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
到了凌霄閣,我最想去的就是最高處的摩天臺,這是香港最高的360度觀景臺,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港島和九龍呢。
從這里看到的維多利亞港灣和在船上看到的可又不一樣了!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2
我們坐著輪船,在港口滑過,來觀賞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我靜靜地坐在游輪上,一邊喝著飲料,一邊欣賞著維多利亞港的夜景。維多利亞港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維多利亞港的水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碧玉;維多利亞港的水真干凈啊,干凈得看不見任何垃圾,就算你找上一百年,你也找不到任何垃圾。我們的船漸漸地開到了港口的盡頭,就按原路返回,又開了回去。
回來時,我看見了高高的中銀大廈,又看見了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 國際金融中心。想一想,浙江最高建筑已經夠高了,香港最高建筑會有多高啊!這可是世界有名的現代城市啊!我看著看著,突然,一艘豪華郵輪從我們的輪船旁邊開過,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豪華郵輪。緊接著,幾艘龐大的萬噸巨輪從身邊開過,擋住了我的視線,為什么香港會有這么多萬噸巨輪呢?因為維多利亞港的港口平均深度有 12。2 米 呢!可以同時停泊 72 艘萬噸巨輪呢!而且從豪華郵輪上也體現出香港有大城市的氣息,有大城市的足跡,有大城市的氣派!
啊!維多利亞港好美啊,美得讓你流連忘返。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3
我們現在暢游的維多利亞海港是世界聞名的天然港,維多利亞海港的東面以啟德機場后面的鯉魚門為界線,而西面則以青馬大橋那邊的汲水門為界,面積4,900公頃,它和美國的三藩市、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同樣是世界最佳天然海港。維多利亞港每天平均有250艘遠洋船以及超過23,000艘其他類型的商船經過,貨柜船來到后會停泊于九龍西面的葵涌碼頭。豪華游輪則靠在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海港上經常有來往香港澳門的飛翼船和噴射船,在黃昏和假日,則多了一些出海暢游的私人船舶和帆船。在維多利亞港捕魚的漁船甚少,漁船要開到南中國海一帶才有魚獲。
請各位再看看左右兩岸的建筑物,在兩岸對比之下,您會發覺九龍的樓房建筑較齊,幾乎差不多高,而香港的就不同了,高高低低的,這是因為98年以前,機場在九龍東面,樓房的高度有所限制以免影響飛行航道。機場遷離市區后,較高的建筑物在九龍相繼冒起,形成一些鶴立雞群的局面。
除了地形外,歷史也給香港分成三大區域,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滿清政府于1842年中英戰爭戰敗后與大英帝國簽定南京條約時把香港島永久割讓。滿清政府又于1860年第2次中英戰爭后再與大英帝國簽定北京條約把昂船洲和九龍界限街以南之土地永久割讓。其后在1898年,大英帝國再向滿清政府租借深圳河以南的土地與及235個外島,為期99年,自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在1982年,中英雙方就中國重新對香港行使主權一事展開會談,并于1984年12月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為香港定下回歸時間表。
在1990年,香港頒布基本法,回歸一切就緒。
在1997年6月30日,英國國旗紛紛降下, 香港結朿了百多年的殖民統治。
7月1日零時零分,中華人民共民國國旗在香港各處升起, 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這次帶領大家參觀香港公園的導游,希望我能陪伴大家一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香港概況
香港是中國兩大特別行政區之一,是集旅游、購物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大都市。它地處華南沿岸,與中國廣州深圳隔海相望。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偏高。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而冬天涼爽而干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香港景點及公園數不勝數,吸引著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
香港公園簡介
香港公園位于香港中區紅棉路,鄰近金鐘地鐵站。公園耗資3億9千8百萬元興建,占地8公頃,於1991年5月用。是一個現代設計及設施與天然環境結合在一起的杰出景觀點。公園的另一項引人之處是以流水為主題,利用人造山石堆砌而成 的瀑布、溪流、水池及懸崖,將園內的不同景致串連起來。
公園設施
觀鳥園
大家現在來到的是前市政局提議在香港公園建設的一項嶄新設施--尤德觀鳥園,此園于1992年9月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溫室
大家現在來到了溫室的展覽廳,香港公園溫室的面積達1400平方米,是東南亞最大的溫室之一。溫室除了展覽廳外,還包括旱區植物展覽館及熱帶植物展覽館,加上展覽廳共3個場館。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體育館
這個體育館具有空氣調節的功能,有一個36米x36米的多用途主場,可提供下列設施: 8個羽毛球場、或兩個籃球場、或兩個投球場、或兩個排球場。體育館的其他設施包括一間多用途活動室、三張乒乓球桌及一間健身室。
壁球中心
香港壁球中心是全香港最大的壁球中心。有12個空氣調節的壁球場。其中一個是三面以玻璃作墻及設有觀眾看臺的表演場,供比賽及表演之用。
每年的香港壁球公開賽及很多國際賽事均在這個中心舉行。
場內設有小食食肆提供飲食服務。
食肆
在公園內有3間大小不同, 風味各異的食肆,大家可在這些地方稍作休息,品嘗一下這里的美食。人工湖畔設有空氣調節的菜館最大。這間菜館提供不同的飲食環境,顧客除了在館內品嘗佳肴外,更可在館外寬闊的長廊享用美食。
此外,公園內并有2間較小型的食肆,其一設在茶具文物館內、而另一間設于壁球中心內。更有2個小食亭,方便游人在不同地點享用小食。
鐘樓
瞧,這座20米高的鐘樓,鄰近東面正門,是公園的焦點標志,為游人提供一個集合地點。
中央花園
中央花園入口處是一條廣植樹木及設有噴泉的通道。在綠樹環繞的公園中,既有噴泉廣場,并有噴泉看臺,游人置身其中,在噴水池的包圍下,其樂無窮。
奧林匹克廣場
此廣場面積達1100平方米,約有880個座位。這個廣場是專為舉行活動而設的,例如體育推廣活動、戶外展覽會、木偶戲、音樂會及其他文娛活動,而平日更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鳥瞰角
鳥瞰角是一座30米高的塔,有105級梯級,塔頂設有觀景臺,大家可在此俯瞰整個公園。
好了,香港公園所有的景點就瀏覽完畢了,希望大家關注更多泰國好玩的地方,我們下次再見!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天壇大佛坐落在香港大嶼山木魚峰頂,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露天青銅坐像。佛像身高23米,連蓮花座及基座總高約34米。重250噸,由202塊青銅焊接而成。重5噸的佛面,在澆注時加入約2千克黃金,更添光彩。大佛造型集云崗、龍門佛像和唐代雕塑技術之精華,莊重慈祥。坐南朝北,右手齊胸屈舉,五根手指平伸,示“無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與愿印”,寓意施予快樂,表現了大雄大力與大慈大悲。被譽為尖端科技與東方藝術的結晶。
從木魚山腳登上天壇底座,有260級石級。底座仿北京天壇圓丘而建,故名。內部結構分3層:功德堂、展覽廳和紀念堂。功德堂立有捐款者姓名的石碑。興建大佛的構想緣起于1973年,當年并開始籌劃。1981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籌建委員會,專職研究籌建工作,包括審定佛像藝術造型、建筑材料及施工細則。其中大佛形象設計曾八易其稿,僅總工程設計一項,繪制圖紙達5000多張。1986年5月由中國航天科學技術咨詢公司總承包這項工程。1989年10月13日,大佛最后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這個制作耗時3年,凝聚了信眾、佛教界人士、藝術家、技術工程人員等無數心血。
在香港島以西的海面浮立著地域寬闊、風光秀麗的大嶼山。島上坐落著雄偉壯觀的寶蓮寺,而天壇大佛就矗立在寺旁海拔482米的木魚峰上。
天壇大佛是九十年代初建成的一座大銅佛,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制作,大佛身高26.4米,加上大佛底座三層,總高度近34米,占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重量高達250噸,由200塊青銅鑄件砌成,占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露天釋迦牟尼青銅像。因其基座是仿照北京天壇而設計,故習稱天壇大佛。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6
南丫島是港區第三大島,也是香港巨星周潤發的出生地。此島古名“薄寮洲”,位于香港島的西南方,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南丫島是香港地區古代文物出土最多的一個島嶼,有榕樹灣、洪圣廟和大肚灣三處掘出公元前的文物,如陶瓷碎片、石斧、石環、石箭簇和銅箭簇等。陶片為灰黃色,沒有彩釉,初步鑒定為公元前520_年至前220_年的文物。根據陶片花紋和制作方法,可以確定和大陸同時期文物相似。由此可以推測,2520_年前,島上已有先人居住。島上曾發現一些古代貨幣,估計都是西漢和隋唐時期的古幣。
南丫島的景觀自然不止于文物古跡,還有不少海灘浴場。如洪圣爺灣、鹿州灣、茅達灣、大灣和蘆茨灣,其中洪圣爺灣為佳,海浴條件較好。此外,一些地方還可游球,如榕樹灣古廟、深灣左邊崗上的鸚鵡嘴石、以海龜喜登此灘產卵而得名的昂龜灣、可供垂鉤的石排灣和鹿州灣以及榕樹灣南邊的張保存洞等,都是游人喜歡去觀賞的地方。除了漁村和農村的景象之外,島上酒吧、露天海鮮餐廳林立,還有不少西班牙風格的村屋,形成島上中西文化兼容并存、新舊不一的特殊風格,最適合在春天悠閑的漫步,體驗個中的浪漫氣氛。漫游路線推薦:上島后,榕樹灣(漁村純樸的鄉郊生活)-天后古廟(勿忘參觀廟內展示的古老鯨骨)-洪圣爺灣(心情暢泳,享受藍天碧海)-觀景亭(遠眺長洲和大嶼山宜人景致,觀九龍碼頭輪船穿梭情景)-蘆須成泳灘(參觀石灰窯)-索罟灣。
此線南北貫通島上兩大村落,是連接兩大村落的遠足徑。這條小徑地熱較平坦,可一、兩小時內完成行程。部分路段較為陡斜,女性最好不要穿高跟鞋。提示:索罟灣消費較貴,追求經濟的游客可選擇先到索罟灣再以此路線反向游覽。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7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后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游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當海平面比現在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后來隨著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為3.96米,紀錄于1962年臺風溫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年共50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過,在1999年后,維多利亞港水位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為廣闊,因為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今日北角東部,直到1930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1970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著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加上維多利亞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維多利亞港是國際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據政府紀錄,維多利亞港20_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為重要商港,直至后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柜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游和交通為主。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華南地區極為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華南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廣闊,平均水深達12米,海底泥層亦沒有淤泥阻塞,可同時容納上50艘萬噸級的大型遠洋輪船。另外,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群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為山勢所阻。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只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此外,由于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只可自由進出。基于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為優良轉口港。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香港導游詞怎么寫篇8
銅鑼灣是香港最繁忙的購物和飲食區,也是香港不夜市區之一。入夜后,銅鑼灣避風塘顯得熱鬧而繁忙,只見船只燈火通明,穿唐裝衫褲的艇妹搖櫓,接送游客往來于海鮮艇、酒吧艇及歌艇這間。游客在船上品嘗海鮮的同時,也可一邊觀賞海港夜景,一邊領略舢舨風光,別有風味。所以夜游避風塘是游客晚上觀光的理想安排。此外銅鑼灣有許多很好的中西菜館。
最受歡迎的休息場所維多利亞公園,每天清晨,不少市民會在那里練太極拳;每逢春節、中秋節、圣誕節及大除夕等重要節日,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市民聚集于此舉行慶祝活動。公園里設有游泳池、慢跑道和網球場,這里經常是舉行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銅鑼灣區另一著名的建筑物乃香港大球場,其設施達國際標準,可容納觀眾4萬人。位于銅鑼灣和灣仔之間的是跑馬地。每年9月至翌年6月是賽馬季節。旅客更可參觀位于馬場內快活看臺二樓的香港賽馬博物館。
銅鑼灣原指今為維多利亞公園的海灣及其東岸。因為該處的海岸線像一個銅鑼,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線就在銅鑼灣道。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于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銅鑼灣天后廟。
而現時一般稱為銅鑼灣的位置,則原稱為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東角的位置大約是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
19世紀中期,銅鑼灣乃英資企業怡和洋行總部,當時怡和洋行在東角設置貨倉及于今糖街附近設糖廠即前香港鑄幣廠址。19世紀末,由于來往香港島東西需繞路或坐船經過銅鑼灣甚為不便,故此興建了一條連接海灣的海堤,即是現今的高士威道。這亦是銅鑼灣的英文名“Causeway Bay”(海堤灣)的字源。至1950年代,銅鑼灣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將海灣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興建交通干道,一部分則成為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奇力島亦從此連陸。
銅鑼灣1960年,日本百貨公司大丸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開業,加上第一條海底隧道的興建,其香港島出口就在銅鑼灣。于是多家日資百貨公司先后在銅鑼灣開業,令銅鑼灣成為港島主要購物中心,而銅鑼灣亦因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原故成為通往東九龍和新界東之主要窗口。1980年代中全盛時期,銅鑼灣共有4間日資百貨公司,分別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其中香港電車在銅鑼灣的原車廠,重建成時代廣場;位于波斯富街的戲院利舞臺,則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臺廣場。
銅鑼灣東部過去有銅鑼灣裁判司署,是一幢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古建筑。但由于1980年代地鐵工程影響而變成危樓,于1980年代初拆卸。原址變成了港鐵港島線的天后站出口,而順理成章的,一般人亦改口把天后廟一帶改稱為“天后”,而“東角”這舊名則漸漸被人遺忘。
過去的地理劃分到現時仍保留了不少痕跡,包括位于天后的銅鑼灣街市、銅鑼灣消防局及再向東行與海逸君綽酒店相對的民政事務總署銅鑼灣社區中心、位于銅鑼灣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 Face S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