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飲食講究
1.吃鴨 “鴨”取“壓”的諧音,民間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2.吃瀨粉東莞習俗,不同片區有不同吃法。
3.吃粗茶淡飯中元節在山東又稱“掐嘴節”,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4.吃扁食江蘇省東縣鄉習俗,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吃“餃餅”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習俗,“餃餅”是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
中元節是什么節
中元節是按照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
中元節出門禁忌
1、鬼節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少說話、不熬夜、早早入睡。
2、看見別人拜鬼神時勿胡言亂語,要繞著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紙等祭拜的物品。如果實在繞不開,也注意,在心里說聲,對不起,請借道等話。
3、八字輕的人、及身體弱的人,天黑后別出門并枕頭下壓桃符保平安,使其靈魂躲著自己走,避免出現身體異樣及鬼壓床等事。如若必須出門,那么衣兜內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經文說忌諱的話。
4、當晚、若走在路上有錢出現,勿撿、趕快走,尤其身體不佳的人。
5、晚上外出時忌諱穿一身紅色,黑色、白色、青色。
6、不去水多的地方、如游泳館、河邊等地。因人的身上有三盞燈、頭頂、左肩、右肩,落水燈滅,則不吉,影響健康。
7、不要在岔路口,陰暗的樓道,樹蔭下等陰氣重的地方逗留。也不要靠近槐樹,槐樹是鬼樹。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毙扌杏浾f:“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狈鸾桃苍谶@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有什么活動
祭祖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具體的時間并沒有什么規定。
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中元夜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每逢中元節,人們就會將其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也是一種中國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放天燈
天燈又叫孔明燈,俗稱許愿燈,又稱祈天燈。在中元節這天放天燈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飛的越高越好。第二種說法是對逝去親人的悼念,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燒袱紙中元節燒袱紙的習俗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區,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中元節)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紙。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才能夠更好的保佑我們
燒街衣
燒街衣是一直以來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每逢中元節前后,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其目的就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祭祀土地
中元節的源頭和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所以民間按例除了要祭祀祖先,還要用新米等祭供,燒香向祖先報告秋成,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