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成于勤儉,敗于奢侈,這是我們的古賢很早就提出來的醒世箴言。有關數據顯示,饑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
隨著社會各界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今天,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剩菜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盛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節約糧食,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縣教育局在開學初就專門下文,要求學校對同學們開展“節約糧食、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的“三節”教育活動,結合同學們平常在學校的表現,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用紙,節約糧食。
作為學生,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用紙,我們用寫作業要用紙,我們畫畫要用紙,我們用餐巾紙擦手擦嘴……你們知道,紙是用什么加工制造而成的嘛?紙是由樹木、麥秸稈、稻草等農作物經過加工制造而成的,樹木是紙的主要來源。所以,如果我們浪費的紙越多,需要砍伐的樹木就越多,所以不節約用紙、浪費用紙就等于變相砍伐樹木,破壞環境,而破壞環境就會有沙塵暴、洪水等自然災害來侵襲我們美麗的家園,看來紙和環保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我們必須要節約用紙,保護環境。
再來看看我們身邊有些同學的做法:有的同學在寫作業時,寫錯了一道題,把整張紙都撕了;有同學在換新的作業本時,把沒有用完的舊作業本扔在了一邊;做手工時,紙折錯了一點就把紙給扔了;用餐巾紙擦嘴的時候明明可以用半張紙或者少許,有人偏偏用了一大張……這些都是浪費紙張的行為。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節約用紙呢?
1、我們要把作業寫規范,不隨便撕本子!
2、不再在書本上亂涂亂畫,把書捐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3、用過一面的紙還可以用反面。
4、將舊本子上沒有用過的紙訂成草稿本。
如果我們全國小學生每人每天節約一張紙的話,一天就可以節約出一片森林來,這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讓我們將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么嗎?小麥、水稻、玉米被稱為世界三大糧食。
也許很多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吃不飽飯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糧食的行為?然而,現實情況令人擔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情況日益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得不到珍惜。就以我們學校為例,中午吃飯后,餐桌上,米飯、菜肴隨處可見,有的同學為了急著去玩,飯菜只吃幾口就倒掉,各班的垃圾桶里,會有不少同學們吃剩的飯菜,有的班級是滿滿一桶。糧食浪費現象何其嚴重。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數據啊!面對此情景,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學校食堂墻壁上的標語,不知道同學們看過后想過沒有,是什么意思呢?它時時告誡我們:吃飯時要想到糧食來之不易,要節約不要浪費。同學們,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像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有菜譜的,就是說,飯菜的選擇是經過科學搭配的。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從今天的午餐開始,我們就來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班級哪些同學在吃飯這件事上做得最好!
當然,節約是多方面的,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節約不到一輩子窮。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從節約用紙、節約糧食做起,強化節約意識,節約學校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自覺抵制奢靡浪費之風,從自身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創建“節約型校園”。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非常的榮幸,能夠站在莊嚴的國旗下為大家演講。
從上個星期開始,我們學校進行了文明就餐班級評比活動,為什么要舉行這樣的活動呢?因為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就餐時浪費糧食、大聲喧嘩。其實國家教委早在1991年10月10日就發出關于教育系統認真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教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少學生中,節約糧食的觀念十分淡薄。這不僅反映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不懂得珍惜人民群眾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教育學生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它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創建“綠色學校”、創建“節約型學校”的實際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我們都要把肚子吃飽,吃飽才有利于我們身體健康成長。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下面我把上個星期的值周情況反饋一下:
一、文明禮儀方面:
個人衛生檢查情況反饋:大多數班級都還好,學生的個人衛生比較干凈,但還是存在著臨時抱佛腳的情況,要檢查了才去督促學生洗手、剪指甲,望班主任要加強學生的個人衛生教育,不要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去做事。其中三(1)、四(1)、六(2)三個班的學生有幾個手指甲過長,指甲縫有黑泥,希望班主任加強教育。上周二六年級兩個男生打架,希望班主任加強教育,其他班級也要引以為戒。
二、中午食堂就餐及排隊情況反饋:
1、中午排隊去食堂情況良好,有老師帶去食堂就餐,
2、就餐時大多數同學比較安靜,有少量同學與同桌邊吃飯邊聊天,
3、倒剩飯剩菜時,有些同學倒在桶的外面,當大桶裝滿時,不會倒到小桶去,
4、擺放餐盤時剛開始擺放整齊,人一多就亂放了,沒有按照大小餐盤分開放置,
5、一年級學生吃好飯后,掉在桌子上的飯粒較多,大桌子不太干凈。
6、二一班、六一班出校門隊伍比較亂,追逐打鬧都有。部分班級第三節課課任老師沒有帶學生出校門。經過強調之后情況有所好轉。
三、乘車安全方面:
大多數小組較好,高段學生離開隊伍打籃球、打乒乓球的較多,經過教育之后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六(1)班徐林身為組長還去打籃球要批評。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餐桌,節約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道盡了天下多少勞動人民的心聲。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的餐盤中只吃了幾口,就往垃圾桶里一扔,不一會兒垃圾桶里就裝滿了剩飯剩菜,看著真是令人感到可惜!但那只不過是很多人的內心想法,盡管可惜,卻還是毫不猶豫、理所當然的去浪費!
而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于我們來說糧食不怎么貴,所以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于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他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曾深深縈繞心間,曾幾何時,我們摒棄了這條美德,殘渣剩飯的身影隨處可見。
只有心存節約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飯剩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館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應該打包帶回家,積極響應“光盤行動”,這才是每個人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他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詮釋。
也許很多人是想節約的,只是不知道具體的做法,下面是關于節約糧食的小竅門:
1、在家里吃飯時不要留剩飯,如有剩飯放進冰箱明天吃。
2、在飯店里吃飯時,剩下的飯菜可打包帶走。
3、在學校里,如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在吃之前讓同學幫忙分擔。
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想起這首詩,眼前就仿佛出現出農民伯伯在耕耘的場景,看到他們這樣辛苦,我心里不僅僅感到內疚起來。因為我平時有浪費糧食的習慣。有一次,我正悠閑自在地坐在柔軟的沙發上看電視,一邊吃著好吃的零食,一邊享受著空調清涼的'風。
“開飯了,開飯了,快過來吃飯,叫上你爸爸。”我依依不舍地放下遙控,叫上爸爸,坐在餐桌旁吃飯。我剛朝餐桌掃一眼,就皺起眉頭來,“啊,又是這些菜,這些菜我都吃膩了,我沒胃口!”就想把飯倒進垃圾桶里,我正要把飯倒掉的時侯,媽媽竟然走過來了,看見我要倒飯,連忙上前阻止我,我看見媽媽那嚴肅的面容對我說:“你為什么把飯倒掉。”
我倔強地說:“今日的菜不和我胃口。我不由自主地抬起頭看電視。我和媽媽爭論了一會兒,爸爸走過來說:你這樣實在太浪費了!”過了快二十分鐘了,我還是不想吃,媽媽見我這幅德行,就給我細心的談論起來。“你看農民伯伯多辛苦呀!驕陽似火的天氣還要去田地里干農活這么熱他們為什嗎要去呀因為他們想讓我們全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飯才不會被餓死,你看你浪費糧食,是不行的。”聽了以后我很慚愧。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十分幸運了。當時爺爺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爺爺的這種愿望和同學們的做法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在同學們眼里,吃剩的饅頭充當“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會傷人;但在爺爺眼里,這種行為是絕對錯誤的,令人痛心的。同學們我們要珍惜糧食,它來之不易它是為我們人類而生的,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你不節約糧食你會后悔的。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說起節約這個詞,我總覺得沉甸甸的,特別是和我們這些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大都市里,過著富足生活的孩子們談這個話題,我覺得多少有點無從開口。
今天,我首先從兩則現實中的事情開始。
事情一,是我們國家自去年來在西部省區部分試點學校啟動的“營養午餐計劃”,何為“營養午餐計劃”就是由國家按每人每天3元錢給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做免費午餐。這是因為:部分西部地區的孩子們每天上學要步行2個多小時的山路,求學十分艱苦,中午只能帶冷飯到學校吃,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有的則沒有午餐。一頓3元錢的午餐,對于我們來說,也許不屑一顧;但是在常年餓著肚皮上課的貧困山區兒童眼中,卻是夢中佳肴。
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請你盡可能的吃干凈你碗里的每一粒飯菜吧,請想想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每天跋山涉水、忍著饑餓在讀書?也請想想這營養的大米和青菜凝聚了多少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你同意,請你盡可能的吃完吧。不要再被零食和垃圾食品所誘惑,你選擇了日常普通的飯菜,你就選擇了食品安全和健康。你懂得了節約,你就形成了人生的第一筆好習慣,你就做到了以美為德。
事情二,國人出國旅游、就餐被歧視的案例仍不時出現,在就餐的時候,當外國餐廳所有人都在低聲細語的就餐時,我們的部分同胞卻高談闊論、迎來的只能是別人的側面和唏噓。其實,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國人在外高消費,理所當然的贏得了世界的歡迎。然而,我們要想真正地贏得別人的尊敬,還需要每個國民檢視自己的行為。
同學們,當你加餐打飯請按順序排隊;當你吃飯時候盡可能的輕聲,不高談闊論;吃飯后及時主動地清理干凈自己的桌面;將飯盒的飯菜殘渣輕輕倒進回收桶里;最后,切記不要忘了,輕聲地把你用過的飯盒和筷子放進回收處。你做到了優雅,你就贏得了尊敬,你選擇了優雅的行為,就選擇了靈魂的高尚。
同學們,最后我呼吁: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你——能做到嗎?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7)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資。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是全人類共同推崇的一種美德,尤其是在我們中國,更是有著節約的優良傳統。
我是從小被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眾星捧月似的慣著我,他們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著我、順著我,漸漸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實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寵愛下,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壞習慣,那就是頓頓吃飯總愛剩飯。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奶奶會無奈地搖著頭,唉聲嘆氣地說:“唉!此刻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看看,這么好的飯菜就這么扔了,多可惜啊!
想當年我們小時候哪吃過這些東西啊,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著!”小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感覺不以為然。之后,我學習了《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才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絕不再浪費糧食了。
教師告訴我們,如果全國每個人每一天節約一粒糧食,就夠五個人吃三年的,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常給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小一粒米,來得不容易;糧食寶中寶,人人要愛惜。”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們整天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多種些糧食,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浪費糧食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繼承中華民族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力爭做一個珍惜糧食的好學生吧!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8)
老師們、同學們:
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盧肖平今年十月十九日稱,由于長期形成糧食危機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實質解決,潛在的糧食危機有可能不久后再發生。
為期三天的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今年11月18日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閉幕。會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都進行了24小時絕食,表達了他們對于全球消除饑餓的強烈愿望。
在全世界范圍,每年均有數百萬人民,包括6百萬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于饑餓。
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最近幾年均增產,但是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處于較低的低水平。我們國家不斷人口增長,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要靠大家幫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許多同學都會背誦。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里,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挑食。
我們的糧食遠未充裕,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9)
同學們:
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目前我國的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通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2009年我國谷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0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今天中國各類物資生產比一千年前的唐宋王朝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而我們身邊的同學,全然不知糧食的可貴,隨意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有些同學把白花花米飯打在餐盤中,只扒幾口就倒掉,我覺得他們倒掉的不僅僅是糧食,更是自己的良心道德。希望今天的講話,能讓同學們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拒絕浪費行為,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
謝謝!
節約糧食演講稿三分鐘范文(篇10)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由于我家離學校較遠,所以中午只能在食堂吃飯。最近,我經常看見有些同學飯菜的四分之一還沒吃到就倒掉了,也許是不合胃口,可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飯店里,有些人為了擺闊氣,一下子點那么多菜,也吃不掉,最終還是被服務員給倒掉了。我真想跟他們說:“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來之不易啊!”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正說明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嗎?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人均有糧食卻很少,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我國人口雖然很多,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卻很少。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更應當節約糧食。
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此刻做起,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