正月初一。名稱也定了下來。
春節名稱變革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春節習俗
祭灶
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貼年紅(揮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并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后,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一些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
壓歲錢,年俗之一,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春節的詩句有什么?
一、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奶煜椤冻埂?/p>
二、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醢彩对铡?/p>
三、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戴復古《除夜》
四、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白居易《除夜》
五、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征明《拜年》
六、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颙《已酉新正》
七、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K軾《守歲》
八、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挠印锻捞K酒》
九、天上風云慶會時——陳獻章《元旦試筆(選一)》
十、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十一、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K軾《守歲》
十二、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懹巍冻寡?/p>
十三、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十四、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Φ篮狻度巳账細w》
十五、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匚洹对┛谡加昧鴣喿討讶隧崱?/p>
十六、一年滴盡蓮花漏?!琛队駱谴骸ぜ好畾q元日》
十七、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十八、蠟鵝花下燭如銀?!畲茹憽杜R江仙·癸未除夕作》
十九、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獨W陽修《生查子·元夕》
二十、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二十一、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K軾《守歲》
二十二、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黃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二十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二十四、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矢θ健洞核肌?/p>
二十五、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K軾《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