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伏天哪幾天是最熱的
2023三伏天哪幾天是最熱的
三伏天是指立秋前后的三個“伏天”,其中最熱的是中伏。中伏通常是在立秋后的第11天到20天之間,期間高溫持續,多數地區氣溫能達到35℃以上,有些地方還會出現39℃以上的高溫。
三伏天是我國重要的氣象現象,其中的“伏”指的是“暑氣漸長”。在炎熱的三伏天期間,許多人會選擇在家里乘涼,避免在高溫天氣中運動和勞作。
三伏天的由來
關于三伏天的說法,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的時間有區別。按照民間的說法,三伏天起源于夏朝,距今已經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了,當時三伏天屬于祭祀的日子,在入伏的第一天,大家會一起參與祭祀,俗稱為“伏祭”。
而據資料能查到的歷史,三伏天最早始于秦朝,距今已經2200多年了,經查詢資料,《史記秦紀六》中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如今的三伏天,雖然不是節氣,也不是節日,但卻有很多的習俗,比如“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吃雞蛋”,入伏的時候要吃餃子,進入中伏的時候要吃面,進入末伏的時候要烙餅,還要吃雞蛋。
今年三伏天有多長?
這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三伏天是哪三伏,又是如何區分的。其中三伏天可以分為“一伏(頭伏)”、“二伏(中伏)”和“三伏(末伏)”。而頭伏是指夏至節氣后第三個庚日進入,中伏是夏至節氣后第四個庚日。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就是三伏第一天。
由于庚日之間是10天一個循環的,因此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這個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中伏也是10天,三伏天加起來就是30天。可如果夏至和立秋節氣之間出現了5個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了,這樣一來三伏天就一起是40天了。
因此不同的年份,入伏的時間是不同的,并且伏天的長短也是不同的。具體三伏天有多長,就看中伏是10天還是20天了。今年的三伏天中的中伏就有20天,因此三伏天一共就有40天哦。
三伏天要怎么過
1.旅行:避免在中午太陽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出門。需要出門的時候,做好防曬,記得帶傘!記得打傘!記得打傘!
2.補水:天氣熱的時候,人體容易出汗。無論活動量多少,都要及時補水,增加液體的攝入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3.避免貪冷:當我們覺得很熱的時候,想喝冰水或者從空調里吹冷氣,但是為了退燒,就不是了。這時候大腦就會誤以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消散,于是身體就會減少,停止散熱,身體散熱困難,更容易中暑。
4.飲食:七月風懶,連云都變熱了。空調可樂西瓜,宵夜啤酒配魚蝦是夏天最舒服的生活。中午熱,盡量少吃油膩厚的肉和辛辣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影響腸胃的消化能力。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一、選擇清補
三伏天可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階段,在這樣炎熱的環境下,身體容易起火,人們想要補身體的話,建議選擇清補。如果選擇溫補的話,身體內部的火氣將會更旺盛,更容易損傷身體。
其中,清補的話,建議選擇養陰清熱的中藥材,比如說玉竹、麥冬、百合、西洋參等。利用它們泡水喝,能夠幫助身體補充因為高溫出汗而丟失的人體津液。尤其是西洋參,不僅益氣生津,而且還能夠扶正除煩,與鴨肉燉煮成湯飲用,還能夠起到養陰、補虛的作用。
二、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必須要補充的營養物質,它具有維持人體免疫功能,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三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身體能量消耗會大量增加,為此,務必要及時補充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能量。
其中,現在天氣高溫應該選擇魚肉、蝦類、鴨肉、鵝肉等進食,幫助身體補充動物蛋白,而且這些肉類多半有補虛清熱、滋陰、梨水等功效。注意要少吃牛肉、羊肉等紅肉類的蛋白,以免過于辛溫,致使身體內熱加重。
三、注意烹飪方法
中國美食眾多,因為烹飪方法多樣,不同的烹飪方法,口味大相徑庭。其中,三伏天快到了,人們要記住這個時候家庭烹飪菜肴,建議避免干煸、麻辣、水煮等加入了大量香辛類調味品的烹飪方法。盡管這樣的做法,味道比較刺激,更好吃。經常這樣吃的話,容易上火。
在這炎熱的天氣中,日常烹飪菜肴,還是選擇清燉、清蒸比較好,如果買了肉的話,可以選擇與青瓜、青筍、芹菜等蔬菜一起清炒著吃,營養又清淡,更容易消化。