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
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濕度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但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
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
三伏天要怎么過
1.旅行:避免在中午太陽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出門。需要出門的時候,做好防曬,記得帶傘!記得打傘!記得打傘!
2.補水:天氣熱的時候,人體容易出汗。無論活動量多少,都要及時補水,增加液體的攝入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3.避免貪冷:當我們覺得很熱的時候,想喝冰水或者從空調里吹冷氣,但是為了退燒,就不是了。這時候大腦就會誤以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消散,于是身體就會減少,停止散熱,身體散熱困難,更容易中暑。
4.飲食:七月風懶,連云都變熱了。空調可樂西瓜,宵夜啤酒配魚蝦是夏天最舒服的生活。中午熱,盡量少吃油膩厚的肉和辛辣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影響腸胃的消化能力。
三伏天食物注意事項
三伏天應養成好的飲食衛生好習慣:要選擇一些衛生食品,膳食最好現做現吃,盡量避免過剩;如果吃一些新鮮的果蔬一定要清洗干凈;做涼拌菜時,加入醋蒜,既可調味,又可殺菌,且能增進食欲;飲食不可過度的貪涼,以防病原體趁虛而入。
三伏天飲食不要吃過于生冷的食物,天太熱的時候應該適當吃一些冷飲不能吃太多。冷飲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營養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腹瀉等不適。各種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大都營養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欲,可能引起腸胃紊亂。
三伏天包含注意鹽分的合理攝入,保持身體不要進入脫水。由于出汗多,氯化鈉會造成大量的喪失,一定要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至于維生素的補充,熱天宜吃西瓜、黃瓜、西紅柿、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腎等等,還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三伏天養生小知識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高溫,極易發生“中暑”現象。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于冷茶。
初伏中伏末伏的區別
1、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只起,到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前一天這段時間。初伏時間是10天,進入初伏后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
2、中伏:中伏是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這段時間。中伏的時間又長又短,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則是20天,主要取決于每年夏至節氣后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日期的遲早。
3、末伏:末伏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至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這個時段,跟初伏一樣是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早晚較涼快,但白天陽光依然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