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2023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每到七夕這個夜晚,牛郎就會和天上的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哦。是古代紀念牛郎織女的節日也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情人節適合領證嗎
2023年七夕領證寓意好,8月22日是2023年的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一年中少數幾個代表愛情的節日之一。
2023年七夕是可以領證,可以結婚的,在這一天結婚是非常吉利的。中國人操辦喜事向來注重節日,為了在好日子結婚,多等一些日子也無妨。而今年七夕這一天是黃道吉日,諸事可行,在這一天不管是領證還是舉行結婚典禮,能夠讓戀人締結連理,能夠讓新婚夫妻迎來圓滿的生活。
而且在這一天領證或者結婚的話,對于新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紀念,因為七夕本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在情人節這天操辦喜事,能讓夫妻之間的感情一直維持恩愛的狀態,這是獨屬于新人之間的儀式感,以后過結婚紀念日的時候也不會忘記這樣特殊的日子。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節日最早源自于漢代,在這個時候,婦女擺好貢品,向天祈禱, 祈求織女讓自己變得心靈手巧,東晉時期最早有記載七夕節的記錄,七夕節最早是來自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拜,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說明,在三四千年前,人們以及知道了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也與時間崇拜有關,七和期同音,所以古人計算時間中經常用七代期,在唐詩宋詞中,七夕和婦女乞巧也多次出現。
七夕節又稱為什么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的別稱也稱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有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
七夕節的傳統食物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愿望。
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酥糖
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制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
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