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
《流浪地球2》以提出計劃將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萬座行星發動機正在建造中,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1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觸就是想再立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為2實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滿,細節到位,內容格外充實。
在看太空電梯危機時,我以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軍的事,劉培強的年輕時代會是一個戰狼一般的存在。
丫丫的數字復活是一個意外,圖恒宇和馬兆的死亡其實也是意外,圖恒宇的數字復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疊著意外,奇跡就不是我等蕓蕓眾生可以堅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于在備選方案中努力,順便被奇跡摸摸頭。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認為月球危機正是受圖恒宇上傳了丫丫導致,我一度以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會成為終極boss,沒想到她成為了奇跡。
總的說來,《流浪地球2》真的是讓人意外的驚艷,我想自豪的說一句: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級的科幻!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2
這是第一部看的電影,吳京主演,講的是太陽老了,脾氣越發古怪,一百年以后會把地球吞掉。為了應對百年后的太陽危機,全世界組成了聯合政府,商討對策。其中數字化人生讓人活在虛擬世界里,以及讓地球脫離太陽系,花2500年飛行到另外一個星系生存,是兩個呼聲最高的解決方案。作為愛家愛國的中國人,堅定支持地球流浪到別的星系的方案。在這個方案落地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這部影片寫的是其中的三個困難,第一是向人們證實這個昂貴方案的可行性,第二是應對并化解月球危機(把月亮搞沒了),第三是應對并化解木星危機(把木星上的氫氣點燃,利用這個威力把地球推開避免撞上去)。
整個影片我覺得拍的還是不錯的,有親情,愛情,友情,但是這一切,在宇宙面前,在比人類更龐大的各種力量面前,都顯得渺小。但是這種渺小,有時候靠著信念和堅持,有時候可以變得非常偉大。
另一個體會是,和西方國家比,我們顯得沒有那么理智冷血,因為過于在乎感情,所以不愿意放棄家人,不愿意放棄地球,不那么愛表達,也不那么容易被信任。要強大,靠信念,靠堅持,靠溝通,和被理解之后的合作。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3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師講述的一萬五千年前一個大腿骨折的原始人痊愈的故事。
故事講完回歸今天的主題,月球馬上要撞擊地球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都拿出來,放到月球,讓月球爆裂,從而解除地球被月球撞擊的威脅。原本各個國家都不配合,都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核武器。但是現在人類面臨共同的威脅,必須團結互助才能解決眼前的危機,周老師講過這個故事后所有人都感到地球是大家的地球,當人類面臨共同的災難,必須團結起來,危機當前唯有責任,所以各國享應號召拿出了自己國家的核武器。
電影結束后,走出影院,看到天空很藍,看到街邊的綠樹紅花,覺得這一切好美好!我們覺得一些理所當然的的事情,我們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許正是某個特殊階段人們心里的夢想家園,是他們畢生追求的理想生活!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4
看電影之前,我對《流浪地球2》的近三個小時的長度表示懷疑。電影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下嗎?
故事在太陽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的背景下展開。總體感覺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為后續的展開做了鋪墊。
整個故事框架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行,說明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以及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記述,也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整體很有魅力。
作為普通觀眾,參觀體驗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畫面震撼人心,特別是在片頭,有世界末日和充滿希望的感覺。對人物的感情描寫,對家人、國家、地球等,并沒有過度的煽動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地球還很美”。另外,關于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需要在續集中進行更多的討論。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豐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抓不住重點。
看到末日即將到來,有人提前離開,但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者坐下或站著,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雞蛋。這可能表達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5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電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實沒看太懂,近3個小時,看得腦袋發脹。半夜睡不著,便坐起來重看原著和影評,才算有那么一點撥云見日,不吐不快。
原本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成為了危機本身。
這是流浪地球計劃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也是整部電影的矛盾點。想必過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國倡導的方舟計劃,讓極少數有地位有錢的人得以逃離,絕大多數人留在地球等死,很顯然,中國科幻界所要追求的價值觀是一定要帶著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幾代人受苦受難的代價,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濟寧老鄉的導演郭帆是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當下生活的質量,去應對一場可能百年以后才會遇到的危機?還是選擇活在當下,享受這片刻的愉悅?
如果有一天告訴你,要讓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類文明的延續,你愿意犧牲你這一生嗎?很多聲音會說,憑什么要犧牲我,人類文明延續不延續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一直悲觀地認為,當下世界的年輕人是屬于躺平的`一代,這些人甚至連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們會在乎以后會不會還有人類文明?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人類文明的存在,是為了部分個體的滿足還是為了廣大人類群體的幸福?危機來臨,是選擇犧牲一部分人的生命,來保障少數人的生活質量,還是說為了絕大多數個體的存活,而犧牲少數人的生活質量?
劉慈欣老師的這句話值得深思: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6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觸就是想再立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為2實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滿,細節到位,內容格外充實。
在看太空電梯危機時,我以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軍的事,劉培強的年輕時代會是一個戰狼一般的存在。
結果,我猜錯了,劉培強沒有被塑造成一個個人式的英雄,相反隨著劇情的走勢,《流浪地球2》為觀眾展示了老帶新的薪火傳承的精神,無數的劉培強師傅類的老戰士,帶出了無數的劉培強,恐怕也正是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才讓劉培強最終毅然無畏的犧牲自己,讓地球擺脫了后來的木星危機吧!
圖恒宇的那條線,其實我是有點沒看明白的,在我看來,圖恒宇對女兒數字生命的執念是一種病態,我的認知層面可能更像馬兆,會覺得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會覺得影片里互聯網聯機任務是失敗了,而既然“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那么應該有備選方案,比如說像《流浪地球》1里面那樣人力點火的備選方案,而不是干等著奇跡發生。
丫丫的數字復活是一個意外,圖恒宇和馬兆的死亡其實也是意外,圖恒宇的數字復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疊著意外,奇跡就不是我等蕓蕓眾生可以堅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于在備選方案中努力,順便被奇跡摸摸頭。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認為月球危機正是受圖恒宇上傳了丫丫導致,我一度以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會成為終極boss,沒想到她成為了奇跡。
總的說來,《流浪地球2》真的是讓人意外的驚艷,我想自豪的說一句: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級的科幻!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7
電影上說:“沒有人的文明,將毫無意義”,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沒有月亮,那將是多大的遺憾。然而這樣的遺憾在《流浪地球2》中,變成不得已。那是人類自我拯救進程里的敗筆,但好在這部片子全程以“愛”貫穿,一切就都變得值得。
汪曾褀說:“人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活著才有意義。“影片中無論是劉培強對韓朵朵浪漫極致的愛、還是張鵬對劉培強的師徒之愛,還是那233個引爆核彈的50歲以上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長者以生命對人類的獻禮,馬兆的犧牲,還是圖恒宇對女兒YY執念般的愛,將一切變得極具意義。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類的數字生命將永生。”這簡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數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長、進化,日益變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經灰飛煙滅,但你的思想、你的靈魂會沿著你慣性的思維模式去延續,去愛著你愛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業,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讓人類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這種叫做“希望”的東西吧。
回望我們生命的這一路走來,許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靈光乍現的時候變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時刻的早點到來,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會有另一個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機勃勃,活色生香,這很美好。這種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滿生長的力量,或者這也可以定義為“活著”,象干將、莫邪一樣把自己煉進劍里,叫活著。而我們將以一種新的方式將“活著”永續,是一種精神的永續,生生不息。
忽然覺得,這許多年都沒有參與過網絡游戲,應該算是一種遺憾。如果可以,希望這個2023年可以參與體驗一下網格游戲,去感覺一下虛擬現實,去擁抱科技與現實的種種駁接。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8
我很喜歡看科幻小說,曾經《科幻世界》雜志期期不落地看——劉慈欣的《三體》連載也是在這本雜志上看的。
為什么喜歡看呢?我想也許是宇宙和太空太神秘了,給人無限的遐想。
流浪地球2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種遐想。
個人在人類中是渺小的,人類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宇宙是大的,無法想象的大,它無邊無際,有無限可能。這些可能令人敬畏,更令人神往。
太空電梯、空間站、月球上的建設場景——電影呈現出來的這一切讓人對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作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的特效是沒話說的。
冰冷的機器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再宏大的`故事也要落腳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而人的故事就是欲望的故事。
劉培強第一次見韓朵朵,眨眼間連孩子都抱在手里了。
圖恒宇想讓女兒圖丫丫在數字世界里活一輩子。
周老師不斷強調“我們的人肯定能辦到”。
在電影中,圍繞這些欲望,我們看到了一次次奮斗和一次次失敗。個人雖然渺小,但人的精神是無限大的,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群人。這就是人類的傳承。
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五個階段,持續兩千五百年,無法想象的時間長河里,將會發生多少故事啊,期待球3、4、5、6……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9
有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能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離的創意蕩氣回腸,驚艷無比。
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合時還圓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違紀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搖搖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界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
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2》是中國硬科幻電影里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這類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并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終于有導演做了這樣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給中國的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有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后表揚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的改動,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判斷,希望能在續集看她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2》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服。在流浪,因為我們終于有了硬科幻了。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篇10
在看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2》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進去,他通過平凡的方式寫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2》以豐富的想象貫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軌道,航出了太陽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繼續著它孤獨的逃亡生涯……看到這里,讓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劉慈欣,佩服起他對宇宙的認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繪的像真的一樣;通過他的想象,他發明了地球發動機,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當在太陽爆炸的時刻地球發動機能夠幫助人類逃亡太陽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尋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飛船派”是兩隊死對頭。這些“角色”在情節中不斷閃現,而就是這些“角色”為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
人就要有豐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才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也許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們不保護地球的嚴重后果,雖有地球發動機給予我們的幫助,但它也需要資源{各種山體},如果地球真的滅亡了,那我們就要坐著超音數速汽車到別的星球生存,愛護地球,別讓他離我們而去!
這部電影的作者劉慈欣簡直把科幻描寫得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為奇,可慢慢的品嘗,才能嘗出真正的味道。
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感覺到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寫地球上不可出現的人或生命體,如通過寫我們的生活聯系到不可思議的.事……它讓我認識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讓我對科幻燃起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