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立秋要貼秋膘
為什么立秋要貼秋膘
因為過去人們生活沒有如今這么富足,炎炎夏日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的日子,可以想象日子有多么難熬。而且生活條件差,平時也難得吃一次肉,苦夏把人們身上僅有的一點皮下脂肪也搜刮了去,所以,到了立秋這天,代表著暑熱漸退,人們的胃口會從這天起逐漸變好,人們選擇在立秋這一天“以肉貼膘”,來彌補身體受到的損失。
貼秋膘的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貼秋膘的來歷
貼秋膘的說法一是因為夏天人食欲不振,脂肪消耗大,立秋之后暑熱消退,食欲恢復,就要多吃一些。二來秋天是豐收季節,食物供應豐富,可以多多享用。三是由于立秋之后天氣轉涼,為了應對冬季寒冷,應多儲備脂肪,保暖御寒。原來,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東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要不要貼秋膘
如果按照傳統貼秋膘的方式,吃各種動物性食品和面食如魚肉、雞蛋、蝦、蟹、餃子、炸丸子等,的確是貼秋膘的上好選擇,但現代人平時吃得不少,肥胖比例高,脂肪倒不必再增加了。"
立秋習俗
“立秋”不僅是重要的節氣,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
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