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
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1
在最新的一次航空旅途中,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宇航員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王亞平作為國內第一位走向宇宙的女宇航員,值得被載入史冊。
為了入選宇航員,王亞平經歷了無數次專業的訓練,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和專業訓練,王亞平全都咬牙堅持下來,真正向學生們展現了堅持夢想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夢想的實現是因為堅持,學生要學習她們身上堅韌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筆者看來,想要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堅持下去的恒心與韌勁,就像這四位勵志女性一樣,保持自律的腳步,在成功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對于學生們來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學習,雖然說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學習,確實有些枯燥,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何況只是簡單的枯燥,只有端正自身學習態度,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
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學習對于自己發展的意義,只有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而學生面對困難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挫折變為自己的動力,遇到不會的問題要沉下心來鉆研,通過自己的思考,突破每一次困難,只有在困難中不斷地進步,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生要保持學習的動力,不斷突破自己,追求更加優秀的自己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只有按照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督促著自己不斷前行,追求下一個優秀的自己。
同時學生要貫徹“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學生要學習別人的優點,歸納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學以致用,不斷充實自己。
只要學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保持學習的動力,就猶如行舟在燈塔的指引下前進,只要不斷突破自己,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2
時代召喚巾幗,拼搏成就夢想
2022年1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此前,王亞平收到來自國際航天界的寄語:“當你看向窗外,看到浩瀚星辰,看到地球,別忘了,數十億女性也借著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王亞平這場完美的太空行走,是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生動寫照,為人類航天事業增添了一抹溫暖明亮的色彩。
在成就偉大事業、通往浩瀚夢想的路上,不僅有女性航天員,還有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倩影。堅守海上一線的工程師侯靜連續奮戰、一路攻堅,為“深海一號”投產打下堅實基礎;在國外擁有獨立實驗室的胡海嵐回國后,毅然扛起了我國系統神經科學領域的大旗;“船舶設計大師”毛獻群主攻某艦艇總體研究設計工作數十年,在力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科技戰線上,巾幗力量舉足輕重。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
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3
作為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這次是王亞平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任務后再度進入太空,她也將成為首個出艙的中國女航天員。2003年,楊利偉實現中國人千年飛天夢。當時只有23歲的王亞平心底的小火苗“騰”地被點燃了:“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如果可能,我要做那個向太空挑戰的人。”
神舟十號任務時,王亞平完成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是一堂在地面無法1:1彩排的課。最難做的水球實驗,地面支持團隊擔心水球隨時會破裂。王亞平耐心細致,不慌不忙,水球完美呈現。
在此次任務中,出艙是超大負荷的活動,作為女航天員要花費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她清楚地知道:太空環境不會因為女性到來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降低門檻。在體質訓練中,她總走得最晚,還經常和其他航天員比一比誰的肌肉塊更強壯,并為自己的胳膊練粗了而欣喜。
王亞平說:“成為航天員后,我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4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臺,她從酷愛運動,尤其是長跑項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學校的校隊。
每次長跑就算再苦再練她都會堅持跑完,她的體育老師說:“王亞平體力耐力非常好,能爭第一的,絕不要第二。”
在她17歲的那年,王亞平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在那一年,她勤學苦練,掌握了四種機型的駕駛能力,老師們對她的評價都是成績十分優異。
在20__年,她成為了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并在后來的幾年遇到了趙鵬,陽剛帥氣,做事認真的趙鵬就此出現在王亞平的世界,趙鵬也看中這位刻苦勤奮、意志堅定的女生。20__年兩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向往太空的追夢人
20__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放。
王亞平踴躍爭先,參加了選拔,趙鵬和王亞平的家人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但是王亞平是那種一旦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趙鵬在后來也全力支持王亞平的航天夢想。
但是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種壓力,在地面上也要經過很多次考驗和層層篩選。
受試者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
在低壓試驗艙經受5000米、1萬米高空環境的考驗,測試耐低氧能力;
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前庭功能 ;
進行下體負壓和頭倒位等各種耐力測試以及超常規的心理檢查;
在經過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體測試后,王亞平成功通過審核,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說:
飛天之路從不偏愛女性,女航天員的付出往往最多。因為太空是失重環境,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骨骼退化的現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對太空環境會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勢,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準備。
一位摘星星的媽媽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務的出征時,王亞平已經有了一位5歲的女兒,在神舟十三發射前現場,女兒眼眶濕潤對著媽媽說:
“媽媽,我想要你回來時幫我摘星星”
王亞平回答道:“那你要媽媽幫你摘幾顆星星呀”
女兒說:“一顆就好。”
“為什么只要一顆星星呢?”王亞平問。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兒說。
說完,兩人揮手道別,王亞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艙后王亞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亞平的女兒此刻也是熱淚盈眶,激動萬分。
王亞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堅定,刻苦勤奮的追夢人、是敢于遨游太空為女兒“摘下星星”的母親,是報效祖國,敢為人先的時代楷模,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定搏擊者!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干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王亞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5
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空軍招飛,大家也都知道招募飛行員的條件十分苛刻,對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很難。
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成為一名飛行員難,成為一名航天員則是難上加難。大家可以觀察,這些年,能夠代表國家航空航天領域升上太空的優秀航天員也就那么幾十人,由此可見,成為一名航天員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而在這些優秀的航天員當中,王亞平便是其中之一。
而除了航天員的身份外,她還是丈夫的妻子,女兒的媽媽,以及父母的女兒。
其中,王亞平對自己女兒的教育尤其上心,在升上太空之前,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兒。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便是如此。
為人父母之后,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能夠成為可造之材,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王亞平這次離家,最不舍的便是自己的女兒,也叮囑女兒不能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荒廢了學習。
當然,女兒也不舍得王亞平,所以為了讓女兒安心,王亞平承諾女兒自己會平安回來,而且回來之后還會給她“摘星星”。
從20__年10月16日升空,到20__年4月16日安全降落,在此期間的183天,王亞平以及另外兩名航天員都將在太空度過。
在這期間思念女兒了,便通過視頻聊會兒天,讓女兒安心,在家好好學習,等著她回家。
王亞平對女兒有多疼愛呢?這點可以從一個細節中得以體現。
王亞平在升空之前,便將女兒送給她的玩偶帶在身邊,然后到了太空之后,便將這個玩偶掛了起來。在王亞平心目中,這不僅僅是一個玩偶,還寄托著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家人對她的關懷。
王亞平在太空期間,她的女兒對她也十分想念,于是便想著通過繪畫的方式來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給表達出來。
于是王亞平女兒便畫了一幅畫,畫面中有一位宇航員,還有一只小熊和好多星星。而那名宇航員正在摘星星。
顯然,畫中的宇航員便是王亞平,因為她曾經對女兒說過,要在太空給女兒“摘星星”。
時光飛逝,一轉眼,183天的太空生活圓滿結束,于是王亞平便和兩位航天員一同返回地球,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走出艙門的那一刻,王亞平首先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感謝,與此同時,還借此機會對自己女兒說了一句話。她說:
“我想對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充滿著復雜的情感,這是對曾經許下承諾的兌現,同時也是對女兒和家人思念之情的表達,因為她知道,再過不久就能和家人相見,就能看到那個活蹦亂跳的女兒,就能和家人一同分享這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縱觀王亞平的成長經歷,可以發現她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王亞平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父母以務農為生,家境貧寒。
不過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寒的家境讓王亞平懂事更早,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在中小學期間,王亞平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異。而在福山第一中學讀高中時,王亞平參加了長春飛行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招飛,憑借著過人的綜合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王亞平順利入選,開始踏上飛行員之旅。
從1997年到長春飛行學院學習,到20__年首次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這十多年時間,王亞平雖然成長迅速,但背后的付出更是讓人敬佩。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經歷的訓練讓很多人難以承受。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訓練強度更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王亞平都挺了過來,而且變得越來越優秀。
也正是因為她的出眾,讓她能夠在20__年再次獲得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機會,所以她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天員,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媽媽。
如今,對于王亞平而言,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隔離觀察和修養,便能回歸家庭,回到家人的懷抱,讓我們一起為英雄航天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