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5大傳統習俗
立秋5大傳統習俗
1、貼秋膘:立秋習俗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貼秋膘。在古代,人們認為在秋季增加食量可以幫助身體儲存能量,以應對寒冷的冬季。因此,貼秋膘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習俗。在現代,貼秋膘的方式也有所改變。人們開始注重健康飲食,選擇一些富含營養的食物來增加身體的免疫力。
2、啃秋:立秋時節一般仍處于三伏天之中,氣溫仍舊異常高漲。此時,炎炎夏日依舊難熬,據說吃了西瓜就不會得秋痱子。因此,每當立秋到來,農村人就會聚集在樹蔭下,抱著半個大西瓜啃著吃,這被稱為“啃秋”或者“咬秋”。不僅僅是啃西瓜,還可以啃蘋果、梨子、葡萄、花生等等。這一習俗不僅意味著消暑解熱,更寓意著“咬住”炎炎夏日,迎接立秋的到來。
3、喝秋水:在四川東、西部等地區,喝“立秋水”是立秋習俗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古代,人們認為立秋這一天,天氣開始轉涼,氣溫下降,人體內的陽氣逐漸減弱,需要通過喝秋水來調養身體。一般來說,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清晨起床后,先洗臉漱口,然后用干凈的杯子或碗盛上涼水,再將水放置在室外的陰涼處,等待一段時間后再喝。這樣的秋水清涼爽口,不僅消暑,還能夠潤肺養胃,秋來不鬧肚子。
4、曬秋:曬秋是指在立秋這一天或之后的幾天里,人們會把谷物、豆類、蔬菜等農作物曬在太陽下,以便將其儲存起來。這是因為在秋季,氣溫逐漸降低,空氣干燥,曬干的農作物可以更好地保存。此外,曬秋還有驅邪避兇、祈求豐收的寓意。在曬秋的過程中,人們會選擇一個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將農作物擺放在曬場上。曬秋的時間一般在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之間,這段時間是太陽最為充足的時候。
5、秋忙會:農村地區的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的慶?;顒?,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秋忙會”。在秋收季節來臨之前,人們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完成農作物的收割、曬干、存儲等工作。這個活動不僅是為了提高農民的勞動效率,也是為了加強社區之間的聯系和團結。隨著時間的推移,秋忙會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慶祝活動。現在,人們在秋忙會上除了完成農作物的收割工作之外,還會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打牌等等。
立秋對農事有影響嗎
“立秋”對于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節。古人認為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重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傲⑶铩焙笙虏幌掠旮鲆暡坏茫傲⑶镉杏陿訕邮?,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此時的風已經不是暑天的熱風了,天氣也開始呈現轉涼的趨勢了。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點兒說,就是早晨大地上開始有霧氣了。
三候寒蟬鳴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寒蟬開始鳴叫,說明天氣真的開始變冷了,寒蟬之于秋天,就猶如布谷鳥之于夏天,都是一種信號。
立秋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
俗話說“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這是人們對立秋時節降雨降溫等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志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志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后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干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2023年幾號立秋幾點立秋
2023年立秋時間:8月8日2點22分41秒,農歷六月廿二,星期二。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8月7或8日。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