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等獎讀后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優秀作品。小說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前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堅定的布爾什維克戰士。書中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名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英雄的,贊揚了前蘇聯老一輩布爾什維克為革命事業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長篇小說,它閃爍著崇高想的光芒,洋溢著熾熱的革命激情。書中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后烏克蘭地區的生活畫卷,通過主人公保爾在革命斗爭中成長的歷程,反映了蘇聯各個時期的社會特點,展示了為祖國而戰的蘇聯年輕一代的精神風貌。他們用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有、高昂的革命熱情、頑強的生命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譜寫了一篇優美而感人的壯麗詩篇。
小說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作者通過描寫保爾怎樣對待戰爭、工作、愛情、友誼、挫折,并上升為怎樣對待革命與個人、公與私、生與死等重大問題的態度,把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豐滿生動,光彩照人,表現了一個革命戰士鋼鐵般的意志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育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才有意義,我從保爾向上體會到對人生的追求、執著的拼搏精神以及想的堅定信念,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書是知識的源泉,智慧的鑰匙,思想的寶庫,歷史的文化遺產。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讀了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不僅讓我在暑假中找到了樂趣,而且還令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主人公保爾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在十二歲時被無趕出學校,之后在站前餐館干了兩年,對生活的底層有了深入的了解。盡管他拼命干活,但仍被解雇。保爾從此白天去鋸木廠工作,晚上去發電廠工作,并在發電廠認識了祝賀來。在他的勸說下,保爾參加了紅軍,于一場戰爭中頭部受傷。保爾出院后又回到鐵路工廠工作,參加了共青團,在艱苦的情況下搶修輕便鐵路,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筑路時,保爾患了風寒,但仍堅持工作,直到被送回家。他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最后不得不進入療養院。保爾決定以文學創作以事業,而失明。癱瘓等不幸遭遇和沉重打擊接踵而至,情況日益惡化,但他仍堅信自己絕不是沒用的殘廢,并充滿信心的創作出了《在暴風雨中誕生》。保爾的一生在肉體與精神上都忍受這令人無法想象的痛苦,最后終于再次找到了“歸隊”的力量。
我們雖然沒生活在戰火頻頻的年代,但更應該學習保爾身上不屈不撓的戰斗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困難面前,他從沒想過放棄,而是勇敢地與命運作斗爭。事實告訴我們,他贏了,他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同時也證明了一個道:命運是自己掌握的。我們只要你不肯屈服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主人公保爾出生貧寒、自強不息、身殘志堅,以驚人的毅力奮斗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與追求。
保爾在一次戰斗中被炮彈炸得右眼失去了,但他還是很想繼續參加戰斗,他說過:&t;只要心還在跳動就別想使我離開黨,只有死,才能把我拉出戰斗的行列。”那時候他多么想右眼沒有瞎該多好。當時右眼失去了,雙腳失去了行走的功能,但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瞞著家人和同事到另一個地方又去找了一份艱苦的工作,只不過保爾的精力一年比一年差,這使他非常苦惱。保爾只有兩條出路:要么明白的說出,工作的緊張,困難重重,自己是個殘疾人,無法勝任了;要么堅守崗位,直到完全不能工作。他選擇了最后一條出路。
到了最后保爾的身體嚴重殘疾,他躺癱在病床上,他就拿起筆桿子寫文章。他克服了雙目失明的困難把三張寫好的稿子寄往敖德薩,不料,在往回寄的手稿被郵局中途丟失,他六個月的心血白費了,然后組織上派了一個人幫保爾筆錄,保爾口述請戰友筆錄厲經數個月的艱辛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終于與讀者見面了,震撼世人。保爾把這成功看作他又拿起新的武器重回戰斗隊伍,開始新生活心跳歡喜。
保爾是個很堅強的人,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沒有被重重困難所折服,練就成了一個鋼鐵巨人,我讀完這本書,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我想我的學習雖然碰到許多困難但遠比保爾要少得多,再說如今我們的學習條件比起保爾來真是天壤之別,我沒有不讀好書了。我要向保爾學習克服一切困難,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
記憶的田埂上,誰沒有兩三朵娉婷的花?柔風蕩漾,撥開芬芳的塵埃,床頭書籍的淡談香馥,靜臥在每瓣皎潔的月明。
翻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便輕叩我的心門,欲將他的一生向我娓娓道來。曾經的他,懵懂粗俗,誠然不知危險,四處碰壁,仍是咬牙前進,不改倔強,努力奮斗。后來的他,歷經四次死里逃生的煎熬,通過與麗達的交往,終于明白如何為人處事,逐漸向想、精神、信念皈依,在他的人生軌跡上立起紅色的旗幟。
月光傾瀉,水波粼粼,聽著微風絮語,沉湎于燈下閑讀時光,知保爾一生,明奮斗情懷。我想,我們不正也在途徑坎坷與改變嗎?不正像保爾一般需要朗潤的風景來洗滌心靈嗎?
想當時桐花飄零,墨香縈繞,我只是初學書法,不知所措的一個黃毛丫頭。不嫻熟的技藝,不得體的結構,漫不經心的狀態,免不了老師的幾頓教訓。翻倒的墨瓶,被浸染的衣袖,迷離的雙眸,更是讓我急上心頭,欲改變,卻也無能為力。
漫步河畔,望見緋紅的云際,看見粼粼波濤,便想起床邊書籍里的那位不屈的勇士——保爾,他將個生命獻給全人類的一生再次撼動我的心房。別人能把如此艱苦事業淋漓地完成,我,又有什么是攀及不到的呢?
于是我重旗鼓,潛心學習,牢記著老師的孜孜教誨,一撇一捺,一字一句,都將全心傾注。從天明到日暮,從花香到茶涼,不畏懼,不駐足,潛心沉淀,只管奮斗,最終修得書法正果。
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明白奮斗才是青春的底色。不將努力付諸東流,不愧對自己,不錯付祖國和人民,執筆前行,娉婷搖曳,一如保爾,將一份純粹的信仰,一份不輟的耕耘,一份奮斗的情懷,寄予月明,相傳人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在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困臥病榻的艱苦條件下,忍受著病痛,克服書寫的困難,借助與一塊鏤空的格板一字一句地摸寫,后來手連筆也拿不動了,便自己口授,親友幫助筆錄。歷時三年才完成了這部不朽的名著。可見奧斯特洛夫斯基與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樣有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震撼,保爾·柯察金從小就對有錢有勢的人很反感,曾在神父萬圣節做面包的面團上撒煙末,曾在車站做學徒是和飯店老板的得力助手大打出手,曾在冬妮亞家的花園里和調車廠廠長的兒子維克多發生口角,這不能說明保爾·柯察金是一個粗魯、野蠻的孩子,是因為在當時,他們都是戈盧勃的追隨者,都是反對布爾什維克的人,而保爾·柯察金恰好相反。正因為這樣,使保爾·柯察金面對朱赫來被捕時,英勇的沖上前去,打倒衛兵,救出了朱赫來,這件事本來無人知曉,因為維克多的告發,進入了牢房。也許上天有意,在“大頭目”來閱兵時,保爾·柯察金又被錯放了,這下保爾·柯察金無處可去,不敢寄宿他家,怕連累別人,只得離開老母,來到了前線,與荷蘭白軍開始了激烈的戰斗,直至身負重傷,才迫不得已離開了戰場,但仍在車站做宣傳活動。
如果我是保爾·柯察金,根本就沒有勇氣解救朱赫來,更別說上前線和荷蘭白軍抵抗,甚至沒有膽量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去郊外生活,更不可能身負重傷仍然工作,所以說保爾·柯察金堪稱“軍神”!
從這本書中我也獲得了啟示:人,一定要有精神,正因為有了精神,才支撐和鼓舞了保爾·柯察金和許多革命老前輩們為了人民的利益而艱苦奮斗,流血犧牲。也正因為有了精神,才支撐和鼓舞了我們的廣大人民為建設自己的美好未來信心百倍地忘我勞動。這正是我們應該珍惜和發揚的。
同學們,讀讀這本書吧!它會給你太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