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火把節是哪一天
2023年火把節幾月幾日
2023火把節是8月10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火把節的活動有幾天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鸢压澋娜烊梗几骶咛厣?,每個晚上吃過晚飯,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后就爭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
隨后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鸢压澮彩巧倌猩倥c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伙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火把節的歷史淵源
火把節起源于古代的巫術活動,是一種祭祀和驅邪的方式。據說,在古代人們認為夜晚是鬼神出沒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邪惡的侵害,他們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點燃火把,以示對神靈的敬畏和祈求平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節日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慶祝團圓和祈求幸福的節日。
火把節的傳說
云南各民族關于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納西族關于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玉溪編事》、《祿勸縣志》、《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大理和昆明一帶關于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火把節的習俗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斗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F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每逢火把節,彝族、白族家家戶戶門前都要豎起一個火把。在廣場中央堆砌起一個寶塔形火炬。選一根三、四丈高的青松立在中間,四周用于柴分層堆砌成寶塔形,頂端放一根掛滿紅花、白餅、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隨鑼聲、號角聲匯集于廣場,將樹塔點燃。頓時火光沖天,干柴烈火僻啪作響,與鑼鼓聲、歡呼聲匯成一片,震撼山岳。
納西族的火把節定于舊歷6月25、26、27日,是納西族人民僅次于春節的一個隆重節日。火把節第一天,人們選擇又好又長的松木,劈成細條,中間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門前的火把就點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節。第三天是火把節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裝飾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莊稼,消滅害蟲,預祝豐年。人們高舉火把,盡情歌舞,通宵達旦。
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并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