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三伏天這么熱
為什么三伏天這么熱
為什么說三伏天會很常說“熱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時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
我們知道太陽是地球上熱和光的來源,如果沒有了太陽光的照射,地球上就沒有了溫暖也就沒有了四季的變化,一切生物也就無法生長了。
夏季太陽高高掛在天頂上,每年的夏天那天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獲得的陽光最多,太陽高度角最大,正午時分,陽光近似于直射地面。這時太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厚度最小,太陽的光和熱被大氣層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達地面的就多,有利于地面的溫度升高。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
三伏天的由來
關于三伏天的說法,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的時間有區別。按照民間的說法,三伏天起源于夏朝,距今已經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了,當時三伏天屬于祭祀的日子,在入伏的第一天,大家會一起參與祭祀,俗稱為“伏祭”。
而據資料能查到的歷史,三伏天最早始于秦朝,距今已經2200多年了,經查詢資料,《史記秦紀六》中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如今的三伏天,雖然不是節氣,也不是節日,但卻有很多的習俗,比如“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吃雞蛋”,入伏的時候要吃餃子,進入中伏的時候要吃面,進入末伏的時候要烙餅,還要吃雞蛋。
每年的三伏天中伏都是20天嗎
實際上,中伏的時間每年都可能不一樣,并不都是20天,有的年份是10天,這樣一來三伏天就比較短。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而中伏時間則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
中伏為什么最熱
首先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入末伏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但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便是“秋老虎”到來,還是中午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天要怎么過
1.旅行:避免在中午太陽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出門。需要出門的時候,做好防曬,記得帶傘!記得打傘!記得打傘!
2.補水:天氣熱的時候,人體容易出汗。無論活動量多少,都要及時補水,增加液體的攝入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3.避免貪冷:當我們覺得很熱的時候,想喝冰水或者從空調里吹冷氣,但是為了退燒,就不是了。這時候大腦就會誤以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消散,于是身體就會減少,停止散熱,身體散熱困難,更容易中暑。
4.飲食:七月風懶,連云都變熱了。空調可樂西瓜,宵夜啤酒配魚蝦是夏天最舒服的生活。中午熱,盡量少吃油膩厚的肉和辛辣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影響腸胃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