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年拜年的注意事項
春節過年拜年的注意事項
第一:拜年的時間
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上午,但也不要太早,因為人們一般在春節這天雖然起的早,但是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做,太早登門拜年會讓主人來不及準備。
第二:拜年的穿著
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擇穿上新衣服,代表新年新氣象,所以需要注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于隨便,也不要穿得過于奇裝異服,因為畢竟大多數長輩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服飾。如果衣服顏色較深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圍巾來襯托,突出節日的喜慶。
第三:拜年的禮儀
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后,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說一些新年的祝福語,沒有經過主人的允許,不要像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處走,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第四:拜年的交流
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的話,關于新年吉利的話,多談別人開心的的事情,交談以對方為主,不能自己一個勁的講,可以適當的搞笑一點,但要把握尺度。
春節要做什么事
(1)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后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2)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3)年夜飯
吃團年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
春節有什么風俗
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它標志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在這一天的風俗活動有拜年、開門炮仗、貼畫雞、給壓歲錢等。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之一,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一般拜年從家中開始,晚輩起床后向長輩拜年,然后長輩會將準備好的壓歲錢贈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之后,在外出的時候遇到人們要互相恭賀新年,說些吉祥的話語。再就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互相登門拜年。
春節有哪些禁忌
(1)大門福字不倒貼:大門是迎接廚房的場所,因此福字不能倒貼,像垃圾桶地方的福字才適合倒貼;
(2)不能動刀、剪、針:俗話說“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針眼”,所以大年初一,禁忌動刀子和剪子以及針線。
(3)不能換洗和打掃:古代人們認為正月初一春節打掃的話,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
(4)不能打碎器物:春節打碎東西寓意不好。如果不小心打碎,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來化解。
新春佳節的意義是什么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