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共有7種叫法
1、重九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踏秋節: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3、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懸梁自盡,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于重陽節讓她們休息。于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登高節: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節: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6、茱萸節: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7、老人節/老年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的名字是在三國時期出現的。據曹丕的《九日與鐘友書》記載,“歲月來了,9月9日突然復活。九是陽數,日月并應,俗稱,以為適合長久,所以享受宴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花園,持糯,空服九華,寄托言語。”。這里還提到了菊花和葡萄酒。魏晉時期有賞菊喝酒的習俗。
唐代,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此后,宮廷、民間共同慶祝重陽節,并在節日期間開展各種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加熱鬧。《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北宋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老事》還記載,南宋宮廷“八日作重九排”,等待第二天的盛大娛樂。
明朝,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開始就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習慣依然盛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些地方將夏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愛老、助老的氛圍。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23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法律明確規定,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要吃哪些食物
1.菊花
喝菊花是古人在重陽節的保留項目。請注意,“只看菊花”不僅僅是看而已。古人還把菊花泡在酒里,自由飲用。制作這種菊花酒并不難。用菊花、糯米、酒曲,按照一般的釀造方法,就可以釀出一壇鮮菊花酒。其味涼而甘,有養肝明目、健腦解痙、延緩衰老的功效。
2.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撐腰糕”、“花糕”、“發糕”或“菊花糕”,是用饅頭做成的糕。輔料是棗、杏仁、松子、栗子,是甜品,有的是帶肉的咸味。老年人吃了重陽糕就不會腰酸背痛,所以每年都要吃重陽糕,保持腰身強健。在重陽節習俗中,吃重陽糕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糕”與“高”諧音,寓意生活水平步步高升,象征著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3.大棗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增智健腦、增進食欲、去腥、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還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松、貧血。是老年人冬季的進補佳品。
4.核桃
核桃是補腦的佳品,也是補腎固精、溫肺平喘的食療佳品。對腎虛、尿頻、咳嗽等癥有很好的療效。老年人常吃核桃,可以保持頭腦清醒,耳朵敏銳。
重陽節有哪些忌諱
1、不能說節日快樂
九九重陽,九被覺得是陽數,二陽碰見叫重陽節。九又是數目字之中最大的數字,之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兇日。遵循神州風俗人情里邊轉危為安的思索代換模式,雨后春筍節日挪動是為著鎮壓住敵焰而開辦。因而在以此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說節日快樂似乎約略不妥,不如說身體健康或者一家子平安更為恰當。
2、忌送菊花
盡管如此重陽節賞菊,飲秋菊酒,可別覺得重陽節就活該送菊花。菊花在老輩滿心是祭花,是饋贈喪生者表述悲悼的鮮花。若送一束秋菊給老人,很興許讓椿萱很生氣,誤解你送花的意思。
3、忌出門子缺席三年的丫頭回娘家
民間俗語有:“打道回府過重陽節,死她老婆婆娘”的傳道。照說魯西南地區的滕縣就近,嫁出去三年之內的閨女這天未能回娘家,三年日后就可以回。當然這只是本地的風俗習慣,通國其它地域誠如是從未禁忌,方可回岳家的。
4、忌行房事
子女交合必以時,干才高達陰陽說和,不然生死不調,有損于子孫的生息,還會產生浩繁亂子。“重九”是陽數之頂峰,嗣后則轉為陰數,故而禁忌布滿冒失的所作所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5、忌做飯
仙逝傳說“重陽不蒸粑,老虎要咬媽”。重陽節是老人節,逢年過節這天要讓老母休養生息,得不到因煮飯而勞累。及時沒能把其一道理講清楚,就拿這個俗語來嚇唬人。
重陽節又叫什么節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老人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倡導全民尊老風尚,把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為什么叫重陽節
重陽的意思就是兩陽相重,我們從傳統文化中會發現,一般從一到十這十個數,被稱為“天地之數”。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也就是說,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十”表示全,所以“九”為數之極,也是陽之極,二陽相逢,是為重陽。其實中國的古人特別喜歡九這個數字,你看在《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天地之至數始于一,而終于九焉。”中國古代的帝王對“九”也是情有獨鐘,他們自稱“九五之尊”,穿的衣服叫“九龍袍”,住的宮殿被稱為“九重宮闕”,宮殿的大門上,橫豎九排門釘。其次,在宗教當中也強調“九九歸一”。還有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普通的百姓小情侶送玫瑰的時候還講究送99朵玫瑰,其實就是長長久久之意。重陽節名稱的由來是比較曲折的,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對于重陽節的寓意,包括現在重陽節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動,很多都是可以跟家人一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