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含義意思
小雪節氣的含義意思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降雪會稍晚,而北方,已進入寒冰封凍季節。
小雪吃什么比較適合
黑米
寒冷季節里,首當其沖的是補腎氣。在五臟與五行的關系中,黑色對應的是腎臟,而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補腎的好食材。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
桂圓
桂圓又稱龍眼,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果。在秋冬季節,不少女性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環差而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等癥狀,此時適當吃點桂圓,能夠有效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
冬菇
香菇又名冬菇,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它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排出多余的膽固醇。
黑芝麻
黑芝麻富含油脂與食物纖維素,促進腸蠕動,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中國藥典》記載,黑芝麻能“益精血,潤腸燥”,因此它不但潤燥,還兼具補腎陰的功效。
紅棗
冬季多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此外,紅棗不但美味,還是滋補良藥,有強筋壯骨、補血行氣、滋頤潤顏的功效。
烏雞
烏骨雞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于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紅薯
小雪節氣吃紅薯的好處很多。紅薯可以預防便秘,有助消化。同時,紅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這種強效的營養元素組合能提升免疫功能。吃紅薯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以補充蛋白質的不足。
蘿卜
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蘿卜含水量高達93.4%,是小雪節氣補水的佳品。同時,蘿卜還有補氣的作用。蘿卜的做法很豐富,可以炒菜也可以燉湯。并且,蘿卜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栗子
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中醫認為栗子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腎之果”的美名。栗子中還含有核黃素,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北方小雪飲食
腌臘肉
在我國,腌制臘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途經巴中,來到漢中紅廟塘時,當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臘肉來招待他。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陜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將臘肉作為貢品,進獻御用,慈禧品嘗臘肉之后,贊不絕口。
在民間,各個地區一直就有腌制臘肉的傳統習慣,非常普遍。每到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戶都要殺豬宰羊,除保留夠過年用的鮮肉之外,還要再留出一部分,人們用食鹽,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
經過7—15天之后,把肉用棕葉或者竹蔑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再用柏樹枝條樹葉、甘蔗皮熏烤,最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臘肉。生活在城里的人們,到冬臘月的時候,也要到市場上挑選肉質上好的豬肉、雞、鴨、魚等帶回家腌制成臘味,品品臘味,增添歲暮的溫馨氣氛。
黑米
黑米為米中珍品,素有“貢米”、“長壽米”等美譽,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的外部皮層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類色素。米的顏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則越強。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相當于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大有裨益。
長期食用黑米,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治療頭昏、目眩、貧血、白發、眼疾和腰腿酸軟等癥。此外,黑米對補血、止痛、治療內外傷等也有一定作用。產婦多吃黑米食品,身體可早日恢復,對少兒白發也有很好的功效。
冬季滋補身體吃黑米可以和其他的食物進行搭配,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因黑米外部是一層較堅韌的種皮,所以需提前浸泡而后才能煮爛食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泡米的水要與米一同煮,可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
鯽魚
在寒風蕭蕭、冷氣襲人的冬季,鯽魚肉肥籽多,味尤鮮美,故民間有“冬鯽夏鲇”之說。鯽魚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優、齊全、易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是肝類、腎類、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的極佳食材。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鯽魚含脂肪少,所以吃起來鮮嫩又不肥膩,非常適合既想美容又怕肥膩的女性食用。鯽魚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對肌膚的彈力纖維構成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經常食用可改善皮膚粗糙的狀態,對因壓力、睡眠不足等因素導致的皺紋,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鯉魚
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很高,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并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魚可以健康長壽。
小雪節氣的來歷
在我國的“小雪節氣到來之后,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華南”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于華南地區的溫度經常在0度以上所以幾遍降雪了也無法保存。
小雪相關俗語諺語
1.小雪不起菜,就要受凍害。
2.地不凍,犁不停。
3.落雪勿冷,融雪冷。
4.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
5.蔥怕雨淋蒜怕曬,大堆里頭爛白菜。
6.魚勢要看天勢,天勢不如水勢。
7.小雪西北風,當夜要打霜。
8.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9.魚過千層網,網網都有魚。
10.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