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傳統習俗
小雪節氣的傳統習俗
做腌菜
南京有諺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毙⊙┲?,家家戶戶開始腌制、風干各種蔬菜,以備過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會趁著這個節氣開始腌制醬鴨、臘肉。小雪節氣過后,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干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有俗語說,“十月朝,糍粑碌碌燒”。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斗(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到農家樂趣。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干
二十四節氣小雪習俗:曬魚干,曬魚干是小雪節氣的習俗,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刨湯肉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許多地方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小雪節氣的意義:反映天氣現象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節氣的特點
小雪節氣到來的時候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地區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中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最寒冷的時候即將到來。
小雪節氣的含義
小雪節氣在我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每年公歷11月22日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人們喜歡吃涮羊肉。小雪節氣里,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心情抑郁。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而且剛好這些食物也都已經成熟。
小雪節氣的農諺
1.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2.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麥冬灌,保墑防凍。植樹造林,采集樹種。改造澇洼,治水治嶺。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3.天熱捕流水,天冷打深潭,刮風打風腳,下雪打流水,清水打夜晚,渾水打白天。
4.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5.瑞雪兆豐年,霜重見晴天。
6.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
7.時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