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導游詞
現在,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時呢,把天下分為九州,河南為豫州,獨具九州之中,故稱“中州”。而現在許多河南人喜歡把行、可以等詞匯說成是中就來源于這里了。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分17個省轄市,下轄88個縣和21個縣級市,省會為鄭州。河南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肥美堪稱我國農業大省,而且還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逐漸迅速發展。交通方面,中國鐵路網的兩條中軸線路——隴海線和京廣線分別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從河南的中部通過,鄭州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另外,河南還是國家重要公路、航空線的貫通之處,是南來北往,西去東行的必經之地。因此,不論陸路或空中交通,河南與全國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聯系都十分方便,處于全國交通輻輳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還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陽城鎮,也就是現在的登封告成鎮,還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大河村遺址等。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內建都和分封諸侯。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僅河南就占據了四個,它們是:十三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殷開封、殷商國都安陽、鄭州。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四千年與這里緊密相連。所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這里一直是中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焦點。無數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激蕩起多少歷史風云。
游客朋友們,景區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景區的概況。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挖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20_年,商朝的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的“奄”遷到了“殷”,并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里成為殷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后,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就叫“殷墟”了。
現在景區就要到了,等師傅把車停好以后,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關好車窗,記清我們的出牌號,隨我一起下車游覽!
殷墟景點
各位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殷墟博物館,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朋友們,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的甲骨文的發現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甲骨文的意義是無與倫比的,表明我國至少在距今3320_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完備的文字體系,它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時代,從此揭開了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
我們現在來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里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揚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放大而成石碑,共三十通。
朋友們,我們先來看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有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訣,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成為古都安陽的的象征。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二個原因。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原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整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顯得宏偉莊嚴。
在建國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現,也讓所有考古者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西邊,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筑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是婦好了。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的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家看,這就是婦好墓了,墓深7.5米,在這里出土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在這些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了壁龕里的尺骨,這就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好了,朋友們,因時間關系,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接下來,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半個小時以后我們再在這里集合,謝謝各位的支持!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2
楊業本來是西漢名將,后來歸附宋朝以后,就為宋朝鎮守陜西邊塞最后因為受到主帥潘美陷害,再受傷以后被俘,最終絕食而死,此人被稱為“楊令公“所以從”楊令公“楊業開始,他的后代包括他的媳婦,兒媳婦成為一個系列,寧死不屈,抵抗外敵的一個英雄形象,成為中國歷史上開封人的驕傲,也是形成今天開封人文化精神的重要來源。
開封市一個非常有奉獻精神的城市,我們知道開封他在北宋時期,已經成為大宋王朝的國都,后來隨著歷史的演變,開封一直是河南的一個首付,一直到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省會一直都設在開封,到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才從開封遷到了鄭州,而遷到鄭州的原因,還有這么一個故事。
19世紀末在洋務運動崛起以后,中國開始有了現代化的鐵路,當時修建橫貫南北的京漢鐵路,就是從北京——鄭州——漢口的鐵路,后來的漢口——廣州也修了鐵路,再往后把這兩條鐵路打通,就是我們的京廣鐵路,這個鐵路原來修的時候,原計劃是要經過開封的,經過開封的話,第一他是走直線的,走鄭州的話它需要拐一個彎,在一個開封當時是河南省的省會。但是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承辦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覺得開封段的這一段黃河河床面積太寬不好修,如果修到鄭州莽山這個地方,是黃河最狹窄的地方好修,,為了節省經費,所以張之洞決定這個鐵路不從開封經過,就向西挪了七十公里,當時的一個小縣城,叫鄭縣。就是今天河南省的省會鄭州,所以這樣一來京漢鐵路從鄭縣通過,也就是從鄭州經過,而不經過開封,這就給開封帶來了一個大的問題,因為開封的交通不便利,因為他不是京廣鐵路線上的城市,所以開封在1954年把領導河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交給了鄭州,也就是從這一年河南省的省會從開封遷到了鄭州。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鄭風苑景區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東部風光旖旎的鄭韓故城之畔,溱水之濱,長1.2公里,占地面積1000余畝(水域面積200畝),有鄭風苑、鄭聲苑、歷史名人苑和游樂園四大部分組成,主要有樂水亭、鄭風閣、鄭國東門、荷花仙子像、鄭聲苑、琴瑟宮、九曲流英、歷史名人苑等景點。免門票費!
該景區于2002年7月建成開放。苑內河橋路相連,林水亭相映,吃住游相配。鐫刻有《詩經·鄭風》的奇石,形態各異;匯聚中國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態,亭亭玉立;氣勢恢宏、妙趣橫生的壁泉飛瀑,使人猶處深山峽谷;造型別致的情侶小屋,令青年男女留連忘返;兒童樂園中歡聲笑語,樂趣無邊;釣魚臺上寧靜安逸,遮蔭避雨;亭臺軒榭造型各異,古樸典雅;“東周列國志石欄”堪稱中華一絕;在琴瑟宮要以欣賞到2000多年前的鄭國風情舞蹈表演及編鐘、古箏等樂器演奏,繞梁三日,意韻悠遠;登上鄭風閣,四周風光盡收眼簾,窯洞餐廳古香古色,頗具有黃土高原風情。
鄭風苑以她美麗的自然風光、膾炙人口的鄭風詩歌和那纏綿悱惻的愛情傳說故事,使這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愛情圣地,被譽為“東方伊甸園”、也有人叫‘愛情公園’。在這里可以作詩經覓蹤之旅,品味東方古典愛情的甜美;也可攀巖戲水,蕩舟垂釣,盡情領略她優美而迷人的風情!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4
銅山位于駐馬店市泌陽縣境內,南依桐柏山,東連確山,北和伏牛山遙遙相望,駐馬店至南陽的高等級公路橫貫境內。
自古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而被冠為“小武當”之稱。數百年來,有“南朝金頂,北偈銅峰”之說。海拔 632.6米,原名大復山,因漢代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其山勢陡峭、崗巒碧翠、云霧繚繞、洞谷幽深、林草茂密、怪石嶙峋。
景區可分為銅山、銅山湖、云霧峰三個不同特點的景區,總面積74平方公里,匯集了山巒、湖水、島嶼、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的精華。
銅山腳下,“泌水倒流”的泌陽河流經景區,水清漣漪、蜿蜒曲折。山腳是秀麗的銅山湖,湖面浩瀚渺茫,近處岸邊林濤陣陣,涼風習習。湖中有小島,山水相映,山清水秀。銅山湖中的“銅山湖水怪”更是聞名中外。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5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游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游,你們就叫我焦導吧?,F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_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于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創造出這么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為帝王游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里鉆。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后的這個洞里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厘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里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準,才開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游賞吧!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6
各位朋友,上午好,歡迎到安陽參觀游覽,這里是千年帝都,是甲骨文的故鄉,《易經》的發祥地,是紅旗渠精神的誕生地。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岳母刺字都曾發生在這里。今天,這片美麗的土地伸開雙臂歡迎你們的到來。首先感謝大家對安陽中旅的信任,其次我也很榮幸能夠陪的大家一同出游,我叫___,大家叫我小_就可以拉,這邊開車的是_師傅,今天由我們為大家服務,如果各問位有什么要求呢就盡管吩咐,我們會盡量滿足大家,在此呢,小_就先祝愿大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希望安陽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伴隨著陽光的升起,我們的按捺以內感一日游也開始了,多少年來,安陽以其獨有的風韻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______、______等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后到安陽視察,并對古都的的發展給予厚望!
安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匯處,轄五縣市四區,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總人口516萬,是豫北區域性的中心城市!
早在3320_年前,商王盤庚遷都“小屯”一帶,這里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著穩定疆域,長期定居的國都。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曾寫詩稱贊:“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其后,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曾在此建都,時達380年。
安陽旅游資源豐富,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博物苑,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的青銅器“司母戊”大鼎都出土與此。還有岳飛廟,天寧寺塔,修定寺塔,小南海石窟等歷史古跡,有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國際跳傘滑翔基地——林濾山,海鷗于太行大峽谷,五龍洞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而且有高蹺、旱船、龍燈等民間絕技,道口燒雞、老廟牛肉等風味小吃,還有紅旗渠香煙等知名品牌!
安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礦產資源,而且是河南的重工業基地,相信勤勞的安陽人民在____、______的帶領下,一定能把安陽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燦爛輝煌!·
那么在安陽豐富的文化 瑰寶中,殷墟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
殷墟位于安陽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是一處規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遺址,距今已有3320_年的歷史,自公元前1320_年盤庚遷都于殷,在長達255年間,這里一直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商滅之后,這里淪為廢墟,稱“殷墟”。
這片充滿神秘色彩、思古幽情的土地,讓一個古老的朝代從傳說中走出,也把我們帶進了對古代文明的無限遐想之中,然而數千年的繁華早已煙消云滅,曾有學者嘆道:“不看殷墟是個遺憾,看了殷墟更覺遺憾!而殷墟博物苑的興建結束了這歷史的遺憾,氣勢恢弘的商朝宮殿和陵墓,制作精美、紋飾細膩青銅器,造字成熟的甲骨文等歷史遺存,構成了殷詡獨特的文化內涵,它為世界、為 東方、為中國,增添了一道絢麗的景觀!
好了,各位朋友,請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跟隨小_一起來親近殷墟,感受殷墟把!
景區: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寶庫中,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舉世聞名的甲骨文,就是其中光彩奪目的一顆!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那結束了倉頡造字的是神話,也使一個普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按捺以內感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威力紀念這中華第一都,勤勞的安陽人民在此建造了博物苑,取名“殷墟博物苑”,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看到的苑門,是依照甲骨文的“門”字而建,堪稱華夏“門”的鼻祖,那么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今天漢字的鼻祖~
說起甲骨文,千謝萬謝王懿榮先生,相傳在我們腳下還是農田的時候,周圍的村民就經常在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是社么?后來因村里的剃頭匠李成技術不佳,總是把客人的頭發刮破,又沒錢買藥,便把這些骨片磨成碎末涂在傷口上,誰知血竟真的止住拉,才知道這是中藥中的一味,稱為“龍骨”,開始大量賣到藥店,可大多數藥店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村民就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都把甲骨文喝肚子里了呢!幸好還是有些骨片被賣到京津地區被王懿榮發現,并被確定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一個展柜,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積坑模型,1936年出土,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貴族在進行占卜活動后,將有關占卜內容寫在有關占卜的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
商王從事占卜活動十分頻繁,幾乎無事不占,無事不卜,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后把燃燒的木炭放到里面濁燒,骨頭受熱后,正面就會隨著“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局勢根據這些裂痕來判斷事情的吉兇。那么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兇的一些記事,因此呢,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甲骨卜辭,內容涉及星象-歷法-農業-軍事等各方面內容,這個甲骨坑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骨文碑林,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形狀的甲骨文碑刻,共30通。
您看這塊碑,原甲骨片有甲骨之王的美稱,文字達125個,是一塊完整的龜板,聽說當時賣這片甲骨的人,用賺來的錢,買了20畝地呢!
再看這塊碑,它記載的是天象情況,準確的紀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現的過程,是我國古代關于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紀錄!
好,朋友們,您不妨自己去琢磨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字,然后和碑后的漢字對照一下,看您是否猜對了呢?
如果說羅塞塔牌的發現是打開通向古埃及文明之門的鑰匙,那么安陽殷墟的出土便是展開了一幅失佚已久的中華民族歷史畫卷!它和古埃及的紙草文字,巴比倫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一樣,是整個人類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明發達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放射著絢麗的光輝!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7
歡迎大家來到玄奘故里,參觀玄類故居紀念館。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舉世聞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類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法師出生在偃師市級氏鎮陳河村,也就是諸位腳下這塊景色秀美的土地。這座玄奘故居紀念館,坐落在陳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嶺,南望伏牛山,占地25畝,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遺址原有的地勢層層北上??鬃诱f:"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幸會各位與此,共同探討玄奘大師的人生歷程與思想真話,實在令人高興。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玄奘大師故居的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一用漢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烏頭門",和富麗堂皇的高大門閭交相輝映,成為這一儒學世家不同凡響的標志。"烏頭門"的由來相當久遠,據說,它是由遠古母系社會群居的"衡門"演變而來。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門口,豎起兩根圓木立柱,上端加固橫梁,形成一個大門,立柱超出橫梁的柱頭部分被涂上黑色,"烏頭門"就成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這種建筑形式被達官貴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質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顯示門第的高貴。唐代以后,這種建筑形式逐漸消失。
請大家回過頭來共同欣賞一下大師故居的門樓。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風格。大家在廣場上已觀賞過石碑上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故里"的精美書法,這里門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學著名大師季羨林教授的手筆。這里還有啟功、程思遠、王任重、劉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題詞和匾額,大家不妨仔細地欣賞這些精美的書法和豐富的內涵。
各位朋友,大家對面前這一別致的迎壁墻一定產生了興趣。迎壁上"六塵六識"四個大字,是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題寫的。它是一個佛學用語,意思是指佛學造詣達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靜"的意思。因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畫了一個和尚的坐像圖,而且是一筆劃成,代替他的署名。請往迎壁東邊走,繞過叢叢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廳,展示著玄奘家族的"世代書香"。
在玄奘故居紀念館內,這個展室相當重要。今天我著重給大家介紹的是玄奘大師的籍貫變遷和諸多"先輩"。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人也"。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傳》上說玄類的祖父陳康,"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周南"屬河南府,即今洛陽地區。就是說,玄奘一家從祖父陳康起,遷居河南洛陽緱氏縣。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陳河村這座大宅院里。如今,陳河村的陳姓居民都是玄類大哥的后裔。
這幅圖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慧,文獻上說他是個美男子,而且很有學問,富有正氣。圖中抱著小孩的婦女,是玄奘的母親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長史宋欽的女兒。兩家結親是標淮的門當戶對。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時,前面已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玄奘原名陳袆,十三歲出家和稱法名玄奘。玄:深奧,奘:宏大。是一個很有氣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經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愛佛學,這個家庭研讀佛經的氛圍對玄奘走向佛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水井,被稱為陳家古井。據傳,此井為北齊年間遷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陳康所開。井深25米,水質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說此水可使人聰明,玄奘就是飲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號稱"慧泉"。祖籍孟津的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面對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資4000美金,修建了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來看井邊這棵奇樹,這是一棵具有千載樹齡的皂角樹,需兩個大漢方能合抱,俗稱"望子樹",又叫"慈悲樹"。
現在我們置身玄奘故居紀念館西展廳,主要了解大師玄奘怎樣在故鄉的土地上皈依三寶,步人佛門。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年方五歲的玄類經受了童年歲月第一次重大打擊,就是母親宋氏病故。第二年,玄類的父親一來不滿場帝的無道,二來中年喪妻,家有幼子,就辭去官職,回到緱氏故里隱居,他"早通經術",辭官之后,很注重對少于的培養教育。因此,少年時期,玄奘就對以漢語為載體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養,為日后準確的翻譯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玄奘的父母信佛,對玄類的吸依三寶有很大影響,可以說從童年就播下了種子。
公元609年,隋場帝大業五年,玄奘童年歲月經受了第二次重大打擊,正直的父親去世了。這年玄類十歲,在儒學和佛學的學習中,已明顯地熱衷佛學。加上二哥陳素早已出家洛陽凈土寺,法名長捷,在佛門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隨二哥前往東都洛陽凈土寺,成了一個少年行者(也稱"童行"),開始學習佛教經典。公元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從十三歲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陽凈土寺研讀佛教經典,一直長到十八歲,沒有離開過洛陽。公元618年,隋場帝大業十四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占洛陽東北的興洛倉,與隋軍展開爭奪洛陽的大戰,十九歲的玄奘與二哥長捷法師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投奔長安,遠離故里,直到四十六歲取經歸來,才再度返回故鄉。
到長安不久,兄弟二人很快又去了當時西南佛教中心成都,住進空慧寺,跟隨高僧道基學習佛經。
在成都空慧寺一年后,玄奘受了具足戒,進入高僧行列。由于堅持要讀遍全國經書,公元623年,二十四歲的玄奘在成都與二哥長捷分手,泛舟三峽,沿江而下,經荊州、游揚州、又北上至相州(今河南臨漳縣)、趙州(今河北趙縣),一路拜師學經,收獲甚豐。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秋天,26歲的玄奘西赴長安,住大覺寺。第二年六月,唐太宗登基,玄奘為讀真經,聯合眾多高僧,上表朝廷,要求西行天竺,卻被刑部駁回。因為當時唐朝同西域各國尚屬敵對狀態,嚴禁關內人等出國。眾僧不再申請,惟有玄奘不屈,不惜身命,伺機偷越國境。公元627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二十八歲的玄奘,混在逃荒的人群之中,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壯舉。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縣),新任都督李大亮發現玄類的西行意圖,通令他返回長安,玄奘在當地慧威法師的幫助下,連夜西行瓜州,過玉門關、烽火臺,穿越八百里大沙漠,九死一生,到達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后又到達高昌國,與國王鞠文泰結為兄弟,繼續踏上天竺取經的征途。跋涉將近一年,行程14000多里,終于在公元628年夏末進人北印度國境。從這張"玄奘負笈圖",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取經的可敬形象。這個展廳陳列的還有石刻蓮花底座,是玄奘取歸來的寶貴文物,上面原來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雖經千攫風雨,仍然清晰可見"大唐龍朔三年"等字樣。龍朔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龍朔二年即公元662年,這時玄奘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慈恩堂",是故居紀念館最高的建筑,需攀登二十多個臺階,請大家拾級而上,一同前往。
這座廳堂是紀念館前院的主體建筑,為仿唐式,歇山頂,出檐深遠,舉折平緩,斗拱碩大,穩重大方。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玄類故里紀念館,在玄奘祖輩大廳遺址上新建展室,主要考慮展示玄奘在佛學上的輝煌業績,并以此來紀念其父、祖營建這一故居、造福后人的恩德。故而取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在春宮當太子,為其早逝的母親文德皇后建"慈思寺"的故事。命名大廳為"慈恩堂"。
玄奘取經歸來,從公元649年五十歲起至五十九歲。奉朝廷之命,主持"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建立譯經院,全身心投人弘揚佛教文化。這座"慈恩堂",塑了玄奘和兩位高足弟子的金身。請大家細看玄奘大師的塑像,高2。3米,像前譯案上,放置梵文佛經,譯文手稿等,整個形象端莊肅穆,深沉睿智,顯示出高僧和學者的博大氣質,左為高足弟子窺基,他是玄奘佛學思想發展的主要助手,確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的法相宗(亦稱慈思宗、唯識宗)。玄奘右側為新羅籍(朝鮮)高僧園測,生于613年,比玄奘小13歲,十五歲就人唐朝敬習佛業,玄奘歸國后,虛心向玄奘請教,甘愿為徒,弘揚佛法,對朝鮮的古代佛學影響極大。
玄奘一生的事業,可用"讀經、取經、譯經、建宗"八個字來概括。在西天取經十七年,有兩件大事可傳永恒。第一件大事,是公元631年,三十二歲的玄奘到達印度的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并在此求學五年,共受聽三遍《瑜迎師地論》,取得了極高榮譽。再一件大事,就是公元641年,玄奘大師參加了在印度首都曲女城舉行的全印度佛學辯論大會。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46歲的玄奘回到長安,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拜遏太宗,二人相見恨晚,暢談從早到晚,難以離開。
玄奘大師取經歸來,帶回了24匹馬馱的物件。主要有大小乘佛經六百部,因明學、聲明學經典若干(因明學即邏輯學,聲明學即語言文字學,這些在古代印度也被包括在佛學之內),佛舍利一百五十粒.5高三尺三寸的金佛像、高四尺的如來銀像及大小佛像若干;還有印度的帳輿,做佛事的器具,僧尼的法服、袈裟等,這些物件對佛學在中國的傳播及流傳后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玄奘大師回國后的最大貢獻是翻譯佛經。從公元645年回國至664年圓寂,20年中共翻譯佛學經典74部,1335卷。每卷1萬字左右,共計1335萬字,占整個唐代譯經總數量的一半以上。印度佛經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翻出的佛經都是線裝書。他還撰寫了十二卷《大唐西域記》。玄奘在翻譯事業上的成就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優勢,更突出的表現在質量的上乘。他開辟了佛經翻譯史上完全由中國學者主持的新時期,他雖然主持譯經院,實際上主要是他一人在翻譯。由于青少年時期精通儒學漢語,在印度學習又精通梵文,因而翻譯起來得心應手,"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詞人隨寫,即可披玩",水平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
玄奘故居紀念館前院的觀光至此告一段落,請大家到后院繼續參觀。故居的后院是正在修建的佛光寺。
2023年河南導游詞篇8
萬水千山總是情,來點掌聲行不行?(游客配合鼓掌)好的,謝謝!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在這陽光明媚的早晨,很高興能和各位一同前往洛陽龍門石窟。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州旅行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那么我呢?就是此次行程的導游員,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或小趙都可以。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咱們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王師傅了,王師傅有多年的駕車經驗,技術嫻熟,所以咱們的安全問題大家大可放心。我和王師傅都很高興也很樂意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此次游覽過程中,大家有什么意見或建議盡可能地向我們提出,我們會樂于接受,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大家,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最后,希望大家在此次游覽過程中,忘記煩惱,忘記領導,開開心心參觀,快快樂樂游覽!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現在已經踏上旅途了,行駛在正少高速上,途徑新密、登封、伊川,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就到達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在洛水之陽而得名。根據歷年的考古發掘和大量翔實的文獻,先后曾竟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是我國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多發生在這里,許多歷史名人多活動在這里。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币簿褪钦f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您想了解5020_年的中國,那您必須來看洛陽了。
而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
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型花色雍容華貴,而被稱為“花中之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笔菍Ξ敃r賞花勝景的真實寫照;宋代詩人蘇轍為了觀賞牡丹,更是“花從單葉成千葉,家從汝陽遷洛陽。”了;民間藝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钡某~,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會舉辦洛陽牡丹花會,花海人潮,熱鬧非凡,希望大家到時再游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