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燒紙有什么講究
一、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最好要買黃草紙。
二、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三、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而且要念念有詞,如:_x,給您送錢花來了。
四、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也是為了保證親人能夠拿到錢。
五、去燒紙的來回路上,遇到燒紙盡量繞開,不要踩到。
中元節出門禁忌
1、鬼節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少說話、不熬夜、早早入睡。
2、看見別人拜鬼神時勿胡言亂語,要繞著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紙等祭拜的物品。如果實在繞不開,也注意,在心里說聲,對不起,請借道等話。
3、八字輕的人、及身體弱的人,天黑后別出門并枕頭下壓桃符保平安,使其靈魂躲著自己走,避免出現身體異樣及鬼壓床等事。如若必須出門,那么衣兜內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經文說忌諱的話。
4、當晚、若走在路上有錢出現,勿撿、趕快走,尤其身體不佳的人。
5、晚上外出時忌諱穿一身紅色,黑色、白色、青色。
6、不去水多的地方、如游泳館、河邊等地。因人的身上有三盞燈、頭頂、左肩、右肩,落水燈滅,則不吉,影響健康。
7、不要在岔路口,陰暗的樓道,樹蔭下等陰氣重的地方逗留。也不要靠近槐樹,槐樹是鬼樹。
中元節燒紙講究多
要天黑透才去燒、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打點賄賂過路的野鬼),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
中元節由來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誕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宮觀都會舉辦盛大的慶賀活動。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上元節:正月十五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七月十五
中元節,定於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下元節:十月十五
農歷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中元節有什么活動
祭祖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具體的時間并沒有什么規定。
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中元夜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每逢中元節,人們就會將其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也是一種中國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放天燈
天燈又叫孔明燈,俗稱許愿燈,又稱祈天燈。在中元節這天放天燈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飛的越高越好。第二種說法是對逝去親人的悼念,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燒袱紙中元節燒袱紙的習俗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區,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中元節)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紙。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才能夠更好的保佑我們
燒街衣
燒街衣是一直以來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每逢中元節前后,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其目的就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祭祀土地
中元節的源頭和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所以民間按例除了要祭祀祖先,還要用新米等祭供,燒香向祖先報告秋成,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