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來自__小學,我叫___,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演講。古人曾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永恒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著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并代代相傳。
盡管我國糧食繼續增產,產量已達近__億噸,實現了糧食產量“九連增,但糧食進口數量同時創出新高,中國糧食對外依存度逐步上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另一方面,我們糧食浪費卻非常驚人:據統計,每年糧食產后,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達__億斤以上,而餐桌浪費的糧食保守估計約__億斤,兩項加起來達到__億斤的浪費。浪費的糧食足可以養活__億人口!盡管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并告知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節約一張紙、一粒飯、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可是,就在不經意間,浪費卻成了“家常便飯”,隨處可見:不知諸位是否看過央視最近一段公益廣告:因為公-款消費、因為好面子、因為寵孩子等,國人外出就餐,浪費菜品和糧食達__%以上,價值高達上__元!面對這些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一絲的觸動、有一絲的自責呢?
為此,國家將糧食問題作為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每年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做為一名公民,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我認為:一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到日常生活中合理飲食,珍惜糧食,做到不浪費一粒糧食;二是要大力宣傳,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積極倡導崇尚節儉、摒棄不健康的消費習慣。使全社會將節約糧食視為一種習慣,形成一種觀念,并深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寸絲寸縷,恒念物力惟艱”。
也許有人會說,節約等同于吝嗇、等同于貧窮,其實不然。節約并不是吝嗇的化身更不是貧窮的表現。它應該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履行?!芭d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試想一下,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國家,如何繁榮昌盛;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社會,如何長治久安;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民族,如何自立自強?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努力打造一個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
謝謝大家!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2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每一個中學生的責任》。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中華民族弘揚的美德,但隨著同學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縣布局調整后所有中學寄宿生均實行封閉式的管理,再加上上周營養餐計劃的啟動,學校用餐人數也隨之增多,可是有許多同學在用餐完畢后,餐桌上往往剩下很多的食物,這就造成了浪費。你看我們的同學們:只見餐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飯、面條,大堆大堆的剩菜赫然可見,白面饅頭只咬一小口就扔了,大米飯只吃半碗就不吃了,即使有饅頭、餅子、雞蛋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也不撿起來,反而狠狠的踢一腳,這邊在倒飯菜而后又想方設法買零食吃……幾乎每頓飯后,就餐的同學們都要‘制造’出幾大桶剩飯剩菜?!?/p>
浪費也是一種犯罪,這不是夸大其辭,學校食堂有“節約用水,珍惜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標語,但對于多數就餐的學生來說卻是形同虛設。
難道我們的糧食真的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了嗎?難道糧食真的多得吃不完了嗎?稍微關心時政的同學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到20__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還有1356萬人。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節約糧食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只要人人都珍惜我們手邊的糧食,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一種境界。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的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那么多孩子因貧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并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同學們,“三中的發展,需要我們每一個成員的努力”,讓我們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范者,從節約做起,積極參與到建設“陽光校園”的行動中來,用“光盤”行動積極響應節約美德。
我們不僅要節約糧食,還要節約用水。同學們:你們一定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電視畫面上有一個水龍頭,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從眼中流出了一滴淚水。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么我們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沒有水,那么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萬代。
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點八。全世界五十億人口,就靠飲用這只占百分之零點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貴呀!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而且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會節約是真正的簡樸美!如果你長得美若天仙,可是你只會浪費,而不會節約,你是個外表美而內心丑陋的人!如果你會節約,你的心靈會比任何人都美!雖然你家庭生活條件好,很富裕,但是不知道去節約,你照樣是一個一文不值的“窮光蛋”!如果你會節約,在你的精神方面,你是一個擁有億萬金錢的大富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今天開始,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都能節約一點點,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就餐,從你我做起”。
食堂是校園生活的重要場所,如何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不僅關系著每一位同學的生活,而且體現著我校的整體形象。
有的同學會抱怨,吃飯還要這么麻煩,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相信大家大多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饑腸轆轆來到食堂卻發現食堂一片混亂,當我們好不容易打到飯,興致勃勃準備就餐的時候,會經常遇到這樣情境:端著餐具卻找不到一席之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座位,卻看見滿桌子的食品殘骸、餐盆碗筷,那種景象讓人食欲全無??
現在我們要做的只是在打飯時排排隊,吃完飯離開時清理一下殘渣,這隨手的舉動會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
又有的同學可能會問:我這樣做對我有什么好處?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方便別人,也就是方便了自己,以自己的行動方便了他人,以自己的形象影響著他人,文明就餐就會成為我們自覺的行動,好的習慣就會形成一種傳承關系,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
細微之處可以顯出一個人的品質,排隊是小事,收拾餐具也是小事,但是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您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溫暖,一個舒心的笑容,一個讓座的動作,一句真誠的道歉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充滿著陽光。希望廣大師生杜絕浪費,主動回收餐具,文明就餐,讓我們一起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就餐氛圍!
我的國旗下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4
同學們,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饑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于饑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的人處于饑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于饑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于饑餓和饑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饑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于直接或間接的饑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么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非常的榮幸,能夠站在莊嚴的國旗下為大家演講。
從上個星期開始,我們學校進行了文明就餐班級評比活動,為什么要舉行這樣的活動呢?因為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就餐時浪費糧食、大聲喧嘩。其實國家教委早在1991年10月10日就發出關于教育系統認真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教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少學生中,節約糧食的觀念十分淡薄。這不僅反映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不懂得珍惜人民群眾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教育學生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它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創建“綠色學校”、創建“節約型學?!钡膶嶋H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我們都要把肚子吃飽,吃飽才有利于我們身體健康成長。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6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建國以來,我們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我國也是除印度外世界排名第2位的糧食浪費“重災區”。我國每年的糧食損失浪費量大約相當于2億畝耕地的產量,比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省一年的產量還要多。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浪費糧食是對勞動的踐踏,是對優良傳統文化的背棄。讓我們從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倡導者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溫飽不忘饑寒,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浪費糧食折射出奢華的思想觀念和浮華的社會心態。“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浪費沖擊的是思想的大堤,社會倫理的防線。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
二、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踐行者
“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糧食行業在收購、儲藏、運輸、加工各環節提升職業道德,厲行節約、科學儲糧。每個公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費;
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堅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三、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宣傳者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比蛎刻旒s8、7億人挨餓的同時,每年食物總產量中的1/3,約13億噸被浪費。浪費食物令全球經濟每年損失約7500億美元。省下一顆糧食,或許可以救活一個人的生命!人人爭做節糧愛糧宣傳者,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加入到愛糧節糧的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風尚。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7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是一種智慧,節儉是我們的行動,也是我們的習慣!隨著眼下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的深入開展,作為__大學的學子,每一天應對食堂很多飯菜浪費等不良現象,我們應自覺的在學校內開展此項行動,并號召身邊的人禮貌就餐,加入到“光盤行動”中來。
讓我們從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光盤”觀念,引領惜食之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尊重食堂師傅的勞動,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份菜。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
2、踐行“光盤”行動,傳承節儉美德。
就餐時按需點餐,做到適度適量,吃飽為好。不偏食,不挑食,養成健康合理的就餐方式。厲行勤儉節儉,反對鋪張浪費。
3、傳遞“光盤”理念,共建禮貌交大。
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一個人的節儉是一點,一群人的節儉是一片。我們不能忘記世上仍有很多人在饑餓的邊緣徘徊,我們稍微的努力也許就能夠拯救一個挨餓的人。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讓我們從今日開始: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爭做“光盤族”,一齊對浪費說“不”!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8
親愛的全國人民:
你們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糧食的珍惜意識也越來越淡薄,如果沒有糧食,人們也就無法生存下去。但人們卻肆意的浪費糧食,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在餐館里,有的人吃完飯但還是剩下很多,結完賬出去后,剩飯剩菜都被服務員倒到了垃圾桶里,而有的人為了耍大牌,點的很多可就吃一點兒,剩下的全被倒掉了。而在網絡上一些無良“大胃王”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邊吃邊吐;有的假吃放進嘴里之后就扔了。這種用浪費糧食來剝奪人們的舉動特別令人憤慨,好像糧食是從天上掉下來似的。而這些人都沒有考慮過后果。新聞曾報道過:人們一天浪費的糧食夠全國人民吃一年的了?,F在超市里為什么有那么多美國進口、韓國進口、英國進口的食物呢?那是因為我們的糧食不夠了,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
那么怎么避免呢?請聽我的建議:
(1)有吃不完的飯菜可以打包回家用微波爐或其它加熱工具加熱后繼續吃。
(2)不能為了面子浪費糧食,吃多少點多少。
(3)國家網絡可以加強監督,再適當的加一些懲罰,比如:把“大胃王”的賬號給封掉,網絡也要拒絕這類節目的播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倡議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9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
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那周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實際上,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還不足400千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況且我們還面臨著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人口卻在不斷增加的威脅。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在“節糧宣傳周”里,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活動,節約糧食就是拯救耕地;節約糧食就是愛護環境;節約糧食就是珍愛資源。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人走電器關;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后及時關閉,發現水管有滴漏水現象,及時報告;多學習、摸索一些節約的小竅門、金點子。在生活中不亂花錢,使用學習用品要節約,一張紙寫錯了字,擦掉還可以用;學會利用廢舊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個花籃,作業紙寫完后背面接下去寫等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國旗下演講稿關于節約糧食篇10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幾千年來,人們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辛勤地耕作,生息繁衍?!耙恢嘁伙埉斔紒碇灰住?,連咿呀學語的孩童都能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所共知,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農業基礎薄弱,自然災害頻繁,只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在發展中國家,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球約30多個國家陷入糧食危機。
昔日“魚米之鄉”已無田可耕,無糧可產,要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在政府抓好宏觀調控的同時,勢必要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的節約。耕種無形的良田——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是全體社會成員光榮而神圣的職責!
浪費是對人民的犯罪。我們千萬不要把白花花的米飯、饅頭丟棄在餐桌上,倒進垃圾桶。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要從小養成愛糧節糧的良好習慣。
食品安全體系和“放心糧油”工程是各級黨委和政府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糧食經營者,要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把衛生安全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國家糧食衛生標準;廣大市民要熟悉和掌握糧食質量識別、營養學等基本科普知識,提高健康消費與自我保護意識;要積極配合政府維護良好的糧油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糧食流通中的不法行為,切實履行公民義務。
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作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