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時節的4大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時節的4大習俗
一、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二、霜降吃蘿卜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秋后蘿卜賽人參。
蘿卜是種家常菜,也被認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涼拌著吃,做成熱菜、湯飲、粥品、主食,甚至還能做成藥膳。白蘿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卜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卜入肺,肺應秋季,白蘿卜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肺與大腸相表里”。
三、牛肉補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里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
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四、柚子溫潤秋補
霜降時臺灣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經成熟準備收割,也是臺南麻豆鎮柚子的收獲期,柚子具有降低血壓和退熱的療效。
霜降簡介
霜降作為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公歷每年10月22日至2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最后一個節氣。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但實際上霜降并非“露結為霜”,也不是霜從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溫度變化而化成小冰晶的一種自然現象。
霜降節氣象征
1、霜降象征著天氣漸冷、初霜出現。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
2、“霜降”在每年公歷10月23日左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一葉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霜降節氣三候解析
一候豺乃祭獸
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
二候草木黃落
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
三候蟄蟲咸俯
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吃什么健康
1.白蘿卜
霜降的來臨也意味著秋季向冬季過度,蘿卜是養生補氣之道。根據中醫的描述,白蘿卜生性甘涼,富有開胃健脾,清熱解毒化痰等功效。并且白蘿卜中含有對人體有利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增加抵抗力,促進腸胃蠕動吸收。
蘿卜本身就以清涼解毒為主,主要是針對冬天,很多人由于不注意加衣保暖。導致肺部出現異常,間接的引發了咳嗽。這時蘿卜就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蘿卜的吃法很多,其中一種生吃不但清涼而且水分多,利于利尿,補充人體缺乏的營養元素。如果能做成冰糖蘿卜效果會更好。
2.紅薯
紅薯富含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礦物質,屬粗糧,消化慢,糖尿病人吃一些也無妨,生活中與細糧主食進行交換,對身體會更好。紅薯含粗纖維,內火比較旺的人,多吃一點,有助于緩解便秘等癥狀。
3.山藥
山藥為補中益氣藥,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將山藥、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
4.白果
中醫認為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可益肺氣、治咳喘,是霜降節氣養肺食補佳品。白果也是營養豐富的高級滋補品,經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肌膚紅潤、精神煥發,另外它還具有斂肺定喘、燥濕止帶、益腎固精、鎮咳解毒等功效。
不過白果雖然美味,卻不能多吃,因白果含有少量氰化物,不可長期、大量生食、以免中毒。
5.橄欖
鮮橄欖入口雖苦,但是經過仔細的咀嚼后,越發的甘甜,且滿口生津,是秋冬防燥潤喉的佳品。橄欖在醫學上用為清肺利咽藥,主治咽喉腫痛。秋季天氣干燥,嚼食鮮橄欖可以潤喉、清熱、止渴、生津。
鮮食味甘甜,與鮮蘿卜煎服潤喉效果更佳。橄欖經蒸餾后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于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