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800字
寫心得是一種寫作訓(xùn)練,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能力。這里提供優(yōu)秀的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800字,方便大家寫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800字參考。
《上下五千年》里的許多文章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篇《老馬識途》,故事的主人公是齊桓公管仲。
這篇《老馬識途》主要講了這么一件事:在公元679年,齊桓公約諸侯共同訂立盟約。可是,楚國不但不參加,反而叫鄭國也別參加。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到這里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老百姓都快死光了。從此一場大戰(zhàn)展開了。經(jīng)過幾個國家的齊心協(xié)力,終于打了勝仗。山戎的老百姓歸順了齊國,但是,孤竹國大將黃花把齊桓公和燕莊公領(lǐng)進了孤竹國都城,騙到了迷谷,使齊桓公、燕莊公和將士們迷失了方向。那里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分不出東南西北。士兵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就在這危急時刻,管仲想出了老馬識途的辦法,讓大家走出了迷谷。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是:管仲在這么可拍的迷谷里,能冷靜下來想出老馬識途的辦法,是平常人做不到而不可能做到的事,他真是個鎮(zhèn)定、機智、聰明的人,讓我深深感到敬佩。
最令我欽佩的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即位前,和父親李淵南征北戰(zhàn),立下屢屢戰(zhàn)功,而且李世民還提拔了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等文武官員。即位以后,唐太宗處朝政大事處處都很謹慎,并且鼓勵各級官吏有什么說什么,不要因為怕得罪皇帝而隱瞞真相。唐太宗不僅善于納諫,而且善于用人。他不記私仇??提拔了在太子府做事曾反對過自己的魏征,封他為大夫;還提拔了出身低微的馬周為中書令,主持朝廷大政。
在歷史中,像我講述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不過我們要向歷史中的賢人學(xué)習,向顏真卿學(xué)習不畏強暴;向陶淵明學(xué)習,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魏征學(xué)習直言善諫:向包拯學(xué)習大公無私;向道同學(xué)習剛正不阿:向鑒真學(xué)習不怕艱苦。
這本《上下五千年》記載了古代許多發(fā)生的事,讀了這本書,我增長了不少知識,了解了許多歷史知識,懂得了許多道,讓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具有燦爛的文化,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xué)習,這樣,將來長大后才能建設(shè)我們的祖國。
最近幾天,我認認真真地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真是大開眼界!
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主要講了從上古的炎黃二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歷史:從商朝的盤庚遷都到焚書坑儒;從《詩經(jīng)》中坎坎伐檀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桃園三結(jié)義到王與馬共天下;從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到蘇東坡高吟的大江東去;從隋唐亂世的草澤英雄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quán);從《資治通鑒》到沈括的《夢溪筆談》;我們中華兒女的祖國是偉大的先輩們用滿腔熱血建成的呀!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我們的祖先聰明智慧,發(fā)明了世界上著名的四大發(fā)明造紙、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shù),這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啊!然而,清朝當權(quán)者昏庸無能,聽信小人佞臣之言,做出有辱國家的所作所為,令我們?nèi)f分痛恨。從書中我也受到啟發(fā):對于別人的花言巧語,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對于別人的話語,我們要認真思考,仔細辨別其本質(zhì)的善與惡。我們要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學(xué)習,并且從小要立下遠大的志向。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不能隨便打罵別人。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學(xué)到的知識巧妙地應(yīng)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擴充自己的知識,不斷積累,為以后的工作做知識的儲備,為將來建設(shè)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我們還要學(xué)習古人刻苦讀書的精神。孟母三遷,造就一代宗師;蘇秦懸梁刺股,最終被拜為六國相;匡衡鑿壁偷光,最終成為大學(xué)者;從這些典故中,我得到啟示:成功需要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去澆灌,時代雖然在變遷發(fā)展,我們也還是需要刻苦讀書的,并且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樣,終究能換來你成功的那一天!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付出肯定能獲得成功!《中華上下五千年》不僅內(nèi)容豐富多彩,而且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不愧是一部值得多讀的好書。
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叱咤風云的人物;一曲催人淚下的歌謠,都使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臥薪嘗膽的勾踐;三顧茅廬的劉備;紙上談兵的趙括;毛遂自薦,多才多藝,精明;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武則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才華橫溢的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就是出自蘇軾大師之手。
我認為蘇軾是個多才多藝,才華橫溢,豪邁,氣度不凡,關(guān)心民間疾苦,才思敏捷的大文豪!他為了關(guān)心百姓,決定遠渡重洋,不做官;他為了不讓民心動搖,就對富人發(fā)話;他為了讓西湖於寒清除,就派二十萬民工,深挖河床……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年的清官,經(jīng)常遭到排擠打擊,曾經(jīng)多次貶官,遭人陷害,在大牢中關(guān)上數(shù)百日。我十分佩服蘇軾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讀到我這里想到自己:
記得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考的很不好,就不敢回家,因為我怕,我怕媽媽會狠狠的批評我一頓。我當時,十分失落,總是悶悶不樂,媽媽知道后對我說:“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哪里摔倒,就要從哪里站起來,我相信你,下次你一定會考的很好的,好了,別垂頭喪氣的了。”媽媽語重心長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如果我當時像蘇軾大師一樣有著不屈不撓的&39;精神,就不會鬧一段笑話了!
中華民族是有一個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日往月來,物換星移。幾千年來,人類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興盛與衰微,
輝煌與悲滄和風和日麗與腥風血雨,多少事如煙而逝,多少事流傳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
我竟沒想到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癡迷了一個下午,從中午到傍晚,一發(fā)不可收拾。
這本書主要記載的是有關(guān)于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歷史。它凝聚了各個時期的故事,將它們編成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書——《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歷史”充滿了興趣。
書中的歷史故事我們很多都耳熟能詳,例如大禹治水,陳勝吳廣起義,赤壁之戰(zhàn),鄭成功收復(fù)臺灣等等。其實我覺得,作者在寫此書的時候不僅是想讓讀者了解歷史事實,而且還想讓我們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與勤勞。其實每個故事的發(fā)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而有些歷史典故還會讓現(xiàn)代人贊嘆不已,甚至作為借鑒,在當今社會還有著同樣顯著的效果。這些,無不證明古代人們的智慧。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當時,趙王有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而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十分樂意,但又怕被欺騙,頓時束手無策。為了以防萬一,趙王派藺相如去保護“和氏璧”。但是,當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卻毫無拿城換壁之意,見大事不妙,藺相如急中生智,說:“這璧有點瑕疵。”于是秦王信以為真把“和氏璧”給藺相如看,秦王上了當,沒辦法,只好拿出地圖把交換的城指給藺相如看。這次藺相如為了不再上當,在舉行換璧儀式之前,藺相如叫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最終藺相如戰(zhàn)勝了秦昭襄王,成功地完璧歸趙。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代人們的智慧結(jié)晶,藺相如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轉(zhuǎn)危為安。這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素質(zhì)和扎實的基礎(chǔ),還要臨危不亂,學(xué)會觀察別人。而這些都是現(xiàn)代人難以實現(xiàn)的,要不遇到挫折就不再前進,要不就膽小如鼠,看見大場面就緊張,語無倫次。所以我們要從別人的成功中獲取經(jīng)驗,擇善而從,勇于挑戰(zhàn)自己。
自古以來,多少以弱勝強的故事,像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這些都證明了弱者對強者不一定是以慘敗告終,很多時候,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比拼將領(lǐng)的智慧。
慢慢地閱讀完最后一頁,一個個歷史故事猶如放電影般的在我的腦海中不停地浮現(xiàn)。《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了解了歷史,體會到古代人的智慧與辛勤,更促使我努力學(xu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