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后面是什么節氣
白露節氣后面是什么節氣?
白露之后是秋分節氣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仲秋中的第二個節氣。白露的時間在每年的9月7-9日,秋分的時間在每年的9月22-24日。
白露節氣的風俗飲食
1、白露茶
白露時節,正是茶樹的另一個生長時期,所以這個時候民間就有飲白露茶的習慣。白露茶更加甘醇,深受老茶客的喜歡,因為它沒有夏茶的干澀苦味,正所謂“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
2、番薯
白露時節,番薯成熟出土,正是吃新鮮番薯的時節。番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氨基酸、維生素和纖維素等。白露時節,番薯的含糖量高,吃起來軟糯香甜,而且還有“長壽食品”的美譽。平時吃番薯,你可能會感覺胃酸,但是人們都說,白露吃番薯胃不酸,所以就一直有白露吃番薯的習俗。
3、龍眼
白露前后,龍眼的味道最甜了,所以白露時節,是吃龍眼的最好時候。白露吃龍眼,有很多奇效,比如滋補身體、潤膚美顏等等。而且龍眼的含糖量高,水分多,秋天口舌干燥,吃幾顆龍眼,頓時感覺十分舒暢。
4、米酒
白露時節,家家都可以開始釀米酒了,用糯米釀造,味道香甜,酒精度數又很低,老少皆宜,而且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白露過后,天氣微涼,喝一碗米酒湯,或許可以預防著涼。即使你不會釀米酒,也可以去超市買一盒,直接食用,或者煮湯食用,香甜美味。
5、十樣白
白露時節,有些地方流行吃一些帶著“白”字或者“白色”的食物,可以白露的字面上相呼應。比如,白鴨子,可以滋潤補益,特別適合秋天食用。還有白果、百合、雪梨、薏米、銀耳、白蘿卜等等。
白露節氣的古詩有什么?
一、《詩經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白露兩個字可真美啊,"白",是純潔明亮。"露"是由"雨"和"路"組合而成。在古人眼里,露是從天上路過人間的雨,它在夜里降臨,白天離開。白是太陽,是永恒光亮,而露是稍縱即逝,是珍貴短暫。白露像是從歷史悠遠處傳來的一聲提醒——那些稍縱即逝的,還有那些永恒發亮的,都同時存在著。
秋天,蘆葦青蒼蒼,露水結成了霜。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秋晨淡霧,煙籠寒水,露凝霜結,煙水飄渺中一位少女隱現迷離,仿佛真的存在,又仿佛只是虛影。
詩用水、蘆葦、霜、露等自然事物烘托出一種清涼、朦朧的意境。意境空曠,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氣,竹影仙風,連帶著白露,都充滿了的情意。
《詩經》中,這首《蒹葭》最美;二十四節氣中,白露最美。
二、唐·元稹《白露八月節》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
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白露物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均與鳥有關。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可以預感到時令的變化,“鴻雁來 ”鴻雁即大雁,秋天又被稱為“雁天”。為冬日避寒,最后一批鴻雁也已經飛到了南方。“玄鳥歸 ”玄鳥就是燕子,春分從南方飛來,秋分從北歸南。此時,燕子南飛避寒,燕去巢空。“群鳥養羞” “羞”同“饈”,是美食。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饌。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bìn)毛。” 前兩句意思是白露時節,露水沾在稀疏的秋草上顏色發白,此時,高高的天空,天藍云稀。樹葉和著秋風慢慢飄落,突然看到自己雙鬢已是斑白!作者感慨歲月流逝,芳華留不住,歲月已白頭。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hāo)。“養羞:“羞”同“饈”,儲藏食物。蓬蒿:蓬草和蒿草。這里寫了白露的第三候,這個時候,鳥兒也知道給自己儲藏食物,以備越過嚴冬。鳥類都在辛勤勞作,而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就好比那蓬蒿一樣不為所用。這里作者還是表達了一份悲秋的情懷。
”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最后一句作者說白露時節,田野里的莊稼相繼成熟,火急火燎趕緊去搶收,也只有從早到晚,不停忙碌那才可以。人或許只有忙活起來,才不會胡思亂想吧。
白露時節的養生叫補露
這天人們收集露水釀制米酒,利于寒氣散發
白露時節,雖然白天還很熱,但晝夜溫差開始加大,所以和由冬入春時的捂一捂相反,入秋時要略凍一凍。當然,也不能凍過了頭。此外,氣候日漸干燥,除了防凍,也不可對秋燥掉以輕心。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指的就是處暑時仍很熱,每天必須洗澡,但約十八天后到了白露,赤裸身體就會著涼了。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南北差距比較大的一個,因此也使得南北方過這個節令的習俗和飲食有差異。比如北方過去曾流行在白露節氣前后玩時鳥(訓鳥),捕鳥人捉了黃雀,讓它立在鐵桿桿頭,教它銜旗啄鈴作為游戲。蓄養馴服后,將它放走還能飛回,稱之為喚黃雀。在山東省郯城縣民間至今還有“白露到,娃娃推著燕車跑”的傳統習俗,農家老人制作色彩鮮艷且能發出悅耳聲響的小燕車,讓孩子們推著燕車跑步御寒,以增強體質;還有,在白露時節選擇吃紅薯也是北方流傳很久的一個習俗,因為民間認為這一天吃紅薯不會發胃酸。
在南方,則有白露節氣“收清露”的習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秋露有沒有李時珍所說的神奇功效暫且不說,但“收清露”卻成為白露時節最特別的一種“儀式”,眾多的養生元素與白露時節結合在一起,中醫就認為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腎氣充足少生病。尤其經過暑熱炙烤之后進入了晝夜溫差大、天氣干燥的白露時令,更需要加強身體內部的調節,飲食起居順時而為,注重保暖和潤燥,多喝水,多吃梨、百合、杏仁和西洋參等,同時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止燥。
白露時節的養生叫補露。白露這天,人們要收集露水來釀制米酒。據說在這一天釀造的“白露米酒”色澤通透且滋味醇美,日久彌香。埋藏十數載的酒呈褐紅色,清香撲鼻且后勁頗強,可令人醉行千里而不醒,且酒溫中含熱,有利于寒氣的散發。
白露吃什么食物最好?
最佳蔬菜——蓮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干燥,吃蓮藕,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緩解便秘。
吃蓮藕時,搭配白木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滋補腎陰。
最佳水果——梨
秋季空氣干燥,水分較少,而秋梨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
此外,秋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如果每天堅持食用適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秋梨的最佳吃法是生吃,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
對于脾胃虛寒及體弱者,可將梨煮熟或蒸熟吃,有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效果。
最佳主食——薯類
白露之后,我們應重視飲食多樣化,可用薯類代替部分主食,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薯類的吃法很多,最簡單、健康的吃法是蒸、煮或烤,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也可以用炒、煎、炸的方法烹調,盡量少用油炸方式,減少食物中油和鹽的含量。
不過,由于薯類蛋白質含量偏低,兒童不宜長期過多食用,否則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